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中积累经验 无形中涵养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1a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几何直观 经验 素养
  新课程标准新增添了“几何直观”这个核心概念。关于“几何直观”,新课程标准认为: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思考和想象。史宁中教授认为:几何直观是指借助于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对数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直接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国心理学家朱志贤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时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仍有具体形象性。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在内容和形式的组织上进行具象的支持,借助几何直观可使学生更有品质地进行学习,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

一、借助“几何直观”支持概念表征


  康德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观开始的,从那里进到概念,而以理念结束。教学中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描述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直观背后隐藏的抽象意义,并通过操作直观图形的经验,抽象出相同的结构形式,即数学概念。抽象和概括是密不可分的,是思维过程的核心。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还不强,对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入手,逐层地抽象概括,获得正确的概念表征。

  上述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概括“分数”这一数学概念时,就给学生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并且引导他们亲自参与抽象概括的过程,借助“几何直观”在头脑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表征,再用数学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头脑中分数概念的获得就是有意义的,概念的保持会更加持久。

二、借助“几何直观”丰盈算理表述


  计算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数形结合可以把数字、图形、算理自然沟通,使抽象的算理有了生命,变得直观生动。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并越过图形,学会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由此积累“几何直观”经验,发展直观思维能力。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先让学生在小方块图上涂一涂,分别表示个位2×14,十位上1×14的结果。再剪一剪,按数位对齐摆放,说一说计算步骤。然后,借助课件演示平移、旋转一个百和4个十,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算理形象化、具体化。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算理。(如图1)

  上述教学中,通过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以及课件演示等多形式、多感官参与感知,运用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把视觉、运动觉等协同起来充分感知,并渗入抽象思维成分,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将看不见的抽象算理变得直观形象,直观图形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转换,丰盈了学生表述算理的经验,从而解决了数学问题。

三、借助“几何直观”拓展解题思路


  徐利治先生提出,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由此,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对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有益。
  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页思考题:两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重叠成右边的图形,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如图2)

  学生用两张长方形纸重叠操作,发现重合了4条2厘米的宽,只要计算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叠的部分。得出解法一:5 2=7(厘米),7×2=14(厘米),14×2=28(厘米),2×4=8(厘米),28-8=20(厘米)。画出直观图,学生会把6条边的长加起来。得出解法二:5-2=3(厘米),5 2 3 3 2 5=20(厘米)。如果平移两条边,图形就转化成规则的正方形,得出解法三:5×4=20(厘米)。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头脑中把图形动起来的解法三,更巧妙、简洁。
  在这个案例中,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直观图,分析题意时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加上想象,把图形动起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思维超越图形,逐渐灵动起来,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更简捷。

四、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发现规律


  借助“几何直观”,学生会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学过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通过思考、想象等思维活动,猜出可能的结果和论证思路,这是合情推理。研究现实中的数学问题,通常需要把抽象的研究对象形象化,借助图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和条理化,观察、思考、分析之后,产生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
  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的奇偶性》一课,学生可以举例子,计算发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但让五年级学生发现“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这个规律,非常难,举例计算归纳,耗时多,加之不完全归纳法的结果有时不一定正确。这时数转化为形,通过演绎推理发现规律,学生更信服。先把每两个小方块圈起来,没有剩余,表示是2的倍数,即偶数。发现:奇数 奇数时,可以把剩下的一个小方块移动,和另一个奇数中剩下的合起来,正好也是2的倍数,结果还是偶数。通过第二次圈方块,发现加数是偶数时,圈出的一定是偶数,中间无论加几个偶数都与和的奇偶性没有关系,可以把偶数划去不考虑。因此,推理出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个数有关。最后一次圈方块,推理出:奇数个奇数的和,圈剩下的小方块的个数一定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圈剩下的小方块的个数一定是偶数。发现:和的奇偶性取决于奇数的个数,“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奇数”。m个奇数相加,当m是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当m是偶数时和一定是偶数。(见图3)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往往是感到困难的。这当中,常常需要图式表象作为桥梁,发挥了图形的中介作用,把数转化为形。学生脑中有了清晰的图式表象,借助图形推理,学生能顺利地发现数学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基于经验而发生,不管是表征数学概念、丰盈计算算理、拓展解题思路还是探索发现规律,“几何直观”的介入都是在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做准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几何直观”经验,同时也会引发思维、行为甚至心理上稳定而持久的变化,导致一種隐性的心理品质的产生,这种隐性的心理品质就是素养。数学素养的涵养是无形的,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大象无形”的说法,是说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无法用语言描述,却令人回味无穷,这也是学生体悟数学基本思想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小芒,译.陶祖德,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徐利治.谈谈我的一些数学治学经验[J].数学通报,2000(5).
其他文献
【摘要】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往往从生活世界引向数学世界,比较重視几何直观,忽视纵向数学化。其实,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实际上学生知识的掌握却是在横向数学化的学习中逐步向纵向数学化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几何抽象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地位,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是否需要纵向数学化,以及需要怎样的数学化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生活化 实用性  一、学生的“低欲望”口语交际状态分析  统编版语文教材加强了口语交际的应用与实践力度。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陷入了“低欲望”口语交际状态——不愿交际、不敢交际、不会交际。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不感冒”的原因在于,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觉得无从说起,要么觉得交流不畅,要么话题开始后陷入了“无话找话”的状态。由于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受
新学期,身为英语教师兼班主任的我,发现年级的“三大天王”均轮进我班,真让我哭笑不得。从前任老师口中得知这“三大天王”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不举手发言,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较差,却又经常捣乱,影响他人的学习。不久后我发现三人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各有所长:A喜欢画画,他能把画画得惟妙惟肖;B酷爱表演,一下课就在教室里表演相声、小品;C最爱制作。于是我便投其所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嘛!恰逢学校举行
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意思显而易见:中国的教育只是死水一潭式的传授旧知识的教育,而不是充满生命力的创新教育。时至今日,这种“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象还是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是如火如荼,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功利的因素外,更多的是
【摘 要】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Cartoon time板块除了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功能外,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优质素材和重要途径。在开展Cartoon time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读前紧扣主题,激发思维的活力;读中捕捉细节,培养思维的深度;读后发掘生长点,发展思维的广度,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質 Cartoon time板块 教学实践  译林版英语Cartoon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学情差异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扰。如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参差不齐的学情之间进行差异化的分层设计,从课前预设、课中理学、课末思辨三个环节去落实差异化教学。  【关键词】差异化学习 分层设计 数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经过一个暑假的渴盼,终于等到开学,背上小书包,来到小学校。此时的他们,内心充溢着强烈的学习愿望:我要识字,我要读书!  部编新教材很好地顺应了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第一单元不再安排拼音学习,而是通过三字经、儿歌、韵语等多种形式,在图文对应中,识记四十个最常用的汉字,呵护孩子对汉字、对母语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享受到“我会认字了”“我会读书了”的学习快乐。  《天地人》是识字第一课,
摘要: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重视朗读,采取恰当的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是语文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朗读现状分析朗读能力提升  一、尴尬的朗读教学现状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
【摘要】小学数学“五学三动”教学范式基于学生的前置性“研学”,课上展开“研学、对学、群学、展学、延学”,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探索如何“以学为本,顺学而导”,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在学习” “真学习”的有效载体和操作范式,以培育学生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一课三单 五学三动 以学为本  一
【摘 要】“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关键词】 疑问 数学学习 思考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并在课堂中勤于思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