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四女生被刑拘说起
今年初,我市某大学告示栏前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师生,因为一名成绩很好、长相漂亮的大四女生被开除了,并且已被公安机关刑拘。
“她穿得很时尚,长得又漂亮,算是系花了,真可惜!”
“没想到她是靠偷窃维持花儿一样的打扮!”
…………
顺着这样的议论,笔者从该校学生处了解到:这位女生从大一开始就非常信奉“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潇洒”,由于还在读书无法办“消费贷款”,于是四处借钱,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可时间久了,亲友们不再借钱给她。正如古人所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开始为维持自认为高品位的生活而挖空心思。她想过兼职挣钱,甚至想过去当“三陪女”。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选择了偷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小至同学的随身听、手机,大至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学校的教学仪器……她都一一顺手牵羊,最终东窗事发。
被关在看守所的这位女生很后悔:“是超前消费的意识害我失去理智,是当前‘负翁’成为时尚的潮流害了我!”
像这位女生因崇尚“负翁”生活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尽管是极端的个案,但无理性的超前消费造成的“负翁现象”所引发的负面影响,的确已不容我们忽视。
“超级负翁”一族众生相
我们正进入一个超前消费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甚至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没有大张旗鼓的动员和宣传,就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过度的超前消费,造就了大量都市“超级负翁”。
因豪宅而“负”。宁可空着也要买大房子,这是当前一些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也不少。最典型的是重庆媒体报道的“买了豪宅睡地铺”:一个小伙子大学刚毕业就选择在“富人小区”买下140余平方米的房子,结果东挪西借付了首付款,不仅拿了钥匙没钱装修,只好买张席梦思床垫睡地铺,而且为了还账,与女朋友天天同吃方便面,每天就盼着中午在公司吃免费工作餐时“打牙祭”。
因靓车而“负”。有车就有新生活,私家车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这样的观念也成了部分都市人的时髦心态。有这么两个典型的例子:张先生从建设银行贷款15万元买了辆“马自达”,可每天只是从家里开到单位,车程仅1.5公里,汽车的冷却水还没热,目的地就到了,其他时间基本闲置;李先生花了30余万元买了辆跑车,设计时速高达200公里,可在拥挤的都市,开出这样的时速只能是梦想。
因美丽而“负”。永川某银行一女孩,为了追求时尚,不惜花重金“装修”住房,购置几千上万元一套的时装,可自己那点薪水又不够花,于是利用任银行出纳的方便,挪用公款14万元,在被发现的前夕出逃,后在其父母的劝导下,投案自首,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除了豪宅靓车,其他诸如买高价狗、举行豪华婚礼等,也是“超级负翁”产生的原因。为了一时之风光,只落得长久之烦恼乃至重负,是“超级负翁”们的共同轨迹。
过度“透支明天”贻害无穷
如今有句话很流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死后不留一分钱。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心理需求也提高了,而心理需求总是高于现实的需求水平,所以出现了超前消费的流行意识。适度的超前消费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提倡的,它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白领在这样的流行意识的引导下,却滑入了过度超前消费的陷阱。“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广告语已成了一些年轻人的行为准则。
万事都有度。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消费亦如此。有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个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有个基本比例,如买车的费用大致和当年一年的收入持平,买房费用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3倍。而重庆目前的情况却是,一些人年收入5万元,就敢买40万元的房加20万元的车。这样的过度超前消费把自己变成了“超级负翁”。
在表面风光的背后,“超级负翁”的日子其实很难过,因为超前消费,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压力,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一位“超级负翁”说:不瞒诸位,我现在很怕死,因为我害怕自己眼睛一闭,扔下一屁股债让老婆孩子喘不过气来!他的心态非常具有普遍性。“超级负翁”们最担心的就是工作、生活中出现突然变故,收入断了来源,还贷资金链断裂。
在外企工作的乔洁本来生活十分轻松。她和先生的月收入加起来超过5位数,在同龄人中最先贷款买房,而且选择了较高的月供额度。因为房子离市区太远,于是再贷款买了辆车,有了孩子后,加上聘请保姆等费用,每月等着付的账单就将近1万元,几乎没有任何周转的余地。然而,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与老板发生冲突,她辞了职,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为了维持现有生活水准,乔洁只好靠借债度过难关。倘若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乔洁辛苦挣下的“房车生活”将面临破产。
当经济形势稍有变化,或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就会使“超级负翁”们寝食难安。小陈刚刚从大学毕业1年多,收入并不高,但他选择了贷款买房,本来按他的收入水平,月供2013元已经非常吃力了,但没想到银行又加息,他的月供又提高到了2063元,日子更难过了。
都市“超级负翁”本想通过透支明天来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获得幸福,结果理想与现实反差是如此之大,简直是南辕北辙。据拍卖、典当行人士介绍,去年以来,他们那里几乎成为年轻一族寻找资金缺口的第二银行,一些“超级负翁”把靠拍卖或典当周转的钱用来还车贷、房贷。这样周转资金,无异于扬汤止沸!
目前,过度超前消费的社会危害正在显现。
超前的、无理性的消费已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专家计算:由于存在“大而无当”等问题,按每套房子20%的面积浪费率计算,我国居民一年不合理住宅消费支出至少有600亿元。私家车的浪费量同样惊人。同时,一些“超级负翁”的赖账,正在危害整个社会的信用系统建设。
把握自己,理性消费
出于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最近央行发布信息:将启动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联网查询,今年内,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重新掂量一些古老词汇的含义,如“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未雨绸缪”之类,想一想过度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与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有哪些是相悖的。
盲目当“超级负翁”的时髦赶不得。为了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应树立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念。
适当的超前消费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控制好个人债务。一般来说,个人负债不要超过个人总资产的50%,这是一条基准线,这条线越低越好。
要控制贷款投资的风险。目前,因投资失败产生的“超级负翁”日益增多。收益和风险是投资的双生子,收益越高的投资,风险也越大。特别是不动产的投资,比如房产,不仅流动性差,而且在经过近两年的炒作之后,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不甚明确,资金投入的安全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必须讲诚信的社会。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各大商业银行、税务、工商等对消费者的信用问题进行过磋商,拟建一个比类似于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更庞大的征信体系。设想中,该系统可通过对消费者的监测,分析其信用如何,银行再据此做出相关的信贷防控措施,从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到那时你还是一个寅吃卯粮、信用不好的人,将寸步难行。
但愿许许多多“超级负翁”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愿大家都能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在享受贷款消费的快乐时,避免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今年初,我市某大学告示栏前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师生,因为一名成绩很好、长相漂亮的大四女生被开除了,并且已被公安机关刑拘。
“她穿得很时尚,长得又漂亮,算是系花了,真可惜!”
“没想到她是靠偷窃维持花儿一样的打扮!”
…………
顺着这样的议论,笔者从该校学生处了解到:这位女生从大一开始就非常信奉“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潇洒”,由于还在读书无法办“消费贷款”,于是四处借钱,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可时间久了,亲友们不再借钱给她。正如古人所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开始为维持自认为高品位的生活而挖空心思。她想过兼职挣钱,甚至想过去当“三陪女”。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选择了偷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小至同学的随身听、手机,大至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学校的教学仪器……她都一一顺手牵羊,最终东窗事发。
被关在看守所的这位女生很后悔:“是超前消费的意识害我失去理智,是当前‘负翁’成为时尚的潮流害了我!”
像这位女生因崇尚“负翁”生活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子尽管是极端的个案,但无理性的超前消费造成的“负翁现象”所引发的负面影响,的确已不容我们忽视。
“超级负翁”一族众生相
我们正进入一个超前消费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甚至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没有大张旗鼓的动员和宣传,就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过度的超前消费,造就了大量都市“超级负翁”。
因豪宅而“负”。宁可空着也要买大房子,这是当前一些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也不少。最典型的是重庆媒体报道的“买了豪宅睡地铺”:一个小伙子大学刚毕业就选择在“富人小区”买下140余平方米的房子,结果东挪西借付了首付款,不仅拿了钥匙没钱装修,只好买张席梦思床垫睡地铺,而且为了还账,与女朋友天天同吃方便面,每天就盼着中午在公司吃免费工作餐时“打牙祭”。
因靓车而“负”。有车就有新生活,私家车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这样的观念也成了部分都市人的时髦心态。有这么两个典型的例子:张先生从建设银行贷款15万元买了辆“马自达”,可每天只是从家里开到单位,车程仅1.5公里,汽车的冷却水还没热,目的地就到了,其他时间基本闲置;李先生花了30余万元买了辆跑车,设计时速高达200公里,可在拥挤的都市,开出这样的时速只能是梦想。
因美丽而“负”。永川某银行一女孩,为了追求时尚,不惜花重金“装修”住房,购置几千上万元一套的时装,可自己那点薪水又不够花,于是利用任银行出纳的方便,挪用公款14万元,在被发现的前夕出逃,后在其父母的劝导下,投案自首,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除了豪宅靓车,其他诸如买高价狗、举行豪华婚礼等,也是“超级负翁”产生的原因。为了一时之风光,只落得长久之烦恼乃至重负,是“超级负翁”们的共同轨迹。
过度“透支明天”贻害无穷
如今有句话很流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死后不留一分钱。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心理需求也提高了,而心理需求总是高于现实的需求水平,所以出现了超前消费的流行意识。适度的超前消费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提倡的,它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白领在这样的流行意识的引导下,却滑入了过度超前消费的陷阱。“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广告语已成了一些年轻人的行为准则。
万事都有度。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消费亦如此。有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个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有个基本比例,如买车的费用大致和当年一年的收入持平,买房费用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3倍。而重庆目前的情况却是,一些人年收入5万元,就敢买40万元的房加20万元的车。这样的过度超前消费把自己变成了“超级负翁”。
在表面风光的背后,“超级负翁”的日子其实很难过,因为超前消费,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压力,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一位“超级负翁”说:不瞒诸位,我现在很怕死,因为我害怕自己眼睛一闭,扔下一屁股债让老婆孩子喘不过气来!他的心态非常具有普遍性。“超级负翁”们最担心的就是工作、生活中出现突然变故,收入断了来源,还贷资金链断裂。
在外企工作的乔洁本来生活十分轻松。她和先生的月收入加起来超过5位数,在同龄人中最先贷款买房,而且选择了较高的月供额度。因为房子离市区太远,于是再贷款买了辆车,有了孩子后,加上聘请保姆等费用,每月等着付的账单就将近1万元,几乎没有任何周转的余地。然而,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与老板发生冲突,她辞了职,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为了维持现有生活水准,乔洁只好靠借债度过难关。倘若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乔洁辛苦挣下的“房车生活”将面临破产。
当经济形势稍有变化,或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就会使“超级负翁”们寝食难安。小陈刚刚从大学毕业1年多,收入并不高,但他选择了贷款买房,本来按他的收入水平,月供2013元已经非常吃力了,但没想到银行又加息,他的月供又提高到了2063元,日子更难过了。
都市“超级负翁”本想通过透支明天来获得经济独立,从而获得幸福,结果理想与现实反差是如此之大,简直是南辕北辙。据拍卖、典当行人士介绍,去年以来,他们那里几乎成为年轻一族寻找资金缺口的第二银行,一些“超级负翁”把靠拍卖或典当周转的钱用来还车贷、房贷。这样周转资金,无异于扬汤止沸!
目前,过度超前消费的社会危害正在显现。
超前的、无理性的消费已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专家计算:由于存在“大而无当”等问题,按每套房子20%的面积浪费率计算,我国居民一年不合理住宅消费支出至少有600亿元。私家车的浪费量同样惊人。同时,一些“超级负翁”的赖账,正在危害整个社会的信用系统建设。
把握自己,理性消费
出于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最近央行发布信息:将启动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联网查询,今年内,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重新掂量一些古老词汇的含义,如“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未雨绸缪”之类,想一想过度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与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有哪些是相悖的。
盲目当“超级负翁”的时髦赶不得。为了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应树立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念。
适当的超前消费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控制好个人债务。一般来说,个人负债不要超过个人总资产的50%,这是一条基准线,这条线越低越好。
要控制贷款投资的风险。目前,因投资失败产生的“超级负翁”日益增多。收益和风险是投资的双生子,收益越高的投资,风险也越大。特别是不动产的投资,比如房产,不仅流动性差,而且在经过近两年的炒作之后,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不甚明确,资金投入的安全性会受到较大影响。
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必须讲诚信的社会。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各大商业银行、税务、工商等对消费者的信用问题进行过磋商,拟建一个比类似于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更庞大的征信体系。设想中,该系统可通过对消费者的监测,分析其信用如何,银行再据此做出相关的信贷防控措施,从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到那时你还是一个寅吃卯粮、信用不好的人,将寸步难行。
但愿许许多多“超级负翁”的悲剧不再重演,但愿大家都能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在享受贷款消费的快乐时,避免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