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为例说明传媒类院校正在引入全媒体理念,以大媒体视野将传媒融于外语,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传媒人才是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关键词】传媒类院校 传媒人才 师资队伍 师德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传媒类院校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但随之外语师资队伍与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符合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传媒人才。
二、传媒类院校发展、优化师资队伍是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是国家教育事业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之一。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且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在大媒体背景下,传媒类院校教师,尤其是传媒类院校的外语教师队伍及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传媒类院校正在引入全媒体理念,其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刷新为以大媒体视野将传媒融于外语,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外语语言应用人才。教师只有“外语语言”一技之长已不能满足院校的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而师德建设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要因素。
建立高水平、高标准职业道德师资队伍也是传媒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传媒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
三、外语师资队伍及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师资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部分传媒类院校,包括河北传媒学院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全体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转型成功。
(一)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的发展,河北传媒学院二级分院——国际传播学院首先刷新了人才培养方案:融外语与传媒,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面向京、津、冀,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葡语、西语)汉语言基本功和较丰富的国际媒体传播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媒体、外事、经贸、旅游、文化和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新闻采编、文化推介、文秘、导游、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二)课程师资建设
目前,国际传播学院专职教师为4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讲师2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4人,本科9人;30岁以下10人,31-50岁23人,50岁以上10人;毕业于本校教师1人,其他院校42人。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学院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方面都还是比较合理的,只是年轻的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加强引进,立足培养。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师德建设
当前,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和科研中,师德师风的建设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教师忽略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忽视了为人师表的为师之本。
1.教师也是教育者
尽管我们学院属于传媒类的民办院校,教师属于“打工一族”,但我们所信奉的理念是:我们的职责更大、追求更高、尊严更重。因我们的生源文化课成绩同其他普通类院校相比会差一些,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为学院争荣誉,提升自我。河北传媒学院建校15年来,已培养了20000多名毕业生,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活跃在国内外传媒、演艺、新闻、教学、科研等领域,目前在校生16000人,为这些孩子实现了大学梦。河北传媒学院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河北传媒学院工作的教职员工更具有自豪感与荣誉感。
2.教师要胸怀大爱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与信心,发现问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尽快妥善解决。
此外,我院按照“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的师德目标,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以身作则,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建立平等、互信、互爱、互助的友好关系,以诚相待,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将师德建设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师德建设活动常态化、持久化、深入化。
四、结束语
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传媒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师德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着教师群体形象,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更直接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颖.独立学院外语师资现状特征及其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0):189-190.
【关键词】传媒类院校 传媒人才 师资队伍 师德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传媒类院校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但随之外语师资队伍与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的、符合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传媒人才。
二、传媒类院校发展、优化师资队伍是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是国家教育事业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之一。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且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在大媒体背景下,传媒类院校教师,尤其是传媒类院校的外语教师队伍及师德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传媒类院校正在引入全媒体理念,其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刷新为以大媒体视野将传媒融于外语,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外语语言应用人才。教师只有“外语语言”一技之长已不能满足院校的发展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而师德建设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要因素。
建立高水平、高标准职业道德师资队伍也是传媒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传媒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
三、外语师资队伍及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师资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部分传媒类院校,包括河北传媒学院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全体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转型成功。
(一)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的发展,河北传媒学院二级分院——国际传播学院首先刷新了人才培养方案:融外语与传媒,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面向京、津、冀,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葡语、西语)汉语言基本功和较丰富的国际媒体传播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媒体、外事、经贸、旅游、文化和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新闻采编、文化推介、文秘、导游、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二)课程师资建设
目前,国际传播学院专职教师为4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讲师2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4人,本科9人;30岁以下10人,31-50岁23人,50岁以上10人;毕业于本校教师1人,其他院校42人。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学院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方面都还是比较合理的,只是年轻的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加强引进,立足培养。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师德建设
当前,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和科研中,师德师风的建设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教师忽略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忽视了为人师表的为师之本。
1.教师也是教育者
尽管我们学院属于传媒类的民办院校,教师属于“打工一族”,但我们所信奉的理念是:我们的职责更大、追求更高、尊严更重。因我们的生源文化课成绩同其他普通类院校相比会差一些,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为学院争荣誉,提升自我。河北传媒学院建校15年来,已培养了20000多名毕业生,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活跃在国内外传媒、演艺、新闻、教学、科研等领域,目前在校生16000人,为这些孩子实现了大学梦。河北传媒学院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河北传媒学院工作的教职员工更具有自豪感与荣誉感。
2.教师要胸怀大爱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与信心,发现问题要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尽快妥善解决。
此外,我院按照“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的师德目标,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以身作则,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建立平等、互信、互爱、互助的友好关系,以诚相待,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将师德建设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师德建设活动常态化、持久化、深入化。
四、结束语
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传媒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师德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着教师群体形象,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更直接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颖.独立学院外语师资现状特征及其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