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参附温阳益气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176-0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病,系窦房结及其临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窦房传导障碍,出现一系列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如头晕心悸,晕厥等综合征。笔者自1996年至今,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病窦”9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完整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条件:病例选择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选条件:○1临床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1991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病窦诊断标准确认。○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持续交界性逸搏心律,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3阿托品试验,提示阳性。○4临床症状:心悸、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黑视、甚至晕厥、脉迟缓。○5排除由于药物、神经及代谢功能紊乱所引起及有严重脑、肝、肾疾病患者。
1.1.2观察对象:经临床筛选后,随机选择180例患者,按1:1比例,将病人分为治疗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30~40岁10例,41~50岁15例,51~60岁30例,61岁以上者35例;病程2年以内20例,2~5年者30例,5年以上者40例;病因诊断:特发性窦房结退行性变10例,冠心病40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10例,其他20例。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0~40岁9例,41~50岁16例,51~60岁29例,61岁以上者36例;病程2年以内19例,2~5年者31例,5年以上者40例;病因诊断:特发性窦房结退行性变9例,冠心病39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11例,其他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人参15g,熟附子15g,黄芪30g,桂枝15g,丹参30g,炙甘草10g。取上药一服,分两次水煎,每次煎至200ml,两次混合至400ml,每日一服,早晚各服一次200ml。对照组:口服心宝丸(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规格:每丸重60mg,国药准字Z244021843),每次240mg,3次/日。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2 观察指标
治疗组与对照组重要观察:○1近期疗效: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制定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1)进行评定,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平卧心率增加≥10次/分,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率60次/分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平卧心率增加5~10次/分,心电图检查示传导障碍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平卧心率增加﹤5次/分,心电图检查示与治疗前相同或传导障碍加重。○2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天数。○3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
3 治疗结果
3.1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停药3天后观察,治疗组90例患者:显效30例,占33.3%;有效54例,占60%;无效6例,占6.7%;总有效率93.3%。本组疗效出现时间最早为服药后1天,最迟为服药后7天,平均4天。对照组90例患者:显效20例,占22.2%;有效40例,占44.4%;无效30例,占33.4%;总有效率66.6%。本组疗效出现时间最早为服药后3天,最迟为服药后15天,平均9天。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不良反应
治疗组10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胃热、纳差等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恶心、纳差等反应,停药后都自行缓解。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
4 讨论
“病窦”在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它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晕厥”、“厥脱”、“迟脉症”的范围。临床表现主要是持久的心动过缓,常见有头晕、心悸、胸闷、乏力、形寒肢冷,甚则晕厥、舌淡苔白、脉细迟涩或结、代。其病机为:心肾不足,阳气衰微,阴寒之邪内侵,凝聚不散,阳气失于敷布,气血运行受阻,肾虚心脉失于温煦,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而致心悸不安。严重者致真阳欲脱,真元外散,晕厥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本病主要因为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不足,血流缓慢,各器官灌注不足,日久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组综合征。
由于本病属于心肾阳虚,寒气凝聚,心气不通,所以治以温阳益气,温通心阳,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药以人参、附子、黄芪为其主药,以鼓动人体的阳气,补益心阳,使心阳足而心气鼓动有力,气血运行畅通。实验证明(2):人参、附子、黄芪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使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增加,扩张血管,改善心脑循环,对抗慢性心律失常作用,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对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功能趋于正常。辅以丹参活血化瘀以通心脉;桂枝入血分取温经通脉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桂枝可增强冠脉流量,并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流流向体表(3)。丹参中含重要单体是丹参酮,有良好慢钙通道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供血,改善心肌(4)。综观全方,温心阳、益元气、壮肾阳、散寒凝、通心脉,从而达到强心、扩冠,改善心功能,使心率、脉搏恢复正常。从临床观察显示,“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病窦”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本方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病窦”提供一个较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医学研究通讯,1979.8(12):18—19
[2] 苗明三.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4—77
[3] 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947
[4] 张照,朱伟启,阮鸿刚等.丹参注射液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J].病理生理报,1985,1(2):19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176-0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病,系窦房结及其临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窦房传导障碍,出现一系列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如头晕心悸,晕厥等综合征。笔者自1996年至今,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病窦”9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完整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条件:病例选择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选条件:○1临床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1991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病窦诊断标准确认。○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持续交界性逸搏心律,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3阿托品试验,提示阳性。○4临床症状:心悸、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黑视、甚至晕厥、脉迟缓。○5排除由于药物、神经及代谢功能紊乱所引起及有严重脑、肝、肾疾病患者。
1.1.2观察对象:经临床筛选后,随机选择180例患者,按1:1比例,将病人分为治疗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30~40岁10例,41~50岁15例,51~60岁30例,61岁以上者35例;病程2年以内20例,2~5年者30例,5年以上者40例;病因诊断:特发性窦房结退行性变10例,冠心病40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10例,其他20例。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0~40岁9例,41~50岁16例,51~60岁29例,61岁以上者36例;病程2年以内19例,2~5年者31例,5年以上者40例;病因诊断:特发性窦房结退行性变9例,冠心病39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11例,其他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人参15g,熟附子15g,黄芪30g,桂枝15g,丹参30g,炙甘草10g。取上药一服,分两次水煎,每次煎至200ml,两次混合至400ml,每日一服,早晚各服一次200ml。对照组:口服心宝丸(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规格:每丸重60mg,国药准字Z244021843),每次240mg,3次/日。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2 观察指标
治疗组与对照组重要观察:○1近期疗效: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制定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1)进行评定,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平卧心率增加≥10次/分,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率60次/分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平卧心率增加5~10次/分,心电图检查示传导障碍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平卧心率增加﹤5次/分,心电图检查示与治疗前相同或传导障碍加重。○2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天数。○3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
3 治疗结果
3.1临床疗效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停药3天后观察,治疗组90例患者:显效30例,占33.3%;有效54例,占60%;无效6例,占6.7%;总有效率93.3%。本组疗效出现时间最早为服药后1天,最迟为服药后7天,平均4天。对照组90例患者:显效20例,占22.2%;有效40例,占44.4%;无效30例,占33.4%;总有效率66.6%。本组疗效出现时间最早为服药后3天,最迟为服药后15天,平均9天。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不良反应
治疗组10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胃热、纳差等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恶心、纳差等反应,停药后都自行缓解。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
4 讨论
“病窦”在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它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晕厥”、“厥脱”、“迟脉症”的范围。临床表现主要是持久的心动过缓,常见有头晕、心悸、胸闷、乏力、形寒肢冷,甚则晕厥、舌淡苔白、脉细迟涩或结、代。其病机为:心肾不足,阳气衰微,阴寒之邪内侵,凝聚不散,阳气失于敷布,气血运行受阻,肾虚心脉失于温煦,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而致心悸不安。严重者致真阳欲脱,真元外散,晕厥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本病主要因为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不足,血流缓慢,各器官灌注不足,日久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组综合征。
由于本病属于心肾阳虚,寒气凝聚,心气不通,所以治以温阳益气,温通心阳,自拟“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药以人参、附子、黄芪为其主药,以鼓动人体的阳气,补益心阳,使心阳足而心气鼓动有力,气血运行畅通。实验证明(2):人参、附子、黄芪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使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增加,扩张血管,改善心脑循环,对抗慢性心律失常作用,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对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功能趋于正常。辅以丹参活血化瘀以通心脉;桂枝入血分取温经通脉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桂枝可增强冠脉流量,并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流流向体表(3)。丹参中含重要单体是丹参酮,有良好慢钙通道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供血,改善心肌(4)。综观全方,温心阳、益元气、壮肾阳、散寒凝、通心脉,从而达到强心、扩冠,改善心功能,使心率、脉搏恢复正常。从临床观察显示,“参附温阳益气汤”治疗“病窦”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本方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病窦”提供一个较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医学研究通讯,1979.8(12):18—19
[2] 苗明三.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4—77
[3] 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947
[4] 张照,朱伟启,阮鸿刚等.丹参注射液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J].病理生理报,198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