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并贯彻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点认识。
  1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书写实验报告时进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观念
  2.1 确立实验教学的价值功能,拓宽实验的教育功能。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在情感领域和能力、方法领域的培养。实际上,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课堂讲授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2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课程标准侧重了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及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对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的体验、体会、感受、经历。也就是说,应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机器人”。
  2.3 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试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可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它,激励他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三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能力是随着学习化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应有阶段性。初三学生只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少数典型的、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对于初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除了要树立上述的实验教学观念外,重点应放在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实验习惯。
  3.1 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3.2 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但怎样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二氧化碳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3.3 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其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问题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化学教师应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
  3.4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①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②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③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④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术教育以人为本,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的“英才教育”。美术课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营造 氛围 提高美术素质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民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讨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到相应的变化。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里倾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当前,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新的世纪更需要有博学多才的人,而要使他们拥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小学生对责任的认识  小学生之所以没有责任心,首先是对责任认识不足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学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实质是对课堂四十五分钟提出了挑战,只有提高课堂四十五分
期刊
学科教学探索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作为智障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如构音困难、吐字不清、口吃、语法错乱、词不达意等。这无疑又给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及交往套上一个枷锁,也是智障儿童康复的一大难题。为了帮助智障学生建立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遵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多种尝试,把语言训练作为语文基本功的重点之一,切实加强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 创设情景、巧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
期刊
【摘 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会缺乏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发挥 想象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
期刊
【摘 要】 切实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创设情境,要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合作精神;创设想像情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创设先估后验的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动脑。  【关键词】 分析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农
期刊
英语是一门应用很广的交际语言。英语教学要达到交际化的目的,必须使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训练。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此类操练上。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降温”,学习积极性骤减,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充分联系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迁移,满足学生内心情感机制的需求。
期刊
课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渴求知识的激情,追求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驱动性”,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如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疑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质疑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无数次提问,质疑是能推动思维发展的产生创新效果的有价值的疑问,其形式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