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渗透点人文性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应渗透点人文性
  孙华丽
  
  曾听了这样一节课: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一些park,zoo,cinema,theater等词的卡片,让学生念读后,教师即说到:“Let’s go to the park。”学生因未学过这一句子而愣在那里,不知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教师又重复说了几遍,学生仍不知做什么好。最后,教师只得用中文解释。上述过程教师一再反复,但收效甚微。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说“Let’s go to the park”这句话的时候,能走到学生中间,拉着几位学生的手。边走边说,效果肯定不一样。从上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潜在的人文性因素。英语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英语教育中强调人文精神,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学生。
  
  一、对话与实践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较多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交往中的沟通,通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应答,而且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与“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有意义的活动。
  1.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首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它强调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fruit时,我告诉学生老师想请朋友吃水果大餐,请大家帮忙开一张购买单,不过要用英文写。学生就很乐意帮老师做事情,不仅开出了许多课本中所要学习的水果,而且还通过其他途径找了很多平常生活中大家都很喜欢的其他水果。如荔枝(litchi)、樱桃(cherry)、枇杷(loquat)等等。这样的活动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学生来思考问题,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让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2.创造自然、和谐的发展空间。从学生的兴趣人手。从学生主体的个性特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英语教学要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空间。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任务型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colour时,课前让学生回去做一个大转盘:用一张白纸,画上一个大圆,然后平均分这个大圆,再在每个部分画上各种颜色。最后在圆的中心做一个小指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转着转盘说出各种色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很快就掌握了blue、green、yellow、red、purple等颜色。
  
  二、尊重与接纳
  英语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例如sheep在西方人的隐喻形象很差,喻指“害羞的人”、“胆小的人”、甚至“愚蠢的人”,这种文化心理直接反映在“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和“alost sheep(误入歧途的人)”中。相反,在中国,羊是吉祥、善良、美好的象征。《说文解字》上说:“羊,祥也。”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形形色色的“羊”字象形图案和青铜器“四羊方尊”都表明这一点。东西方“羊文化”的内涵与差异通过各自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要善于比较,积极融入,即要尊重又能适当接纳。
  
  三、整合与发展
  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说课程标准是从宏观的层面论证和描述,那么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促进学生发展。实际操作中,要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英语的学习,应当渗透其他学科,如音乐、艺术、品德等。这样能使我们的英语课更丰富,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得到更大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强调能力与进步,即学生能做些什么,根据进展适时公正评价;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和淘汰作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研究和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人文精神渗透到英语课程教学,不是生硬地加到英语课中去的,而是与英语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但它又不是完全无形的,它使英语课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情境、生活,点亮英语课堂
  朱晓红
  
  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暨研讨会”活动中,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30名优秀教师以他们独特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艺术的教学手段展示了英语课堂的精彩,可以说是令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于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的一种震撼和教师超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惊叹。
  
  一、趣味引学,体验情趣
  精彩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一位来自天津的教师精彩的导入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她讲授的课题是《Family》。该教师通过出示这些单词Father,And,Mother,I,Love,You并让学生连成句子用真情实感读出来,感受家庭的幸福,随后依次取下每个单词的首字母贴在黑板上,组成一个新单词“FAMILY”。学生看得有趣,读起来更带劲了,对家庭的概念也更加深刻。教师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出示课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确实给全场听课的教师带来了新鲜感。
  
  二、实物促学,活化课堂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活泼的特性,学习时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所以教师要创建始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实物作为道具努力营造语言和情境交融的氛围。一位来自上海的男教师讲授的课题是《Travel》。在巩固操练完句型“Wherewill you go?”“We willgo to……”后,课堂已接近尾声,本以为教师会就此结束课堂,但这位教师仍旧把精彩持续到最后。他问学生:想去上海吗?随即当起了导游,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只旅行帽,挥着小红旗把“旅行团”带出了课堂。
  
  三、歌曲导学,互动交流
  韵律诗、歌曲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为课堂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与有效的语言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做到创情、激情、融情,增强了活动的情趣。浙江的一位年轻女教师在讲授《schoollife》时就巧妙地采用了这一形式。她以一首自创的韵律诗配上摇滚的音乐、活泼的动作活跃课堂,带动学生大胆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这样,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把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魔幻音乐场”,为学习新的语言做好“轻装上阵”的准备。
  课堂是缩小了的生活舞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已渐渐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种生活,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充盈着对幸福生活的感悟。英语,因为有了生活的融入而精彩;英语,因为有了生活的滋润而更丰富。
其他文献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教学要求来达到,更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的知识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来达到。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
国际音标是整个语音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小学生是否合适?小学生能否学好国际音标?几年来,我进行了在教字母之前集中教音标的试验。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英语的能力来看,小学生不仅能学音标,而且能学得很好。下面谈谈我对小学音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趣味教学摆脱枯燥    都说国际音标难教、枯燥。是的,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中组织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的自由王国,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比用规则去学来得容易。”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写的。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所表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世界。课文只有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的功能才能得到最佳发挥。在教学中,我注意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合作前学生无准备,合作中学生无合作意识,不知如何合作,而教师无事可做等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
生活中,人们喜爱“源头活水”,因为“源头活水”灵动活泼。在语文教学中,也面临一个如何引进“源头活水”的问题。何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呢?早在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活是语文教学的“
古人云:“字如其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教师都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也包括书法艺术的学习。但很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只重视学生书艺的提高,而忽视了书法艺术的育人作用。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及审美情趣。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育人作用,力求在提高学生书艺的同时,也能敦行厉行,达到德艺双馨的效
案例:人教课标版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师出示红蓝纸片问:前面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和数方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1:红色的大一些,因为它更高,生2:蓝色的大一些,因为它更长。生3:红色的高一些。蓝色的长一些,综合起来大概差不多。  师:差不多,是不是可以准确地说是一样大呀?(生:不能。)  师:直接观察和重叠都难以准确判断,又没有方格可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看到的课堂应该说越来越贴近学生的需要,越来越接近语文本身的特质,但同样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重视,去进一步改革。    倾向之一:“虚伪的赞扬”与“一味的夸奖”    学生每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便置以“你真棒”、“你真太了不起了”之类的褒奖。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究竟如何呢?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不少学生的回答其实并无多少创新。有的是不着边际的内容,有的是对参考资料的一味抄袭,有的
当前,有些小学生作文不具体,或具体了却很平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思考;又如学生不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再如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仅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而三者中尤其以想象能力的欠缺显得很突出。高尔基曾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未发现的环节。”新课标也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来。”为了更好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