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活动实效促进儿童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87z654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活”起来了,学生也“动”起来了,老师们改变了以往品德课上呆板说教的方式,采用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践欣赏、练习、游戏、讲故事等各种活动形式,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有的课看似十分热闹,学生也似乎在动,但一堂课下来,活动实效并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又不会事与愿违呢?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要紧抓教学目标
  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活动,才能取得活动的效果。
  如:在《我与小动物》一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和你在一起、让我猜猜你、夸夸我自己、我们是朋友”四个板块来建构学习活动。其中“和你在一起”这个板块,老师撷取了学生与小动物在一起的真实场景,通过媒体用画面链接学生生活,唤起生活经验,引发内心体验,产生共鸣,通过讲述自己与动物的生活片断,感受到与动物们在一起是快乐的;“让我猜猜你”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听声音,看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唤出小动物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交流动物知识,在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整节课下来,教师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活动,每个活动目的明确,并且注意层层推进,从而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活动要关注现实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教学中,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我不任性》中的“爱耍脾气的贝贝”这一环节时,我让孩子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演一演,这样的角色扮演,通过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而且还为师生、生生进行对话搭建了舞台。在表演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使学生在互动的对话中对“任性”这一儿童问题有所认识和感悟。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之所以在后面的交流中会有那么大的感触,正是源自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源自心灵上那份深深的触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激发,学生才会自觉产生不任性的意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活动要贴近孩子心灵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生活,对此,广大品德课教师在实践中似乎已驾轻就熟。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愉悦,但总感因为没有深度甚至没有意义而只给学生带来浮光掠影的印象,并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如《我的一家人》一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孩子蒙上眼睛找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蒙上眼睛找孩子的游戏。其创意、设计原本不错,也贴近生活。可当孩子未摸到父母,而父母却摸到了孩子时,老师却马上断言:“还是爸爸妈妈最爱孩子?”单凭这样一次偶然性的“失误”,就做如此判定,孩子能接受吗?作为一线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理解、尊重、平等、宽容的朋友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活动要摆正教师位置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又使我们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似乎就不用教师的引导了。其实,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虽源于生活,可他并非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高于生活。怎样让学生在普通生活的再现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到,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愿意向你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教学《我和小动物》时,在“猜猜他是谁”的活动时,教师把自己的小档案写好后也投入游戏箱内,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和学生一起猜猜,错了也和学生一起表演,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冷漠的旁观者,教案的实施者,始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活者。
  五、活动要注重课外延伸
  在品德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聆听到教师满怀关切地对孩子们说上这样的话语:
  如教学《我从哪里来》一课,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父母一天要做的事,同时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他们之间的动人故事。然后在课上让学生汇报。这样,从日常生活着手,通过课前调查,课内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对父母的了解,使他们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许多心血,非常辛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如果没有课前的铺垫,这一环节只能说是空洞的说教。课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如父母累了,帮他捶背、送茶,父母闷时,为他们唱歌、跳舞,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把教育活动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育他们做家长的小帮手,初步养成对父母的家庭生活的责任感。
  总之,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外显的表现形式,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发展”是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内隐的真正目的,以“活动”促“发展”是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富有效率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保证活动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镇中心小学(原东蔡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工具钢合金化目的是改变碳化物类型、提高淬透性、提高回火稳定性等,热处理工艺设计应尽可能地降低淬火应力、减小变形开裂及倾向和稳定内部组织。大尺寸工件整个热处理过程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基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情境,变枯燥的识字教学为快乐的挑战游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比尾巴》一文,我巧妙地创设情境,将孩子们带进他们向往的森林王国比尾巴大赛中。动物们向我班的小朋友发出邀请,想请大家给大赛当评委,孩子们一听,个个情绪高涨。紧接着,屏幕上出示狮子大王坐在宝座上,并说:“
作业设计优化旨在按照新课标要求,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涉及的作业进行再思考、再分解、再重组、再创造,实现教学要求和学生承受能力的最佳结合。  一、让教材“活”起来是作业设计优化的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例题和习题作为一个整体,在教材激“活”上下足功夫,不但要备透例题,更要研透习题,把每个习题作为蕴含数学知识的结点,把作业作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一条红线,认真研究每个结点的关系,认真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素质的培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能力培养室我们语文教学工作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项课题,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培养,对于语文教学的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的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语言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语言作品的内在能力,既听和看(读)的
摘要: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快掌握和理解新动作。  关键词:第三套广播体操;教学方法;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实行到推行,广大体育教师又要对学生进行新一轮广播体操的教学,但体育教师应在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教法手段的基础上,在根据第三套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电梯作为一种高耗能设备,又是高层建筑中仅次于空调的一大耗电设施。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
随着高层建筑消防要求的不断提高,有些建筑商为了应对消防验收,故意在订购电梯的技术输入文件和电梯监督检验报告中的消防返基站功能检测项目做文章,误导后期的消防验收。笔者针
在对凝结水泵电动机一瓦水平振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凝结水泵振动特点认真分析,现场实地测量,从而找到凝结水泵电机振动大根源是由于凝结水泵台板与电机机座结合面不平、电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问是有限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