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委婉语的认知理据出发,用原型范畴理论及其延伸—概念隐喻对委婉语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委婉语的理解及更好地运用。
  关键词:委婉语;原型范畴;隐喻
  
  引言
  
  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原意是“说的好听些的话”。委婉语在英语中称为“euphemism”。从词源上看,前缀-eu 意为good, pleasant;词干-pheme 意指speech。由此可以推断,委婉语就是 good or pleasant speech。委婉语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内疚、不会为此感到窘迫。(郑立信,2002)
  由于委婉语不仅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心理,还涉及到其使用的认知语用策略,其根本实质和内在委婉运作机制也就显得更为复杂。传统的研究主要是在传统符号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研究试图从委婉心理的角度解释委婉语的构成基础和运作机制,但由于它们把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因此进展不大。正因为委婉语的委婉意义并不是符号本身的直接所指,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过程,排除人的认知因素便不能揭示其实质。然而,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科学地解释委婉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认知语义范畴,概念隐喻等方面着手,探究委婉语的认知理据,以期加深对委婉语的理解,促进对它的应用。
  
  一、委婉语的认知理据
  
  委婉语的出现,是从语言禁忌开始的。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分析了禁忌语产生的原因,他指出,禁忌语产生于人类文明早期的语言灵物崇拜(word fetishism)。而语言灵物崇拜的心理基础是将语言符号与某些自然现象或生理现象联系起来甚至于等同。比如把鬼神的名称当作鬼、神本身。根据Odgen和 Richards的“语义三角”理论,表意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而是通过人脑的思维间接联系的。然而这种间接联系一旦在人脑中确立起来,就成为一种十分顽固的习惯(李国南,2002)。这就是说,当人们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符号时,就会立刻联想起它的所指对象或想起它所指的不快或不雅的事物,将“能指”等同于“所指”。而委婉语的特有功能就在于把这种直接联系有效地加以曲折,从而达到委婉的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曲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思维在起作用,思维即认知,所以我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从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范畴化与概念化的过程中对委婉语进行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以有效的方式,经过认知加工,对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在此基础上将其分类和范畴化。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对世界万物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而对事物范畴化的结构反映在语言中,语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如何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传统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某些必要和充分的特征决定的。某些事物如果具有某些相同的内在特征,它们就属于同一范畴,因而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而认知语言学在对事物范畴化过程中,强调主客观的相互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型能最好地表征范畴,范畴是围绕原型(prototype)建构的,具有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的,边界模糊的(open-ended)辐射状结构(Lakoff,1980)。在任何一个范畴中,其成员地位是不同的,原型是其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员。范畴围绕其原型而建构,其边界按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范畴。而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成不同的范畴,同一事物可同时属于多层范畴,从而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基本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因为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明显的能被感知的对外区别性特征,且基本范畴中的单个事物能反映整个范畴特征(赵艳芳,2002)。
  认知语义学还认为,语义范畴也属原型范畴,决定其成员的不是成员充分必要的内在属性,而是家庭相似性,其义项成员地位不等,有中心典型义项与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prototype meaning)是人们最先认知的意义;语义范畴围绕原型义项向外(上位或下属义项)扩展,形成放射状结构;边缘义项因缺乏完形结构或突显个别属性,其大脑经验范畴与自然范畴产生偏离,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
  
  二、原型范畴在委婉语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有关语义范畴的原型义项与边缘义项之说、家族相似性及语义范畴的边界模糊性,为我们理解委婉语的实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认知语义学认为,典型的个体可充当一个概念确定的更大范畴。在经验世界里,事物被划分成不同的范畴,而同一事物又可同时属于多层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认知科学发现大脑是从基本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因为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明显的能被感知的对外区别性特征,且基本范畴中的单个事物能反映整个范畴特征(赵艳芳,2001:59)。
  认知语义学还认为,决定范畴的不是成员的必要且充分的内在属性,而是其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越高,越接近原型成员。在委婉语与禁忌语构成的同一概念的语义范畴中,禁忌语是该范畴中的原形义项,因为具有该范畴最典型的家族相似性,包含该范畴的全部原型特征按照范畴理论,作为原型成员的禁忌语充当了该语义范畴的完形,因而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最容易将大脑经验范畴等同于自然范畴,也就是说将禁忌语等同于禁忌事物。委婉语是和禁忌语同一范畴的边缘义项成员,它缺少同一范畴的区别性语义属性。委婉语在该范畴中的完形感知被破坏了,失去了认知上的显著性,较难被储存和提取。因此,委婉语要求听话人在认知过程中具备更抽象的认知能力,才能把委婉语代表的真正语义与禁忌事物联系起来。委婉语通过拉大大脑经验范畴和自然范畴间的距离,消除禁忌语和禁忌事物的等同关系,从而达到了“委婉”、“曲折”的目的。
  自古以来贫穷受到歧视或同情、怜悯,所以很少用poor或poverty-stricken来形容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因为它所指的语义属性会使人感到尴尬、丢面子。“poor”、“needy”、 “culturally-deprived”、“underprivileged”、“impoverished” 都因具有家族相似性而成为“贫穷”这一语义范畴的不同成员。其中“poor” 是该语义范畴内的典型/原型成员,作为典型成员,“poor”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所以当听话人听到这个词时,它所具有的该范畴全部区别性语义属性:①几乎没有钱;②温暖不饱;③常受人歧视;④常常是不幸的⑤通常比较自卑,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感觉都很容易被人感知、储存起来。因此作为说话人,必须尽量避免使用会使听话人很容易联想到自然范畴的禁忌语,以避免尴尬。相比较,“needy”是属于和“poor”同一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它所具有的语义属性有:①迫切需要一些东西②没有足够的钱③生活拮据。它缺少了“poor”的一些典型性属性,不全部具有区别性语义特征,是非典型成员,因此人们不能对它进行该范畴的完形感知,它不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不容易被提取和储存。这样,听话人在听到“needy”这一委婉语后,不容易联想到现实的自然范畴,即穷苦人生活窘迫、易遭人歧视的悲惨处境。
  例如,在国际政治中,poor countries(贫穷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而这些国家最早叫做 undeveloped countries(不发达国家),后来又先后改称为developing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和 emerging countries(新兴国家),之后联合国把这些国家统称为 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欠发达国家)。此例中“undeveloped”,“developing”, “less-developed”具有语义家族相似性,因而都属于“poor”(贫穷)这一语义范畴的不同成员,从“undeveloped”到“developing”再到“less-developing”便是“poor”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演变的过程,在这个原型义项够建的语义范畴中,这些词的家族相似性程度越来越弱,委婉程度越来越强。从此意义上来说,对禁忌语的委婉,实质上是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的转移或演变,同时也是非原型义项成员家族相似性程度递减的过程(王永忠,2003)。
  
  三、概念隐喻在委婉语中的应用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人类对原型范畴的认识过程不仅靠其成员属性,而且靠对原型的模糊的完形感知。完形感知来自完形心理学的完形原则。完形原则主要包括:①相似原则,即相似的物体被感知为同类物体;②连续或顺接原则。(赵艳芳,2002)。而相似与相邻又是隐喻认知模式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是语言手段,而是认知结构,是范畴化理论的延伸,是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概念隐喻是以一个概念去构建理解另一个概念,于是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表达另一个概念”。这里的不同认知就是不同的范畴。“概念隐喻的魅力在于破坏一种旧有的范畴,在原来范畴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逻辑疆界”。(束定芳,2001)。从认知角度看,委婉语的形成是一种再范畴化的过程。隐喻寻找的就是新范畴与原范畴在某种意义上的相似点,寻找新的相似性,原范畴是禁忌,因此要破坏,在破坏的过程中,又要突显与原范畴精髓相一致的新的相似性。通过突显或隐藏,源域/(委婉语)被系统地投射到目标域上(禁忌语),由于投射的系统性可以突显目标域/(禁忌语)某个方面,而同时隐藏其它方面,所以禁忌语给人带来不快的、否定的、令人尴尬的、羞愧的方面被隐藏,而相对肯定的、中性的方面被突显。从以上可以看出,隐喻是一种常见的用来实现委婉效果的手段。说话人常常用包含有隐喻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而这些含有隐喻的委婉语就是一个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观点是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的投射,即用一种形象的概念来理解另外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隐喻是发生在人的概念系统中,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而且这个投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Lakoff 指出,概念隐喻的系统性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另外一个概念,但是这个理解并不是完整的,而是部分的。“概念隐喻的首要作用是通过一个概念提供了对另一个概念的部分的理解”。“部分”是指通过隐喻,目标域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得到了突显。而且被突显的方面是和源域密切相关的,在突显的同时,目标域的其它方面被隐藏或弱化。
  例如,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包含死亡的词语,因为我们认为“死亡”这个语言符号会真的给人带来灾难,所以当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件事时,就会选择用它的委婉语,如:“He passed away”、“He has gone”、“He has departed”。“depart”、“gone”和“pass” 本来是用来描绘旅程的词语,但是通过概念隐喻,“旅程”这个源域被投射到了目标域“死亡”上,而且这个投射是系统的,投射的结果是目标域“死亡”的和旅程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被突显,即旅程有开始、有结束、有阶段, 所以生活也有开始、结束、和阶段。通过隐喻,死亡被看成是一个旅程的结束,另外一个旅程的开始,而其它会给人带来不快的方面,如死亡意味着永远离开,死亡会给人带来痛苦等否定的方面被隐藏了,听话人对死亡的理解不再是完整的,而是部分的,从而达到了委婉的目的。
  英美等国家是崇尚年轻的国家,年老就意味着孤独、无用,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老(old)了,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因此,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心情,说话人往往倾向于违反合作原则,采用更委婉的说法,所以我们一般不说“old people”,而用“senior citizens”。在这一隐喻过程中,旧有的范畴被打破,包含有“senior ”这一委婉义项的新范畴得以建立。这样,“old”一词所传递的“孤独,病残,无业等不好的方面被隐藏,而“senior”容易让人联想到的“经验丰富、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等方面被突显。所以当老年人听到“senior citizens”这一称谓时,他们会感到自己以往几十年的辛劳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现在虽然年事已高,还是受人尊重的。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认知语义学的认知语义范畴论、概念隐喻对委婉语的实质能进行更全面、更科学的阐述,也由此更能促进我们对委婉语进行深刻地认知,有效地理解及其合理运用。
  
  参考文献:
  [1]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曹蔓委婉语的认知语言学分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黄丽娜委婉语与“面子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
  [5]刘剑辉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分析艺术院校教育现状入手,对艺术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进行可行性分析,着重指出艺术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课程分类及设置、制度保证、师资配置、校园文化环境、建立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学方法、实行学分制等一系列措施的跟进。  关键词:艺术院校;通识教育;宽口径;人文素养    原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曾说过:“如果没有通识教育,我们就决不能办好―所大学。”确实,通识教育自诞生至今,对西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其知识结构主要应该包括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本文就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展开论述。  关键词:知识结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教育    引言    近几年,我国随着《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高师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它有力的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学
期刊
摘要: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公共政策目标;其次,考察在产权改革强制性制度安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的演进;最后,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辨析。 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国有企业;发展     历史与现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目标      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的理想目标,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思,并从一种认识观发展成为政治、经济、伦
期刊
摘要:被动句在汉维语中都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等的语法形式,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也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仅相同。而且两种语言本身对各自被动句的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着分歧和不统一性。因此、本文在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定义上做了些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被动句;被动态    一、汉语被动句     在汉语界关于被动句的界定问题上历来讨论很多,也有不
期刊
摘要:随着GIS技术、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热点,从而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相应而生。本文论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具备的功能,系统阐述了GIS技术在建设数字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应用。同时文章通过剖析WEBGIS的体系结构,对数字校园包含的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GIS;数字化校园;WEBGIS;数字化
期刊
摘要:翻译在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中在读者和作者间建立起桥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给文学翻译带来了难度,涉及到汉诗这一特殊体裁,译者普遍认为诗歌翻译是再创作,往往将自身凌驾于原著和作者之上,在不知不觉中操控了译著读者。本文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译者的角色进行了再认识,继而以英译唐诗为例,揭示了诗歌翻译中译者操控读者的种种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古诗英译中“再创作”的尺度。  
期刊
随着国外服装大牌不断占据国内市场,中国服装企业也纷纷踏上了品牌国际化的征程。纵观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国际化的进程,按照各自不同的路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波司登模式——关键要素:市场覆盖率    拥有较高的国际市场覆盖率是波司登模式最大的优势。企业通常以OEM起家,多年的服装加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质量,进而成为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OEM“代言人”,从生产加工中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制作工艺和
期刊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当正确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积极应对挑战,这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入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信息化思想贯穿全篇,在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dcard)绩效考核方法为重要指导思想,建立大学生全面考核体系,此指标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综合能力等关键指标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并且利用此指标体系例举5名学生进行综合比较,为学生的评优评先提供参考,同时此指标体系利于导向学生学习方向。  关键词:关键指标;大学生;导向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
期刊
摘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求,是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必然选择。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目标要求是科学领导、科学执政,民主领导、民主执政,依法领导、依法执政。对此,必须确立“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的理念,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进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