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有关减负的政策,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时间调整、课程调整、规章制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减负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笔者就当前减负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减负后出现的“怪现象”
1 为学生减负家长不答应 学校给学生的学业减负,但有些家长却不答应,减下去的作业被他们想方设法补上去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但许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不减反增。学校的作业少了以后,家长怕自己的孩子成绩下降,自己又布置了很多作业。有的家长认为,“你减别人不减,你不学习别人在学习!”家长承认,看到孩子很累,做家长的也心疼,但总不能最后弄成别人的孩子在学习,自己的孩子在“减负”呀!
“减负”好是好,如果孩子真正减了负,家长的确也能减负。但家长们普遍担心的是,如果自家的孩子减了,别人家的孩子却加了,那不是要耽误孩子的前途吗?这是当前推行减负过程中出现的怪现象。部分家长就把目光转向外面,带着孩子周末到社会上办的培训班去,有的干脆给自己的孩子请家教。这样一来,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初衷就落空了。孩子们在应付学校课程之外,被迫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为补课奔波。给学生学业减负,也就成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灰色游戏。
其实,这现象也不怪!如果学生减负之后,确实比不减负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的学校,恐怕家长会相当地赞同,问题是,虽然国家说是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可是在实际操作上,不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吗?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还是鼓励学生一定要考大学吗?
“学校给学生的学业减负,但有些家长却不答应”这只是个表象问题,在其背后深藏着体制的原因,即现行评价机制的缺陷所在:更多的是考察人的智商,而不是情商。一方面在强调情商,可实际上重视智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还支持给学生减负,那才叫怪现象呢!不彻底改变当前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上的弊端,不解决实际操作上的错位问题,减负将永远是理想化的天方夜谭。
2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又开始复活
当前随着全省统一实行双休日,以及滨城区统一规定作息时间和学校统一课程表,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语、数、外的课时较之原来减少了很多,但相比之下,语、数、外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因为学校减负而减少,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敢把宝贵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原先实施的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新的教学方法被抛弃了,又搬出了陈旧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一人主演,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 减负后学校食堂“生意兴隆”
学校减负,就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然而,很多学校在不能加班加点的情况下,采取了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的做法,不论学生家距离学校远近,中午一律在学校用餐,这样一来,中午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殊不知,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在校时间。这与早上学、晚放学有何不同呢?
4 放学以后孩子干什么
学校提前放学,学生坚决欢迎。家长没下班,学校放学了,孩子该去哪?放学时间提早了,学生课后教育这一块完全跟不上,减负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并不等于减压。利用更多课余时间,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才是减负的最终目的。
很多家长担心,早放学会成为孩子们发展不良爱好的温床。有的家长认为,早早放学总不能让孩子在马路上“瞎逛”,所以勒令他们一放学立即回家。但回家也烦,家里没人,孩子整天看电视。要不,孩子放学以后直接去了网吧,而网上的东西什么都有,这样孩子很容易走上歧途。
二、减负后的对策
1 教师要“减负”
目前我省统一实行的学校作息时间制度,可谓是大快人心,学生的负担轻了,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喜好,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克服了单拼成绩的危害和不足,对学生体质、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升,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却有不少人担心,学生成绩降下来了怎么办?于是出现了:减轻学生,加重老师:减轻课下,加重课上的错误想法。但需提醒的是,给老师加压不能加负担,而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活上、工作上更加关心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有压力而无负担,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否则,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学生的负担也减不下来,成为给学生减负的障碍。
减负后应该重在提高教学水平,应该充分提高效率,抓好质量,把握好课堂40分钟。教师减负还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校不应以教学成绩来衡量教师,更不能以成绩排队。教师只有轻松上阵,才能使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2 家长也要“减负” 家长身上也有沉重的负担,这就是来自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来自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当然愿意孩子先“苦”后“甜”。在这种思想左右下,家长除了希望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外,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选购课外作业集、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等,加重了孩子负担。
家长要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消除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戒除不切实际地一味给子女施压的做法。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要多一点正面引导、正面鼓励,少一点批评惩罚和强制施压。与学校密切配合,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
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要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需要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投入、分配机制等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规范管理,使“减负”落到实处。尤其要改革传统的以单一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标准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积极性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功能。同时,学生在“减负”之后,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作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第一,博物馆、图书馆、展会、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机构,在这个时间段免费或打折向孩子们开放。第二,充分信任孩子,引导他们自组一些“民间”机构,如绘画协会、航模协会、书法协会等等。第三,建立中小学生自治机构,比如各级学生会等,发挥学生自治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第四,课堂教学不围于教室、教材,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都应成为课堂,并向社区、工厂、农村扩展,实行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一、减负后出现的“怪现象”
1 为学生减负家长不答应 学校给学生的学业减负,但有些家长却不答应,减下去的作业被他们想方设法补上去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但许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不减反增。学校的作业少了以后,家长怕自己的孩子成绩下降,自己又布置了很多作业。有的家长认为,“你减别人不减,你不学习别人在学习!”家长承认,看到孩子很累,做家长的也心疼,但总不能最后弄成别人的孩子在学习,自己的孩子在“减负”呀!
“减负”好是好,如果孩子真正减了负,家长的确也能减负。但家长们普遍担心的是,如果自家的孩子减了,别人家的孩子却加了,那不是要耽误孩子的前途吗?这是当前推行减负过程中出现的怪现象。部分家长就把目光转向外面,带着孩子周末到社会上办的培训班去,有的干脆给自己的孩子请家教。这样一来,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初衷就落空了。孩子们在应付学校课程之外,被迫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为补课奔波。给学生学业减负,也就成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灰色游戏。
其实,这现象也不怪!如果学生减负之后,确实比不减负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的学校,恐怕家长会相当地赞同,问题是,虽然国家说是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可是在实际操作上,不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吗?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还是鼓励学生一定要考大学吗?
“学校给学生的学业减负,但有些家长却不答应”这只是个表象问题,在其背后深藏着体制的原因,即现行评价机制的缺陷所在:更多的是考察人的智商,而不是情商。一方面在强调情商,可实际上重视智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还支持给学生减负,那才叫怪现象呢!不彻底改变当前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上的弊端,不解决实际操作上的错位问题,减负将永远是理想化的天方夜谭。
2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又开始复活
当前随着全省统一实行双休日,以及滨城区统一规定作息时间和学校统一课程表,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语、数、外的课时较之原来减少了很多,但相比之下,语、数、外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因为学校减负而减少,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敢把宝贵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原先实施的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新的教学方法被抛弃了,又搬出了陈旧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一人主演,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 减负后学校食堂“生意兴隆”
学校减负,就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睡眠。然而,很多学校在不能加班加点的情况下,采取了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的做法,不论学生家距离学校远近,中午一律在学校用餐,这样一来,中午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殊不知,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在校时间。这与早上学、晚放学有何不同呢?
4 放学以后孩子干什么
学校提前放学,学生坚决欢迎。家长没下班,学校放学了,孩子该去哪?放学时间提早了,学生课后教育这一块完全跟不上,减负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并不等于减压。利用更多课余时间,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才是减负的最终目的。
很多家长担心,早放学会成为孩子们发展不良爱好的温床。有的家长认为,早早放学总不能让孩子在马路上“瞎逛”,所以勒令他们一放学立即回家。但回家也烦,家里没人,孩子整天看电视。要不,孩子放学以后直接去了网吧,而网上的东西什么都有,这样孩子很容易走上歧途。
二、减负后的对策
1 教师要“减负”
目前我省统一实行的学校作息时间制度,可谓是大快人心,学生的负担轻了,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喜好,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克服了单拼成绩的危害和不足,对学生体质、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升,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却有不少人担心,学生成绩降下来了怎么办?于是出现了:减轻学生,加重老师:减轻课下,加重课上的错误想法。但需提醒的是,给老师加压不能加负担,而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活上、工作上更加关心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有压力而无负担,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否则,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学生的负担也减不下来,成为给学生减负的障碍。
减负后应该重在提高教学水平,应该充分提高效率,抓好质量,把握好课堂40分钟。教师减负还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钻研教学业务,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校不应以教学成绩来衡量教师,更不能以成绩排队。教师只有轻松上阵,才能使学生减负落到实处。
2 家长也要“减负” 家长身上也有沉重的负担,这就是来自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来自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当然愿意孩子先“苦”后“甜”。在这种思想左右下,家长除了希望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外,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选购课外作业集、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等,加重了孩子负担。
家长要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消除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戒除不切实际地一味给子女施压的做法。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要多一点正面引导、正面鼓励,少一点批评惩罚和强制施压。与学校密切配合,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
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要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需要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投入、分配机制等进行相应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规范管理,使“减负”落到实处。尤其要改革传统的以单一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标准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积极性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功能。同时,学生在“减负”之后,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作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第一,博物馆、图书馆、展会、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机构,在这个时间段免费或打折向孩子们开放。第二,充分信任孩子,引导他们自组一些“民间”机构,如绘画协会、航模协会、书法协会等等。第三,建立中小学生自治机构,比如各级学生会等,发挥学生自治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调动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第四,课堂教学不围于教室、教材,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等都应成为课堂,并向社区、工厂、农村扩展,实行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