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图“动”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更是走在教材改革的前沿。作为教材核心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紧紧依托《数学课程标准》配置了大量的插图,精心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片前所未有、耳目一新、广阔的教学活动天地。图文并茂更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在大量的插图中,例题插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将例题插图称为主题图。然而,观看现状,许多教师由于认识及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等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进行适度处理,把握使用时机,注重呈现方式,让主题图“动”起来,使它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
  下面,我试图从两位教师课堂教学实例片断的对比中,领会使用主题图的意图,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找规律”。
  主题图如下(颜色略):
  教学片断一:
  师: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张灯结彩布置活动场所(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齐):图上不仅有彩旗,还有彩灯和盆花。
  师:这些盆花、彩灯、彩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旗和彩灯呢?同时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观察的结果?
  生1:盆花是一蓝一红、一蓝一红……每两盆为一组重复出现。
  生2:彩旗的排列顺序是先两面红旗,然后两面黄旗。
  生3:彩灯是按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生4:它们都是每几个一组,而且每组排列都是一样的。
  师:很好,大家通过观察很快找到了盆花、彩旗和彩灯排列的规律。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这样的规律。先看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下面的教学没有使用到主题图)
  ……
  教学片断二:
  师:9月30日的下午,育才小学六(3)班的同学接到了一项任务——协助学校总务处的苏老师对学校通道两侧进行布置。你们想看看他们是怎样布置的吗?
  师:中队长将同学们分成三小组。第一小组同学在通道西侧自南向北大约每隔1米摆一盆花(出示主题图中盆花的摆放图),这些盆花摆放有规律吗?
  生1:是蓝红、蓝红……这样摆下去的。
  生2:是按蓝、红的排列规律,每两盆花为一组重复摆放的。
  师:第二小组同学在通道西侧的广玉兰树下挂上了彩灯,看看彩灯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
  生3:彩灯是按红、紫、绿三个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第三小组在通道西侧的草坪上每隔1米插一面彩旗,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你能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代替这些物体把它们有规律地画下来,并在小组中说说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吗?
  师:左起第15个都是些什么颜色的物体呢?
  (15÷2=7……1)
  师:你能指着主题图对同桌说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师:你能指着主题图说说这三道除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吗?
  (小组交流)
  师(出示主题图):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师:如果摆放的是同一种颜色的盆花,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老师列式为15÷1=15,对吗?(学生不怀好意地笑)为什么笑?
  生(齐):对,但有些“傻”。
  师:如果让你在主题图的上方画上摆放的新物体,打算怎么画并提出新的问题?你能用今天学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吗?先画一画,再解答,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
  ……
  通过对两个教学片断的分析,发现教学片断一中,教师只是尊重图意,按图教学;教学片断二中,教师是开发图意,用图教学。只有让主题图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科书中的主题图往往是社会生活情境的缩影,缺少鲜活的生活味,倘若以简单直接的手段呈现,主题图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把教材中主题图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片断二中,教师依据主题图的图意,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国庆前夕六(3)班同学协助总务处苏老师布置学校通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动起来,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间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媒介——教材,立足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生认识原理》一书中曾经指出:“全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建构来考虑。”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结构是建构的结果,结构对认识起着中介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不断掌握就是结构的不断建构,即从建构比较简单的到建构更为复杂的结构,这一构造过程有赖主体(学生)的不断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深刻理解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细化主题图的层次结构,改变主题图呈现的形式,在逐步完善主题图内容的同时,注重知识形成的层次性、过程性。例如,教学片断二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将盆花、彩灯、彩旗分三个层次出示,在出示盆花后,重点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多途径解决问题,在呈现解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图初步理解列式计算的算理;在出示彩灯后,让学生悟到“奇偶性”解题方法的局限性,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列式计算算理的学习欲望;在出示彩旗后,在列式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这种层次分明、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新知。然后教师在课堂总结部分又对主题图进行了适度的增补,使学生对所学解题新策略的使用范围有更清晰的理解。这种将静态画面还原为动态场景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更利于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3.动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数学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上,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因而,让静态的主题图变得生动起来,不仅为学生生成新知提供形象支撑,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片断二中,教师在分层出示盆花、彩灯、彩旗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逐步概括出一类物体排列的规律,让学生在“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代替这些物体把发现的规律画下来”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就是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概括过渡及形成方法和理论的思维发展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构建了新知,而且使自身的观察、抽象概括、语言表述、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出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动起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教育的基石,离开了情感谈教育,课堂教学倡导的“关注人的发展”将成为无本之木。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学片断二中,在导入新课部分,教师结合主题图呈现的内容创设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容易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主题图动态呈现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教师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此可见,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教学的材料,既然是材料而非成品,教师就有责任在研读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加工,改变主题图呈现的形式,让主题图在动态推进的过程中向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知识形成、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演变,使它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验证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一样,积累割补法活动经验;然后利用直观操作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与斜边长度无关,与底和高有关的问题;接着利用方格纸引导学生观察:底边、斜边长度不变,随着高的变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随之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实施教学,可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实现由数学直观认识到几何思维的空间发
创设真实的情境,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在一次的展示活动中,我执教“认识整百数”一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师:还记得今年过年得了多少压岁钱吗?  生1:一千六百元。  生2:九百元。  生3:三千六百元。  ……  【说明:课始从学生的压岁钱导入,既激发了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外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作业设计的“三层四趣”(四趣即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五动六感”(六感即数感、符号感、形体感、空间感、应用感、整体感),让课外作业更富有色彩、充满情趣。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实施;“三层四趣”;“五动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
[摘要]“动手做”是苏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栏目。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面积的变化”中的“动手做”为例,将“动手做”置于素养的高度来研究教学策略,实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让学生用需要的方式“动手做”自己需要的数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动手做;苏教版教材;面积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教师一味追求表面形式试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目不暇接,其效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如何从学习主体的本质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学生趣学的数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为生所需,导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其主要思想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但对结果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较,看哪种估计结果比较接近准确值,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是
图形与几何(原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引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创造出一些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分析等活动,为学生的空间发展助燃。发展离不开活动、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素材的准备上,教师和巧妇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活动素材要“绿色的”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观察和动
[摘 要]深度学习是触及事物本质和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就要深度理解教材,明确教学要点,同时借助几何直观手段开展教学。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究百分数的本质,体会百分数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概念;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去年学校推荐我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活动,选的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由于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设计“拼一拼”的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悟棱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备课中也设计了“拼一拼”的环节。  第一次试教片断回放: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并通过交流感受长方体是指物体的形状,体会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再通过观察、分类、操作、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这不仅是下课的铃声,更是抢占位置的铃声!每到快下课时,我就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一只脚伸出课桌外,身体前倾,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只要老师喊出“下课”二字,我便风驰电掣般冲出教室。  老师终于喊了一声“下课”,我夺门而出,十万火急地从三楼往下跑,如同一只饥饿的雪豹,冲向操场边的乒乓球台!可是“人有旦夕祸福,乒乓球台有阴晴圆缺”,当狂奔的我冲到操场时,发现几个六年级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