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并用,让学生语言走向生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x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见多识广,加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大部分学生能说会道。但是很多低年级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口语交际课上,当老师试图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训练时,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积极有效地去参与交际,有的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课堂看似活跃,而学生说的却不得要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我们长期执教于低年级,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研究,提炼了一套适用于一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好视觉,让语言“有色有形有动作”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口语交际犹如一张白纸。在口语交际起始训练时,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颜色和形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训练,让学生会抓住颜色和形状来形容事物。如:
  1.今天上语文口语交际《蔬菜》,我认识了好多蔬菜,有南瓜,有青菜和大蒜,有番茄,有萝卜和大蒜头,还有茄子和扁豆。
  2.今天上语文口语交际《蔬菜》,我认识了好多蔬菜,有金灿灿的南瓜,有绿油油的青菜和大蒜,有红通通的番茄,有雪白雪白的萝卜和大蒜头,还有紫莹莹的茄子和扁豆。
  我们仔细瞧这两句话,第二句里多了些描写颜色的词,给句子加上色彩,就让人眼前亮了起来!这样描写不仅写出了这些蔬菜自身特有的颜色,而且吸引读者的目光,使文字生动起来。写好这样的句子不难,只要多记一些描写颜色的词,合理运用到句子中就行。
  又如:
  1.今天上语文口语交际《蔬菜》,我认识了好多蔬菜,有南瓜,有青菜和大蒜,还有茄子和扁豆。
  2.今天上语文口语交际《蔬菜》,我认识了好多蔬菜,有圆溜溜的南瓜,有长长的青菜和大蒜,还有弯弯的茄子和扁豆。
  以上的两句话,第二句中多了描写形状的词语,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出了蔬菜的形状,让人一听,就有一种形象感。
  仔细观察时,就不难发现,有些事物是用鲜艳的颜色吸引我们的,有些事物是用奇特的形状吸引我们的,还有些事物是会变化和运动的,如果能抓住事物的变化或先后的动作练好口语交际,一定会培养好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
  1.姐姐赶紧把电视关掉,快速拿起一本书,假装认真看书的样子。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想到了一部动画片《猫和老鼠》,忍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2.外公先用剪刀剪了一些白纸碎片,然后拿一支塑料笔在头发上摩擦了十几个来回,放在白纸片的上方约一厘米处。突然,尺子像吸铁石一样,吸了许多碎纸片,外公告诉我这叫摩擦起电。
  仔细阅读以上两段话,你会发现句子中有好多动词。有了这些动词,不仅把事情发生的过程写具体了,而且能让读者读来情景再现,放电影一般呈现在脑海之中。
  二、用好听觉,让语言有“动听的声音”
  一旦学生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后,第二步就要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各种事物的声音,并准确地表达。如:
  1.冬天来了,风一吹,梧桐树的叶子就掉下来了。
  2.冬天来了,“呼呼呼……”风一吹,梧桐树的叶子就“沙沙啦啦”掉下来了。
  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第二句里多了模仿声音的词语,句子一下子变得好听起来,而且把冬天里的风声、叶落声描写得真实又生动。写好这种句子,只要多记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中植物的声音,或者我们自己会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三、用好味觉与嗅觉,让语言“有滋有味”
  除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在口语交际中也很重要,它能把句子描绘得更加真切,生动。如:
  1.我迫不及待地撕开芒果皮,尝了一口,让我吃了还想吃。
  2.我迫不及待地撕开芒果皮,一股带有甜味的清香扑鼻而来,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让我吃了还想吃。
  有小朋友说:“我读了第二句话,感觉口水就要流出来了。”这就是给句子加上了气味、滋味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像好吃的东西一样吸引人。学会这一点也很简单,只要把真实气味、滋味加在句子中就行了哟!
  四、用好想象,让语言“长上奇异的翅膀”
  想象并不神秘,比如做游戏,拿凳子当汽车开;画小人时,给小人添上翅膀等,这些都是想象。把孩子领到想象的空间,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有多么新颖,有趣!以下是我班的孩子在玩吹泡泡后的交流。
  1.大大小小的泡泡飞上了天空,有的像小伙伴玩的弹珠,有的像糖果店的一支支棒棒糖,有的像“六一”节挂在教室里的缤纷的气球……
  2.泡泡飞到了小伙伴董明华的头上,就像给她带了一只美丽的发卡;泡泡飞到了顽皮大王袁文进的鼻子上,他活像个电视中可爱的小丑……
  以上两段话,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不仅灵活地写出了泡泡的样子,而且使句子的内容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写好想象句也不难,关键在于想象合理,多练习,多引导,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口语交际训练时,让学生睁大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耸起鼻子闻一闻,活动身体演一演,仰起小脑袋想一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就会发现口语交际课堂热闹非凡,小朋友们说话准确,清晰,生动,有条理。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语文教师。(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叶圣陶先生主张把作文修改的优先权归还给学生自己。然而现实中,不少老师还是“学生写,教师
期刊
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变革,汉语文所负载的文化和作为一种文化的汉语文本身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国教育逐步向现代化演进,这就使传统语文教育的革新一直具有十分关键而迫切的意义。进入新世纪,面对各种挑战,语文教育改革依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纵观语文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问题、一系列纷争,可以说无不与对语文教育的根本认识即语文教育观密切相关。没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就会导致语文教育改革理论上和实
期刊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但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
期刊
阅读力即“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国际上权威的学生评价项目也将“阅读能力”作为评价的核心要素。  一、小学生阅读力的研究:从阅读评价走向经历体验  近年来,小学生阅读力培养的研究体现了从阅读评价走向经历体验导向的转变。  而以阅读力“信息的提取”“整体的感知”“推断和解释”“评价与鉴赏”的评价“标尺”强化提高阅读力,则体现了对核心要素的深入思考
期刊
青春是生命的自然,不朽是精神的永存。如果说青春是生命的朝霞,那么不朽则是生命的丰碑。人皆有青春,无论灿烂或暗淡,共同的生机蓬勃都是自然的恩赐。然而,它又必然地走向年迈老朽这自然生命的归宿。青春易逝,韶华难留,岁月匆匆是自然的脚步。青春如何常在,生命何以不朽。执着以求是人生永恒的渴望与梦想。生命因青春而瑰丽,精神因不朽而庄严。人按美的规律建造——从言语行动到人格心灵,这是从青春走向不朽的生命历程。 
期刊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一、指导点拨语言具有示范性  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给学生的示范,语文老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施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孩子们在课内大量阅读中走进了文字,徜徉于灵动的汉字间,正在感受读书带给自己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的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随着实验的逐渐深入,也带来了实践过程中的些许思考。根据年段的特点,我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杂志,每天浏览“语文主题学习”网站,积极获取相关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我认真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更感受到了“语文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以教为主、学次之”的模式,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因而语文教学往往毫无生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落实“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创设生态语文课堂,凸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深
期刊
接下来爷爷专门说我的错字。记得那时候爷爷看我的信,每次都会从他桌子的台历上撕下已经翻过去的那张,在背面把我信中写的错字挑出来写在上面,还要写明这个字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么写,在回信的时候把这张台历纸寄给我。我常常写错别字,被爷爷捉到是常有的事,却从来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认真地想过一定要改正。爷爷可不然,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认为是有没有“群众观点”的大问题。还说,你是当教师的,教师教学生总不该教错
期刊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几乎在每个单元的读读背背板块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的练习。但低年级学生平常的课堂交流或是写话时很少主动恰当运用成语,更有好些学生还常常在检测运用时出错,不知道该使用哪个。  原因究竟在哪儿呢?我一方面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深入课堂,发现很多老师常常只是就成语教成语。有的仅仅是照本宣科,简单教读练背,学生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有的则让学生读读词典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