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儿童。”对于刚刚毕业、怀揣着炽热的教育理想的我而言,恨不能把自己这腔热忱全部撒播在学生们身上。但是光凭热情不够,作为一个新教师和新班主任,在挑起这份沉甸甸的工作时,我内心也曾惶恐、迷茫。如何与学生打成一片而又不失教师的威严?如何让课堂轻松、活跃而又不失良好的纪律?如何批评指正学生的错误而又不失其尊严?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经验的缺乏和求成的心切让我时常为班主任的琐碎工作忧心烦闷。此次有幸听了段惠民老师的讲座后,我的很多疑虑都烟消云散。幽默潇洒、智慧灵动的段老师以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数十年积累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点拨指导。他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夜行中盲目慌乱的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一、胸中有理想,脚下生力量
段惠民老师自己坦言到:“我是一名师专毕业的乡村小教师!”但是他这名乡村小教师却通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十佳班主任”。在那个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要求不太高的年代,师专毕业的学生可以说是当时的高学历了。但一毕业他便被分配到一个偏僻且生源差的农村学校,并且接手的是一个只有11个人的差班,失落之余他调整好心态、鼓足勇气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就是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干劲让他创造了奇迹,学校往届80多人只有5人考上高中,但是他教的这个成绩差的班,全班11名学生竟然有8个考上了高中。奇迹创造的背后是他不厌其烦的无私付出、对学生无尽的爱。
“作为普通老师,我们努力追求、奋斗一辈子,也注定成不了陶行知、魏书生,但是,我们仍可以像他们那样去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教育人生。”段老师这段激励的话语依然响彻在我耳际。想想自己的教育梦,研究生毕业经过重重严格的筛选和激烈的竞争,最终考上深圳的公办教师。但是我所在的坪山新区,它位于深圳东北部与惠州接壤。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门庭若市、车马繁华,其实是城郊地区,聚集了很多工厂、企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还有少部分是当地居民。这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作为打工者的父母早起贪黑,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很多家长说自己实在没时间管理孩子,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入睡了。可想而知,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的孩子学习基础实在很差。他们住在拥挤嘈杂的出租房,加上缺乏父母的监管,放学回家后只能依靠自我管制。
面对这样的群体,我时常为他们的种种不良学习表现恼火。但是段老师说:“没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就没有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没有后进生,就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优秀班主任。”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听了之后恍然领悟:如果学生都非常优秀,那还需要教师费尽心思来管教吗?只有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只有把这些后进生转化提高了,自己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青年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心态,客观辩证地看待周围的环境,只要心中有理想,越难的处境,越能锻炼自己的成长。
二、教育无技巧,爱心即方法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谈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当“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并且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感受:“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诚然,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看待孩子,让学生全副精神听自己的指令。教师有时也难免如此,对学生屡教不改的坏毛病或是错误大发雷霆。经常跟学生说,“这件事我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不听?”或是“你怎么不像某某同学那样,你看看人家怎么做得那么好,都坐在同一个教室,差距怎么那么大……”这些都是教师在拿着衡量成人的尺子丈量着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说这种话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发展的差异?
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拿着一个模子去套住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无限的可能性和未来,我们没有权力去断定和安排他们的未来。就像钱钟书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压根就不会做,最后只考了15分。但是他英文和国文都非常厉害,考了满分。当时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慧眼识英才,破例录取了钱钟书。正是罗校长的这一破例之举,成就了钱钟书这一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作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有胸怀,心中有大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或是错误的行为举动,我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遇到学生犯错误就横加指责。“老师要打破侦探的技术。高明的教育者永不会以发号施令身份出现,而会把自己意图化为孩子的意图。”陶行知先生的箴言妙语令人如沐春风。是啊,我们是教师而不是驯兽师;我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不是侦探;我们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而不是警示灯。真正的教育不是乖张浮夸,不是谈论技巧,而是捧出一颗真心,真正去善待、关爱学生。
三、成功无捷径,善悟长智慧
作为新教师和新班主任的我,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向同事、前辈讨教教学方法和经验。教龄短一些的年轻教师会告诉我:“你一定要凶、要严,不然学生会很难管教!”而年纪大一些的老师教师则会对我说:“你要明白自己是在管学生还是教学生,你的凶狠严厉只是让学生表面服你的管,而不是让他从内心对你钦佩。一名好教师一定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这些话我都记在心里,因为这都是一线教师自己摸爬滚打实践出来的经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辛勤汗水能换来丰硕的果实,但是成功无捷径,我们需要耐心、需要沉淀、需要成长。这时段惠民老师告诉我:“事事用心皆成长生活处处皆教育。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感悟教育智慧。”而段老师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以教育的眼光来从生活中获取智慧。在一次班会课上,段老师将自己脸上涂了一片灰,上讲台和学生说:“大家先自习,我有点事待会回来!”学生看到教师的大花脸哄堂大笑,段老师装作不知情,直到有热心学生递来小镜子。此时段老师趁机让大家讨论: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别人指出自己缺点时,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正是在诸如此类巧设的情境中,教师向学生传达的信息和道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正如卢梭所言:“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用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这些教育智慧,需要我们从生活细节中去领悟、去发现。
教学相长,智慧共生。只有真正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我才体会到教师的艰辛,才品味到其中的幸福与快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前我在学生时代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但是如今成为教师的我,认为用再美的词汇来形容教师也不为过。因为,我们的的确确在用心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爱去触摸每个孩子的心灵!
作者简介:
曾鹏(1987-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坪山新区龙田小学语文教师。
(责编 赵建荣)
一、胸中有理想,脚下生力量
段惠民老师自己坦言到:“我是一名师专毕业的乡村小教师!”但是他这名乡村小教师却通过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十佳班主任”。在那个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要求不太高的年代,师专毕业的学生可以说是当时的高学历了。但一毕业他便被分配到一个偏僻且生源差的农村学校,并且接手的是一个只有11个人的差班,失落之余他调整好心态、鼓足勇气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就是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干劲让他创造了奇迹,学校往届80多人只有5人考上高中,但是他教的这个成绩差的班,全班11名学生竟然有8个考上了高中。奇迹创造的背后是他不厌其烦的无私付出、对学生无尽的爱。
“作为普通老师,我们努力追求、奋斗一辈子,也注定成不了陶行知、魏书生,但是,我们仍可以像他们那样去追求,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教育人生。”段老师这段激励的话语依然响彻在我耳际。想想自己的教育梦,研究生毕业经过重重严格的筛选和激烈的竞争,最终考上深圳的公办教师。但是我所在的坪山新区,它位于深圳东北部与惠州接壤。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门庭若市、车马繁华,其实是城郊地区,聚集了很多工厂、企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还有少部分是当地居民。这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作为打工者的父母早起贪黑,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很多家长说自己实在没时间管理孩子,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入睡了。可想而知,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的孩子学习基础实在很差。他们住在拥挤嘈杂的出租房,加上缺乏父母的监管,放学回家后只能依靠自我管制。
面对这样的群体,我时常为他们的种种不良学习表现恼火。但是段老师说:“没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就没有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没有后进生,就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优秀班主任。”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听了之后恍然领悟:如果学生都非常优秀,那还需要教师费尽心思来管教吗?只有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只有把这些后进生转化提高了,自己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青年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心态,客观辩证地看待周围的环境,只要心中有理想,越难的处境,越能锻炼自己的成长。
二、教育无技巧,爱心即方法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谈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当“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并且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感受:“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诚然,在生活中我们往往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看待孩子,让学生全副精神听自己的指令。教师有时也难免如此,对学生屡教不改的坏毛病或是错误大发雷霆。经常跟学生说,“这件事我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不听?”或是“你怎么不像某某同学那样,你看看人家怎么做得那么好,都坐在同一个教室,差距怎么那么大……”这些都是教师在拿着衡量成人的尺子丈量着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说这种话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发展的差异?
我们做教师的不要拿着一个模子去套住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无限的可能性和未来,我们没有权力去断定和安排他们的未来。就像钱钟书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压根就不会做,最后只考了15分。但是他英文和国文都非常厉害,考了满分。当时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慧眼识英才,破例录取了钱钟书。正是罗校长的这一破例之举,成就了钱钟书这一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作为人师,我们就应该有胸怀,心中有大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或是错误的行为举动,我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遇到学生犯错误就横加指责。“老师要打破侦探的技术。高明的教育者永不会以发号施令身份出现,而会把自己意图化为孩子的意图。”陶行知先生的箴言妙语令人如沐春风。是啊,我们是教师而不是驯兽师;我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不是侦探;我们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而不是警示灯。真正的教育不是乖张浮夸,不是谈论技巧,而是捧出一颗真心,真正去善待、关爱学生。
三、成功无捷径,善悟长智慧
作为新教师和新班主任的我,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向同事、前辈讨教教学方法和经验。教龄短一些的年轻教师会告诉我:“你一定要凶、要严,不然学生会很难管教!”而年纪大一些的老师教师则会对我说:“你要明白自己是在管学生还是教学生,你的凶狠严厉只是让学生表面服你的管,而不是让他从内心对你钦佩。一名好教师一定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这些话我都记在心里,因为这都是一线教师自己摸爬滚打实践出来的经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辛勤汗水能换来丰硕的果实,但是成功无捷径,我们需要耐心、需要沉淀、需要成长。这时段惠民老师告诉我:“事事用心皆成长生活处处皆教育。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感悟教育智慧。”而段老师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以教育的眼光来从生活中获取智慧。在一次班会课上,段老师将自己脸上涂了一片灰,上讲台和学生说:“大家先自习,我有点事待会回来!”学生看到教师的大花脸哄堂大笑,段老师装作不知情,直到有热心学生递来小镜子。此时段老师趁机让大家讨论:面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别人指出自己缺点时,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正是在诸如此类巧设的情境中,教师向学生传达的信息和道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正如卢梭所言:“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用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这些教育智慧,需要我们从生活细节中去领悟、去发现。
教学相长,智慧共生。只有真正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我才体会到教师的艰辛,才品味到其中的幸福与快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前我在学生时代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但是如今成为教师的我,认为用再美的词汇来形容教师也不为过。因为,我们的的确确在用心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爱去触摸每个孩子的心灵!
作者简介:
曾鹏(1987-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坪山新区龙田小学语文教师。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