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的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贵州省迈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两个年头了,然而,这两年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到底有了多大的变化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与课改前的学生相比又有了多少进步呢?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源于自己对数学的爱好还是基于高考的要求呢?
  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待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功利化的当下,对高考成绩的追求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来源。而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复杂。一方面,按照考纲考点的要求来组织的教学既体现了对学生前途负责的态度,也让教学变得有章可循,课堂上恰如其分的显现出了合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但是,这是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和执行者需要的结果吗。显然多数数学教师未必愿意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有老师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许我们都愿意去尝试和变革,毕竟除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外,学会自主思考、学会迁移、学会创新是每一位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的教学愿望。”“如果”这一前提成为了一些老师不去反思和反省自身的护身符,进而堂而皇之的挂着羊头卖狗肉。就此,笔者试图从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教师教授数学的目的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1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我们对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你学习数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上,我们给出了五个选项:①因为我喜爱数学,并准备日后成为一名数学研究者;②因为有考试要求;③因为数学对我以后的生活将有极大的帮助;④因为数学能提高和改善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⑤其他。
  令我惊讶的是,84名学生选择了第二个选项因为有考试要求。12名学生选择了第四个选项。4名学生选择了其他,没有学生选择第一和第五个选项。当然,我们进行调查的样本较小,面对的学生也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学生,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源于考试的要求这一结论应该能成立。
  而在“如果高考取消数学考试,你还会继续学习数学吗?”这一问题上,多达94名学生选择了“不学习。”
  由上面的调查结论我们不难看到,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仅只是将其作为自己踏入更高一级学府门槛的一个辅助工具,认为数学仅仅只是用来解题的,除了高考需要分数之外对自己日后的生活没有多少帮助,如果说哪一天高考取消数学考察了,也许孩子就不学了。对此论点,甚至于我们的一些老师也持同样的认识。日本著名学者、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论述道:“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中,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米山先生的话无疑告诉我们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本质目的应是“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而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是摒弃了这些东西,一味地强调解题、考试、分数,致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用来解题的,数学就是用来考试的。完全脱离了国家实施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也扭曲了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
  2 教师教授数学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师教授数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应该是基于什么目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开篇就将这一问题讲明了,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更是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能解出多少题目,而是形成一种意识和能力,使得他在踏出校门以后能用这种意识和能力去指导、分析、判断、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现在常常会看见报刊上关于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导致就业困难的问题,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吃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反常的现象,追本朔源,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得到了分数的同时失去了能力。教师教学的目的已经非常功利的由“培养”变成了“灌溉”,学生不成其为人而沦为了盛放公式、定理、方法的器物。
  3 一点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改变数学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契机,课程内容的编排与设置即限定了教学者对于题目“难”、“深”、“广”的要求,在正常的课时下,教学者只需要传授给学生该内容蕴含的背景和理念即可。教学中更应注重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得更多的应该是概念的生成以及应用的思路,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给学生问为什么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述和思考方法。
  教学中应尊重差异,体现个性。课程标准和教材本身对文史和理工两个方向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二以后,文史类学生将学习系列1、2,理工类学生将学习系列3、4。既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本身对文史和理工两个方向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学生在高一的学习阶段完全可以视为大学中的公共课,公共课是一种基础性的课程,对于课程的难度不宜要求太高,例如有些教师在数列通项教学中补充了若干种求通项的方法,甚至有的教师把特征方程都补充给了学生,而到文理分科以后,文科生对于这些解题的技巧性的东西或方法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这种做法既延误了教学又容易造成了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花了时间最后学生形成学生心理上的负迁移,可谓得不偿失。其实很多东西完全可以在学生高二分科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
  数学教学必要的解题是必须的,但是一味的强调解题显然是不行的。如何合理的做到课堂上既有思考又有训练呢?笔者认为课堂上不应以赶进度、扩容量为目的,进度与容量应根据授课学生的接受力来确定,否则学生思考不够,做再多的题没有消化的时间也是枉然。更不能试图课堂上讲,学生回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磨、去消化,毕竟高中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要的睡眠时间应予以保证。只有学生玩高兴了、休息好了,才有可能学扎实。将学生作为容器、机器的做法应该是新课程教学中要坚决摒弃的。
  注重培养思维,养成有条理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更要注意的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解题只是学生经历这种过程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是以解题应是适度的,而非解题成海。
  对学习中的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激励作用同样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相应的过程评价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一旦完善,那么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建议将更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接受。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新课程中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目标问题还值得我们深思,希望能获得诸位同仁的帮助和指导。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应用很广的交际语言。英语教学要达到交际化的目的,必须使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训练。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此类操练上。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降温”,学习积极性骤减,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充分联系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迁移,满足学生内心情感机制的需求。
期刊
课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渴求知识的激情,追求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驱动性”,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如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质疑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无数次提问,质疑是能推动思维发展的产生创新效果的有价值的疑问,其形式可以
期刊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并贯彻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点认识。  1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开放题活动、数学建模活动等创新教学策略,同时具体指出了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建立民主教学平台等可实践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思路,为创新思维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祖国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创新”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优化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新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强化思想教育,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  创新的
期刊
随着近几年文言文分值在中高考中比例的提高,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已愈显突出。于是,一些老师急功近利,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随意改变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授课,更为极端的是部分老师甚至放弃了现代文教学,一味强化文言文教学,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尽管选文都是精品,尽管教师讲得眉飞色舞,但由于背离了学生实际,欠缺了教学方法,结局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学生睁着双眼却紧闭了心灵。久而久之,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言志”、“缘情
期刊
数学运算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知识与方法技巧,形成数学运算能力的动力。在初中数学的运算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的运算兴趣,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对学生数学运算过程的全面观察和对学生数学运算态度的谈话了解以及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测试,本人发现:极少数学生的数学运算兴趣较浓厚;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数学运算兴趣,但是不能长期保持;运算能力低的学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低年级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这正是对其开展数学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因此,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那么,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虽坐得端端正正,像在听课,其实任何声音都没听进去,当被老师提问时,就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在学习讨论时,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热闹的讨论便开始了。当别人发言时,他们又缺乏耐心地去听,而是急着举手、插嘴、代替别人回答等等。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了,参与讨论的机会多了,可耐心倾听、仔细倾听的现
期刊
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应刻意求新,不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发现和创造性地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