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各个地区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输出教师的中间力量,在高师艺术类专业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有机结合、互通发展的“契合”,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在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等师范院校
1.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前全球传播效应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由当代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到我国,备受国内外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机结合舞蹈、动作、音乐、语言等要素,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进行直接参与,而不能将音乐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学习,还是要回归到人本主义。高等师范院校是各个地区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输出教师的中间力量,在高师艺术类专业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有机结合、互通发展的“契合”,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进行探索。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元素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通常都会秉承“原本性”原则,将若干种元素性艺术行为融合为一种音乐作品,其所涵盖的“元素性”包括教学方法、音乐技能、艺术形式、材料采集等方面的元素性。奥尔夫所主编或者参与编写的音乐教材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所采用的音乐素材是最朴实的、最原生态的,例如:朗朗上口的五声调式旋律、简单的固定节奏等。奥尔夫认为: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越富有单纯性与原本性,那么所能够达到的音乐效果往往是越直接的。
(2)综合性
人类最自然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往往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和舞蹈、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无论是课例形式,还是课例内容均极为丰富,既可在儿童游戏中融入音乐,又可在儿童形体舞蹈中融入音乐,还可在给儿童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音乐……奥尔夫认为:只要是教学内容,无论是何种类型,均可与音乐进行关联,体现出了强烈的综合性,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突出的特点。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常所选取的切入点往往是很小的语言动机,而后再逐渐地发展到动作层面、英语层面、舞蹈层面,最后让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综合性的音乐领域中得以发展。
(3)参与性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看,原本性的音乐强调人们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而不是只是以观众或者听众的身份来对音乐活动进行观赏。具体到高师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务必要做到三个“亲身”,即:亲身创作、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进而能够真正回归到人本教育,由此可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贯彻实施,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4)即兴创造性
创造性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人得以发展的最高表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要让人们对音乐产生出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即兴是最为直接的抒发情感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认为即兴创造性需要与舞蹈、动作、语言等教学形式相互融合,让学生亲身實践、主动参与来且适合增强独立创作音乐的能力,也可在此活动中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在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3.1完善教育理念,提升职业品格
“原本性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直强调的,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并非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舞蹈、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处于被听的状态,而要积极地去参与其中。音乐教育实质上是生命化教育、人本化教育,音乐教师不能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全方面发展,这是新时代对于音乐教师职业品格的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可用人才的重任,但是在音乐教学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只要是以理论层面为主,鲜有能够直接参与到一线教学之中,故而也不太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有鉴于此,在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需要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此来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升华,使之成为职业品格的重要基准。
3.2凸显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基本都不是从小学习音乐,但她们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并且也希望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进行音乐表达,但由于不具备专业化的音乐技巧而羞于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质上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凸显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音乐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利于快速灌输音乐知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不然,它要求教师要主动去关注学生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中,有些学生的音准水平较佳,但不太容易把握音乐节奏感,很容易出现唱歌跑调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体态律动节奏训练与打击乐节奏训练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再例如,还有相当数量的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并不具备较佳的嗓音条件,但对器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鼓励这些学生在课堂内外多去学习打击乐器、手风琴、钢琴、手提琴等器乐,还可鼓励他们多去参加合唱指挥、舞蹈编创、声乐演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4.结语
总之,若能够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践融合在一起,必然会对高师艺术类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较佳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走向源泉——再论奥尔夫的本源性思想[J].中国音乐教育,1997,16(2) : 46.
[2]孟娟.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音乐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5):190-194.
[3]李丹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5.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等师范院校
1.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前全球传播效应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由当代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到我国,备受国内外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有机结合舞蹈、动作、音乐、语言等要素,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进行直接参与,而不能将音乐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学习,还是要回归到人本主义。高等师范院校是各个地区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输出教师的中间力量,在高师艺术类专业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有机结合、互通发展的“契合”,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进行探索。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元素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通常都会秉承“原本性”原则,将若干种元素性艺术行为融合为一种音乐作品,其所涵盖的“元素性”包括教学方法、音乐技能、艺术形式、材料采集等方面的元素性。奥尔夫所主编或者参与编写的音乐教材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所采用的音乐素材是最朴实的、最原生态的,例如:朗朗上口的五声调式旋律、简单的固定节奏等。奥尔夫认为: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越富有单纯性与原本性,那么所能够达到的音乐效果往往是越直接的。
(2)综合性
人类最自然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往往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和舞蹈、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无论是课例形式,还是课例内容均极为丰富,既可在儿童游戏中融入音乐,又可在儿童形体舞蹈中融入音乐,还可在给儿童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音乐……奥尔夫认为:只要是教学内容,无论是何种类型,均可与音乐进行关联,体现出了强烈的综合性,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突出的特点。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常所选取的切入点往往是很小的语言动机,而后再逐渐地发展到动作层面、英语层面、舞蹈层面,最后让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综合性的音乐领域中得以发展。
(3)参与性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看,原本性的音乐强调人们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而不是只是以观众或者听众的身份来对音乐活动进行观赏。具体到高师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务必要做到三个“亲身”,即:亲身创作、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进而能够真正回归到人本教育,由此可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贯彻实施,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4)即兴创造性
创造性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人得以发展的最高表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要让人们对音乐产生出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即兴是最为直接的抒发情感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认为即兴创造性需要与舞蹈、动作、语言等教学形式相互融合,让学生亲身實践、主动参与来且适合增强独立创作音乐的能力,也可在此活动中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在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3.1完善教育理念,提升职业品格
“原本性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直强调的,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并非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舞蹈、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处于被听的状态,而要积极地去参与其中。音乐教育实质上是生命化教育、人本化教育,音乐教师不能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全方面发展,这是新时代对于音乐教师职业品格的更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可用人才的重任,但是在音乐教学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只要是以理论层面为主,鲜有能够直接参与到一线教学之中,故而也不太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有鉴于此,在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需要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此来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升华,使之成为职业品格的重要基准。
3.2凸显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基本都不是从小学习音乐,但她们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并且也希望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进行音乐表达,但由于不具备专业化的音乐技巧而羞于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质上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凸显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音乐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利于快速灌输音乐知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不然,它要求教师要主动去关注学生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中,有些学生的音准水平较佳,但不太容易把握音乐节奏感,很容易出现唱歌跑调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体态律动节奏训练与打击乐节奏训练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再例如,还有相当数量的高师艺术类专业学生并不具备较佳的嗓音条件,但对器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鼓励这些学生在课堂内外多去学习打击乐器、手风琴、钢琴、手提琴等器乐,还可鼓励他们多去参加合唱指挥、舞蹈编创、声乐演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4.结语
总之,若能够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高师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践融合在一起,必然会对高师艺术类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较佳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走向源泉——再论奥尔夫的本源性思想[J].中国音乐教育,1997,16(2) : 46.
[2]孟娟.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音乐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5):190-194.
[3]李丹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5.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