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可以提升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倾听对幼儿的语言交流及终身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倾听还是一种优秀品质。善于倾听可以让人保持谦虚、踏实、恭敬的态度。目前幼儿园里的场景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幼儿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缺乏纪律性,无法耐心倾听同伴的回答,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小组交流效果不佳,等等。这些现象会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带领幼儿走出“失聪”怪圈。
(一)“趣学”——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幼儿心理和身体特点为幼儿创作的,有浓郁的生活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这类作品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带给幼儿欢悦和快乐。教师要多搜集一些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如《蛇偷吃了我的蛋》《老鼠娶新娘》《花婆婆》等,给幼儿讲述,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间隙给幼儿讲述故事,带领他们进入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灯塔”,其中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从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入手,充分挖掘对幼儿成长有益的内容,如《重要的晚会》《东东西西打电话》《牙刷大战牙菌》等,引导幼儿在倾听中学会人生的道理。
(二)“趣语”——使用生动的语言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倾听,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应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适宜,要随着情节的变化进行语言的自然切换,配上生动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述《小马过河》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动物角色的不同性情配以合适的声音。老牛憨厚因此声音低沉,小松鼠急躁因此声音高而尖,老马稳重因此声音平静厚沉,小马天真因此声音幼嫩。教师在情节讲述上要扣人心弦,时而轻松愉快,时而严肃紧张,让倾听故事的幼儿如身临其境。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还利于他们融入倾听。
(三)“趣问”——利用有效的提问
幼儿天生就具备好奇心,遇到新奇事物便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根据故事中的转折点穿插一些问题,以此牵住幼儿的好奇心。如在讲述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中重复的情节对幼儿进行提问:“蛇到底偷吃了谁的蛋呢?”让幼儿产生紧张和好奇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直到故事结束。故事中一系列的悬念始终让幼儿欲罢不能,让幼儿在无形中浸入倾听。
(一)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其提出难易层次不同的要求,如在引导幼儿复述倾听内容时,可以要求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完整的长句复述,能力弱一点的幼儿用短句或是单个词语来复述。這样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满足感,宽松的心理氛围也有助于他们积极倾听。另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部分幼儿给予关心和辅助,多和胆小的、倾听水平弱的幼儿聊天使其放松心理,沟通时要注意语速、表情、动作,确保他们能够听懂。
(二)和谐的人际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喜欢和同龄小伙伴交往、游戏。他们非常在意同伴的关注和支持。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引领他们互相倾听。如教师可以组织多个班级的幼儿一起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当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台上熟练地唱歌、讲故事,并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时,内心便会产生羡慕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幼儿仔细欣赏同伴的表演并尝试去模仿同伴的语言、语调以及动作时,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便可随之得到提升。由此可见,人际环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倾听。
(三)奇妙的自然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聆听和感受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如:春天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小雨的淅沥淅沥声、溪水的哗啦哗啦声等;夏天雷电的轰隆轰隆声、蝉鸣声、蛙叫声等;秋天脚踩落叶的扑哧声、秋风的瑟瑟声、秋虫声等;冬天雪花的飘落声、北风的呼啸声、脚踩雪地的吱吱声等。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精神舒畅,萌生聆听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把自然界的声音录下来,把画面拍下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播放,让幼儿继续倾听和感受。此外,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探索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一)区域活动环节——“倾听一角”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其自由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活动材料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根据这一点,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规划出一个安静的“倾听一角”,并在该区域放置相关设备,提供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可以听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等。中班、大班的幼儿语言和词汇量都在逐步增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节复杂、词汇丰富的内容,如《乌鸦和狐狸》《小羊和狼》《渔夫和金鱼》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倾听一角”与幼儿进行个别谈话,及时掌握幼儿的倾听情况。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倾听的具体情况,阶段性的更新倾听内容,确保幼儿倾听的效果。
(二)过渡环节——“轻松一刻”
幼儿在区域活动和午餐的过渡时间常常会比较嘈杂、混乱,教师的管理常常不起作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不妨用游戏让幼儿学习倾听,如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传话筒”游戏,把幼儿分成若干排,将要传的话悄悄地告知排头的幼儿,让他依次悄悄向后传话,最后一个接话的幼儿需快速跑到教师跟前并告知传话内容,又快又准的小组即为获胜。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游戏要点,如细听、牢记、说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教师还可增加游戏难度,传更加复杂、绕口的句子,充分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切身体验倾听的重要性,感受倾听带来的乐趣。 (三)固定环节——“每周一播”
幼儿喜爱和同伴在一块儿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聊天内容大多聚集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上,如好看的电视内容、去过的好地方、吃到的好东西等。教师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趣事分享给全班幼儿听。如教师可以将每周五下午的一段时间设为固定播报时间,让幼儿们轮流播报。他们可以将一周以來自己在家、在园、在社会中的一些见闻与大家分享。最后教师再综合播报和倾听两方面评出“最佳播报员”奖。播报时,教师可鼓励“播报员”与听众互动、交流,说到高潮处可以请听众进行猜测,听众也可在播报结束后与“播报员”进行交流。此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物质奖励
偶尔的物质奖励能有效提高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对幼儿具有较大吸引力。如教师可在班级的活动室墙上创设“谁的耳朵灵”的评比栏,根据班级幼儿的人数在上面张贴相应数量的“小喇叭”,并将幼儿的名字写在喇叭下面。教师可在每次倾听活动后给表现认真的幼儿发放五角星贴纸,并请幼儿自行贴在自己的“小喇叭”内。五角星贴纸每满十颗便可摘下来换贴一颗苹果贴纸,集满3个苹果贴纸就可以得到教师自制的玩具奖品。活动评比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精神奖励
1.亲切的动作。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都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去反馈幼儿的话语。如对于幼儿用心倾听并思考以后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其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手表扬等,教师的认可和赞赏能够让幼儿内心获得满足感,促使幼儿进一步认真倾听和积极发言。同时,当其他幼儿看见自己的同伴得到赞赏时,便会向他学习,开始用心倾听。
2.真诚的赞语。教师对认真倾听的幼儿给予的正面鼓励可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得到表扬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将这种倾听方式内化为一种习惯。在听到幼儿认真倾听后的回答时,教师可用赞语对其鼓励,如“你考虑得很周到,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特别,你很勇敢!”“你做得又快又好,真厉害!”等。教师每一次及时的赞扬都能让幼儿内心充满自信和动力。除了教师的鼓励,幼儿也很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幼儿们年龄相仿,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很相似,同伴的评价更能打动他们,如“我觉得他的想法很不错,如果能再大声点就好了。”“她在念儿歌的时候还能配上好看的动作,我好喜欢!”“他很聪明,每次都能做对,如果整齐点会更好。”幼儿的相互评价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友谊的发展。
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教师应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契机,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倾听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第二幼儿园)
一、以“趣”入“听”
(一)“趣学”——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幼儿心理和身体特点为幼儿创作的,有浓郁的生活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这类作品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带给幼儿欢悦和快乐。教师要多搜集一些生动有趣、形象鲜明、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如《蛇偷吃了我的蛋》《老鼠娶新娘》《花婆婆》等,给幼儿讲述,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间隙给幼儿讲述故事,带领他们进入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灯塔”,其中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从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入手,充分挖掘对幼儿成长有益的内容,如《重要的晚会》《东东西西打电话》《牙刷大战牙菌》等,引导幼儿在倾听中学会人生的道理。
(二)“趣语”——使用生动的语言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倾听,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应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适宜,要随着情节的变化进行语言的自然切换,配上生动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述《小马过河》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动物角色的不同性情配以合适的声音。老牛憨厚因此声音低沉,小松鼠急躁因此声音高而尖,老马稳重因此声音平静厚沉,小马天真因此声音幼嫩。教师在情节讲述上要扣人心弦,时而轻松愉快,时而严肃紧张,让倾听故事的幼儿如身临其境。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还利于他们融入倾听。
(三)“趣问”——利用有效的提问
幼儿天生就具备好奇心,遇到新奇事物便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根据故事中的转折点穿插一些问题,以此牵住幼儿的好奇心。如在讲述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中重复的情节对幼儿进行提问:“蛇到底偷吃了谁的蛋呢?”让幼儿产生紧张和好奇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直到故事结束。故事中一系列的悬念始终让幼儿欲罢不能,让幼儿在无形中浸入倾听。
二、以“境”助“听”
(一)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其提出难易层次不同的要求,如在引导幼儿复述倾听内容时,可以要求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完整的长句复述,能力弱一点的幼儿用短句或是单个词语来复述。這样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满足感,宽松的心理氛围也有助于他们积极倾听。另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部分幼儿给予关心和辅助,多和胆小的、倾听水平弱的幼儿聊天使其放松心理,沟通时要注意语速、表情、动作,确保他们能够听懂。
(二)和谐的人际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喜欢和同龄小伙伴交往、游戏。他们非常在意同伴的关注和支持。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引领他们互相倾听。如教师可以组织多个班级的幼儿一起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当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台上熟练地唱歌、讲故事,并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时,内心便会产生羡慕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幼儿仔细欣赏同伴的表演并尝试去模仿同伴的语言、语调以及动作时,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便可随之得到提升。由此可见,人际环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倾听。
(三)奇妙的自然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自然,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聆听和感受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如:春天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小雨的淅沥淅沥声、溪水的哗啦哗啦声等;夏天雷电的轰隆轰隆声、蝉鸣声、蛙叫声等;秋天脚踩落叶的扑哧声、秋风的瑟瑟声、秋虫声等;冬天雪花的飘落声、北风的呼啸声、脚踩雪地的吱吱声等。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让幼儿感到身心愉悦、精神舒畅,萌生聆听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把自然界的声音录下来,把画面拍下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播放,让幼儿继续倾听和感受。此外,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探索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三、以“玩”促“听”
(一)区域活动环节——“倾听一角”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其自由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活动材料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根据这一点,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规划出一个安静的“倾听一角”,并在该区域放置相关设备,提供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可以听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等。中班、大班的幼儿语言和词汇量都在逐步增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节复杂、词汇丰富的内容,如《乌鸦和狐狸》《小羊和狼》《渔夫和金鱼》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倾听一角”与幼儿进行个别谈话,及时掌握幼儿的倾听情况。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倾听的具体情况,阶段性的更新倾听内容,确保幼儿倾听的效果。
(二)过渡环节——“轻松一刻”
幼儿在区域活动和午餐的过渡时间常常会比较嘈杂、混乱,教师的管理常常不起作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不妨用游戏让幼儿学习倾听,如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传话筒”游戏,把幼儿分成若干排,将要传的话悄悄地告知排头的幼儿,让他依次悄悄向后传话,最后一个接话的幼儿需快速跑到教师跟前并告知传话内容,又快又准的小组即为获胜。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游戏要点,如细听、牢记、说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教师还可增加游戏难度,传更加复杂、绕口的句子,充分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切身体验倾听的重要性,感受倾听带来的乐趣。 (三)固定环节——“每周一播”
幼儿喜爱和同伴在一块儿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聊天内容大多聚集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上,如好看的电视内容、去过的好地方、吃到的好东西等。教师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趣事分享给全班幼儿听。如教师可以将每周五下午的一段时间设为固定播报时间,让幼儿们轮流播报。他们可以将一周以來自己在家、在园、在社会中的一些见闻与大家分享。最后教师再综合播报和倾听两方面评出“最佳播报员”奖。播报时,教师可鼓励“播报员”与听众互动、交流,说到高潮处可以请听众进行猜测,听众也可在播报结束后与“播报员”进行交流。此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以“奖”润“听”
(一)物质奖励
偶尔的物质奖励能有效提高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对幼儿具有较大吸引力。如教师可在班级的活动室墙上创设“谁的耳朵灵”的评比栏,根据班级幼儿的人数在上面张贴相应数量的“小喇叭”,并将幼儿的名字写在喇叭下面。教师可在每次倾听活动后给表现认真的幼儿发放五角星贴纸,并请幼儿自行贴在自己的“小喇叭”内。五角星贴纸每满十颗便可摘下来换贴一颗苹果贴纸,集满3个苹果贴纸就可以得到教师自制的玩具奖品。活动评比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精神奖励
1.亲切的动作。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都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去反馈幼儿的话语。如对于幼儿用心倾听并思考以后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其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手表扬等,教师的认可和赞赏能够让幼儿内心获得满足感,促使幼儿进一步认真倾听和积极发言。同时,当其他幼儿看见自己的同伴得到赞赏时,便会向他学习,开始用心倾听。
2.真诚的赞语。教师对认真倾听的幼儿给予的正面鼓励可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得到表扬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将这种倾听方式内化为一种习惯。在听到幼儿认真倾听后的回答时,教师可用赞语对其鼓励,如“你考虑得很周到,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特别,你很勇敢!”“你做得又快又好,真厉害!”等。教师每一次及时的赞扬都能让幼儿内心充满自信和动力。除了教师的鼓励,幼儿也很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幼儿们年龄相仿,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很相似,同伴的评价更能打动他们,如“我觉得他的想法很不错,如果能再大声点就好了。”“她在念儿歌的时候还能配上好看的动作,我好喜欢!”“他很聪明,每次都能做对,如果整齐点会更好。”幼儿的相互评价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友谊的发展。
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教师应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契机,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倾听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