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畲族民歌反映了畲族人民各上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思想、风土人情及兄弟民族的关系。在畲族群众中起着斥恶扬善的教化作用。她是畲族乃至中华民族宝贵财富、挖掘、整理、研究、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畲民喜爱山歌,不仅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唱,而且在生产劳动、招待客人、闲暇休息、谈情说爱时唱,甚至在丧葬悲哀时也以歌代器、倾吐哀情。在旧社会,畲族人民常以山歌与统治阶级作斗争,表达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放后,畲民用山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反映畲民畲村新风貌。改革开放后,畲民用山歌,歌颂好政策,歌唱祖国和畲村的巨大变化。总之,畲民通过山歌散心、传情、泄愤、悼念,通过山歌宣传科普知识,立身处世的伦理道德,还能通过山歌认识文字,学习文化。
畲族民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即使首句为三字或五字,也要夹进辅音或重复字而凑成七字句。例如《功德歌》首句三字“正月三”,就要凑成“正月哩勒正月正”七字句来唱。
畲族民歌全部用畲语来唱,用词进究押韵,即一二四句末字要用韵脚,而且韵脚是畲语的韵脚。只有同韵不拗口才能唱,如《砍柴歌》。
砍柴砍到石头背,高岩石壁出龙嘴。
高岩石壁出龙口,看见蝴蝶采一对。
朦胧砍柴共条坐,郎在砍柴娘在收。
郎在砍柴娘在抢,担归家堂爱一周(半天)
一首一二四句韵脚为背、嘴、对。与汉语差异不大。二首一二四句韵脚坐收,周则纯粹为畲语了。
普查时就应该保存原汁原味、准确记录,体现其历史真实性。
畲族民歌歌唱形式、场合和内容情况。(见附表)
畲族民歌按首数多少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独立一首为短歌,平时多唱短歌,几首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称长联歌(或叙事歌),有《高王歌》、《封金山》、《两兄妹》、《二十四节气歌》、《时辰歌》等。景宁一带还有《汤氏夫人歌》等长联歌。
《高王歌》是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家喻户晓、代代传唱,共112首。
欢乐歌是民歌的主要类型,基本上是一男一女对唱,呼唱一条,一唱一和,亦有两男两女对唱,一首歌各唱两句,两唱两和的。
劳动歌是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须遵循的农事活动季节,介绍生产知识,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广泛流传的有:二十四节气歌、十二时辰歌、种田歌、勤耕歌、采茶歌、砍柴歌、做生意歌、长工歌……还有歌唱农、林、特、副各业的劝勤歌、夫妻春耕歌、十八小妹学插秧、催耕歌、早工歌、养牛、养羊、养猪、养蚕、织布、担水歌……
时政歌有反映畲族人民反抗旧政权的,有叙述、抨击旧政权制定的欺压人民政令措施的,有叙述畲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有畲民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如:民国史歌、景宁山哈打盐霸、景宁山哈打酒员、共产党领导好、解放史歌、歌颂红军歌等。
生活歌有反映读书识字重要性,有描述各个年龄段的生活特性,有教人为人处事怎样为人道理的,如:读书歌、十岁歌、劝婆歌、劝妹歌、劝郎歌、教子歌等,如《情理歌》:
做人要学好人相,莫来到处都争强。
是好是差讲道理,有理唔怕别人怨。
赌钱人子是没干,十个赌钱九个懒。
十个赌钱九个穷,莫学懒人大心肝。
情歌又称有缘歌,是畲族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最动人心统的歌。情歌大部分分是以某种事物为衬托表达男女间感情的,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谈情说爱,互相倾吐真挚情感,排除一切阻力实现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的目的,即使中老年歌手对歌,亦善穿插扣人心弦的情歌来助兴。
情歌多以手抄本形式普遍流传,如想娘歌、梦娘歌、情缘歌、相思歌、同习歌、香袋歌、采花歌,隔山有情,想郎管家等。如《同心歌》:
同心同意同商量,同心作禾谷满仓。
同心管业家发富,同心养猪大又壮。
又如《隔山有情》:
隔山唱歌隔山林,唔見娘面听娘音。
歌音若好娘也好,句句对着我郎心。
神话历史传说故事歌,这类民歌一般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俗称长联歌,分为歌唱历史事件、传说和歌唱历史人物传说两种。
歌唱历史事件传说的有《高皇歌》、《封金山》、《盘古开天》等,还有《景宁山哈打盐霸》、《景宁山哈打酒员》、《解放史歌》、《清朝十皇帝》等。畲民以歌反映当代或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后代人了解历史阶段,明辨是非。
畲乡民间歌手根据民间流行的戏剧和传说故事编成的人物传说歌颇多。景宁较为流行的有《姜太公钓鱼》、《桃园结义》、《孔明借东风》、《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等。
儿歌,畲民称细崽歌。以儿童生活乐趣为主要内容,传教儿童启蒙歌,易学易记,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深受儿童欢迎。如:
稀奇稀奇真稀奇,牛牯出门与马骑。
鸡崽上天云捉鹞,养狗落降赶狐狸。
又如:
田螺养崽水缺头,鲤鱼养崽满塘漂。
和尚养崽背锣鼓,穷人养崽裹笠头。
杂歌,大多随编随唱,量多面广,少有记载。但趣味性浓,吸引力强,群众喜闻乐见,每次对歌形式结束时必唱杂歌,是男女歌手必学之歌,常见的有:《起头歌》、《对对歌》、《大讲歌》、《谜语歌》、《十二生肖歌》。还有一条“三条变”唱法,即把每首歌一、二、四句未字改动三句不变,就能一变三,如:
门前井水七尺深,一双鲤鱼头带金。
何缘游出分娘肽,无缘游转井中心。
畲族民歌是畲族的口头文学,也是畲族民间文学中最灿烂的瑰宝。畲族向来以歌传话,以歌抒情,以歌传史。因而,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畲族文化的“明珠”。她不是以作曲为职业的文化创作而是经过许多人,许多年代由简到繁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民间音乐。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畲族民歌反映了畲族人民各上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思想、风土人情及兄弟民族的关系。在畲族群众中起着斥恶扬善的教化作用。她是畲族乃至中华民族宝贵财富、挖掘、整理、研究、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畲民喜爱山歌,不仅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唱,而且在生产劳动、招待客人、闲暇休息、谈情说爱时唱,甚至在丧葬悲哀时也以歌代器、倾吐哀情。在旧社会,畲族人民常以山歌与统治阶级作斗争,表达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放后,畲民用山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反映畲民畲村新风貌。改革开放后,畲民用山歌,歌颂好政策,歌唱祖国和畲村的巨大变化。总之,畲民通过山歌散心、传情、泄愤、悼念,通过山歌宣传科普知识,立身处世的伦理道德,还能通过山歌认识文字,学习文化。
畲族民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即使首句为三字或五字,也要夹进辅音或重复字而凑成七字句。例如《功德歌》首句三字“正月三”,就要凑成“正月哩勒正月正”七字句来唱。
畲族民歌全部用畲语来唱,用词进究押韵,即一二四句末字要用韵脚,而且韵脚是畲语的韵脚。只有同韵不拗口才能唱,如《砍柴歌》。
砍柴砍到石头背,高岩石壁出龙嘴。
高岩石壁出龙口,看见蝴蝶采一对。
朦胧砍柴共条坐,郎在砍柴娘在收。
郎在砍柴娘在抢,担归家堂爱一周(半天)
一首一二四句韵脚为背、嘴、对。与汉语差异不大。二首一二四句韵脚坐收,周则纯粹为畲语了。
普查时就应该保存原汁原味、准确记录,体现其历史真实性。
畲族民歌歌唱形式、场合和内容情况。(见附表)
畲族民歌按首数多少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独立一首为短歌,平时多唱短歌,几首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称长联歌(或叙事歌),有《高王歌》、《封金山》、《两兄妹》、《二十四节气歌》、《时辰歌》等。景宁一带还有《汤氏夫人歌》等长联歌。
《高王歌》是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民族史诗、家喻户晓、代代传唱,共112首。
欢乐歌是民歌的主要类型,基本上是一男一女对唱,呼唱一条,一唱一和,亦有两男两女对唱,一首歌各唱两句,两唱两和的。
劳动歌是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生产劳动须遵循的农事活动季节,介绍生产知识,如何争取丰收,实现美好生活等。广泛流传的有:二十四节气歌、十二时辰歌、种田歌、勤耕歌、采茶歌、砍柴歌、做生意歌、长工歌……还有歌唱农、林、特、副各业的劝勤歌、夫妻春耕歌、十八小妹学插秧、催耕歌、早工歌、养牛、养羊、养猪、养蚕、织布、担水歌……
时政歌有反映畲族人民反抗旧政权的,有叙述、抨击旧政权制定的欺压人民政令措施的,有叙述畲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有畲民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如:民国史歌、景宁山哈打盐霸、景宁山哈打酒员、共产党领导好、解放史歌、歌颂红军歌等。
生活歌有反映读书识字重要性,有描述各个年龄段的生活特性,有教人为人处事怎样为人道理的,如:读书歌、十岁歌、劝婆歌、劝妹歌、劝郎歌、教子歌等,如《情理歌》:
做人要学好人相,莫来到处都争强。
是好是差讲道理,有理唔怕别人怨。
赌钱人子是没干,十个赌钱九个懒。
十个赌钱九个穷,莫学懒人大心肝。
情歌又称有缘歌,是畲族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最动人心统的歌。情歌大部分分是以某种事物为衬托表达男女间感情的,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谈情说爱,互相倾吐真挚情感,排除一切阻力实现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的目的,即使中老年歌手对歌,亦善穿插扣人心弦的情歌来助兴。
情歌多以手抄本形式普遍流传,如想娘歌、梦娘歌、情缘歌、相思歌、同习歌、香袋歌、采花歌,隔山有情,想郎管家等。如《同心歌》:
同心同意同商量,同心作禾谷满仓。
同心管业家发富,同心养猪大又壮。
又如《隔山有情》:
隔山唱歌隔山林,唔見娘面听娘音。
歌音若好娘也好,句句对着我郎心。
神话历史传说故事歌,这类民歌一般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俗称长联歌,分为歌唱历史事件、传说和歌唱历史人物传说两种。
歌唱历史事件传说的有《高皇歌》、《封金山》、《盘古开天》等,还有《景宁山哈打盐霸》、《景宁山哈打酒员》、《解放史歌》、《清朝十皇帝》等。畲民以歌反映当代或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使后代人了解历史阶段,明辨是非。
畲乡民间歌手根据民间流行的戏剧和传说故事编成的人物传说歌颇多。景宁较为流行的有《姜太公钓鱼》、《桃园结义》、《孔明借东风》、《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等。
儿歌,畲民称细崽歌。以儿童生活乐趣为主要内容,传教儿童启蒙歌,易学易记,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深受儿童欢迎。如:
稀奇稀奇真稀奇,牛牯出门与马骑。
鸡崽上天云捉鹞,养狗落降赶狐狸。
又如:
田螺养崽水缺头,鲤鱼养崽满塘漂。
和尚养崽背锣鼓,穷人养崽裹笠头。
杂歌,大多随编随唱,量多面广,少有记载。但趣味性浓,吸引力强,群众喜闻乐见,每次对歌形式结束时必唱杂歌,是男女歌手必学之歌,常见的有:《起头歌》、《对对歌》、《大讲歌》、《谜语歌》、《十二生肖歌》。还有一条“三条变”唱法,即把每首歌一、二、四句未字改动三句不变,就能一变三,如:
门前井水七尺深,一双鲤鱼头带金。
何缘游出分娘肽,无缘游转井中心。
畲族民歌是畲族的口头文学,也是畲族民间文学中最灿烂的瑰宝。畲族向来以歌传话,以歌抒情,以歌传史。因而,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畲族文化的“明珠”。她不是以作曲为职业的文化创作而是经过许多人,许多年代由简到繁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