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作品的二度创作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演奏者如何演奏好一首新作品,首先,要了解创作作品背后的文化、意境等,然后合理地运用技术,以及情感去表现;再次,不断地对音乐精雕细琢,最后对新作品的完美呈现。
  [关键词]创作背景;素材;意境;内涵的认识;演绎
  演奏者演绎一首新的作品,就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素材、意境、内涵的认识,以及运用技术和情感把作品呈现出来的一个过程,也是对作品的一个再创作过程。
  演奏者通过手中的乐器,把作曲者创作的乐曲完美地演绎出来,从中,在尊重作曲家原意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内心的想象和感悟,合理地去运用技术、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等去处理,更好地服务于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听起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个性。作曲者写成乐谱形式的作品虽然包涵着作曲者本人的设计、思想、情感体验等,并将这些转化为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是无论多么详细的乐谱都无法精确地记录音乐内在的、细腻的感情变化和微妙差异。乐谱潜藏的东西需要演奏者去挖掘,无法记录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去进一步完成,这就为演奏者的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优秀的演奏家之所以能出色地把握作品的神韵,就在于他能领悟到作品中深层次的内涵
  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需要表达的意境、创作采用的素材等等。有的作曲家喜欢利用文学作品为背景进行创作,还有的作曲家喜欢利用地方民风、民俗等形式来抒发情感。这些都是在演奏一首新作品之前需要我们了解的。
  在2017年的年末,笔者接到了一项任务,来自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毕业生肖卷卷写了一首新作品《空闃》,要通过笔者用唢呐演绎出来,这首新作品是她考取美国曼妮丝音乐学院作曲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作品之一,因为时间紧急,只允许笔者练习三天的时间就要录音。刚拿到谱子看到第一页,笔者的头脑有点发闷,因为,虽然谱面上标有一分钟62拍和一分钟72拍的速度,但是没有一句旋律,没有一组有规律的音型和节奏型,不明白这是要表现什么。翻到谱子的第二页和第三页,看到标有一分钟120和一分钟130的两个段落,这两段一目了然,是两个旋律段。到曲子的后半部分是标有一分钟70拍和一分钟40拍的一个行板和庄板的段落,与第一段落不同的是这段没有那么多不规则的音型,以旋律为主。在这个时候,笔者联络作曲者,她解释道,这首作品是根据我国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鸟鸣涧》的意境所作,中间用的一些旋律素材是她到广西少数民族采风采回来的。她把《鸟鸣涧》这首诗和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发过来:
  “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品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展现了月夜春山的宁静,以动衬静,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看了这些文字材料,笔者心里有底,脑海浮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美图,这些一组组不规则的音型和节奏表现的是大自然的声响,于是不再执着于谱面上的这些音与节奏,而是更加专注于如何形象地表现出鸟鸣、花落、月出的声响与形态,春山幽静美丽的意境。根据谱面上的提示,在曲子的第一段落,笔者用短促清脆的双吐技巧来表现鸟儿在树上轻快灵巧跳动的形态,利用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中舌推音技巧来表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用对着音孔吹气的气声来表现花落的形态,用散慢的带着滑音的长音来描绘月亮缓缓出山的形态……
  第一段落除了描绘大自然的声响还有几句旋律的动机,笔者用自由舒缓的方式来演奏,表现出月夜春山的宁静。接下来的一段是欢乐的小快板,浓浓的广西少数民族风情,鸟儿的鸣叫声不时地穿梭在其中,让人感觉到,画中的鸟儿活了,景物也活了 ,春意盎然、踏歌起舞。随着突然安静下来的一声斑鸠叫声,接下来的是一段急板,(谱子上原标记130的速度,笔者改用184的速度来演奏,笔者认为这样更富有动感,作曲者也拍手称赞)用快速双吐来表现,作曲者采用了现代的作曲技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现代感觉,也彰显出演奏者的速度和技术。随后,一段散板引出结束段落,结束段落的旋律与第一段落首尾呼应,更加抒情,在结束段中笔者和作曲者商量,加了有一组鸟儿飞走的声响,富有动感,更加形象,随之而来的是出其不意的安静,优美而又祥和的旋律缓缓奏出,最后随着一声长音渐渐消失而结束。这是一首着重于表现意境的曲子,以古典文学为背景,曲风细腻而高雅,富有诗情画意。这首曲子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短时间内录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竭尽全力在这三天时间把它拿下,最后录音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今年四月份,团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业务考核,在考核中笔者演奏了《空阒》这首曲子,也获得了专家评委们一致的好评。最令人可喜的是,今年五一,《空阒》的曲作者肖卷卷给笔者传来消息,她被美国曼妮丝音乐学院研究生录取,并取得了好成绩还获得了奖学金,真是令人可喜可贺。
  二、演奏《看秧歌》这首曲子的心得和体会
  笔者从小生活在山西省这块号称“民歌海洋”的沃土上,對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耳濡目染。父亲又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经常给笔者听一些山西民间小调、民歌,他还用唢呐和卡腔的吹奏来模仿山西梆子戏里的人物唱腔,经常哪里有好听的音乐、好听的戏曲都带笔者去欣赏、观看,最终笔者对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一种酷爱,这些为笔者吹奏唢呐民间音乐的底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致于自己在演奏以黄河地域文化为主的音乐时,感觉旋律会那么的朗朗上口,音乐的韵味会那样的流畅、动人心田。例如:唢呐独奏曲《看秧歌》,这首作品是由作曲家景建树采用山西晋中民歌为素材,采用快、慢、快的三段体结构改编作曲而成的,描述了山西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纯朴民风,表现了人们对秧歌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在看秧歌时的陶醉和依依不舍的情节。在对这首作品演奏之前,首先要了解这首作品的民歌素材。这首民歌的名字也叫“看秧歌”,旋律是由“6、3、1、6为基本音的羽调式,基本的特征是由“6”向上五度“3”的快速滑音,变化音“#5”也起了一种戏剧性的、风趣的效果,欢快活泼的节奏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野风格。歌词的内容让人在演奏这首乐曲时会产生内心的视觉和想象,正如在吹奏《看秧歌》第一段时,就联想起歌词的内容:“风吹那个云散,出太阳,咱姐们相跟出了村庄,过了河,上了就山,山山相连好风光,耳听得就山那边来,咚咚咚咚锣鼓敲得响,直招得咱姐妹们心慌脚乱赶路路路忙。”这几句歌词让人内心好似看到一群农村妇女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系着花头巾急切地赶路去看秧歌她们有说有笑的场景。在中段用口琴子风趣幽默的演奏和唢呐之间的对奏使笔者联想到看秧歌的内容,口琴子和唢呐各代表一种人物,他们在戏剧性地对唱和对话。最后结尾主题再现,歌词的内容使笔者又产生一种画面感,如“看罢那个秧歌心儿醉,咱姐妹一前一后往家回,下了山,过了就河,一路叽叽喳喳笑弯眉,又听得就南山上来,响了一声呼呼呼呼雷,才惊醒咱姐妹们急忙往那村里飞”这段歌词让人好似看到她们看完秧歌的那种陶醉与沉迷。最后结尾句的一声欢笑,让人联想到山西省歌舞剧院多年前演的舞蹈《看秧歌》,看秧歌的女人们捂着嘴笑弯腰的场景,用口琴子来笑出,更有戏剧性的效果,最后,全曲的喜悦气氛达到顶点,使人回味无穷。   三、演奏者对新作品的风格、意向都确立后,下一步就要对作品反复琢磨、精雕细琢,使作品进一步完美呈现
  演奏者对作品精雕细琢就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逐渐增减,使得演奏更能反映作曲家的创作意念,这就像在雕塑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演奏者把演奏出来的音乐反馈给自己听,并与自己内心所想的效果作比较,如果有差距就做出调整,然后再不断启发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情感、音乐信息注入,然后再反馈给自己听,这样不断的启发、反馈,不断地做调整,形成良性循环,哪怕是微小的调整,也绝不放过,做到精益求精,最终达到心中满意的效果,使人、乐器、技术技巧与音乐之间达到完美统一,也就是人们常常形容一个人演奏的好,说他“人琴合一”。例如,笔者在演奏《空阒》这首曲子时,当时因为时间紧急,只有三天練习时间就录音了,虽然这三天笔者竭尽全力,录音也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是和三个月后考核时演奏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录音以后笔者又对这首曲子反复地琢磨、练习,除了演奏的熟练程度增加以外,对曲子精雕细琢使得艺术表现上也更加成熟,有些装饰音的运用更加精巧、贴切,听起来更加动听,演奏起来也变得自如,例如在第一段落的第15小节的装饰音运用,之前是直接按实际音孔吹出,之后反复地听总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后来笔者改用在这个本音上用气滑音吹出,效果变得出奇的好,演奏起来也比较顺畅。总之,这首曲子在笔者的反复琢磨和精雕细琢下,变得越来越成熟。
  结语
  如何演奏好一首新作品是一个不断学习、练习、实践、反复琢磨、积累经验的过程。除了反复地用心琢磨练习以外,平时还要多学习文化。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演奏者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养料,如今在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里,不仅要学好中国文化,还要学习世界文化,逐步来提高表现力,以更好的姿态和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参考文献: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P403-411。
  作者简介:马志敏(1980—)广东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员、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乐唢呐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17年荣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2017年荣获优秀园丁奖、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代表国家和广东省出访: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他文献
[摘 要]東莞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0项,资源丰富却又分散,且大部分是作坊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形式单一、渠道窄,无论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艺还是其产品,对外宣传的途径少,文化价值未被充分挖掘。一系列的问题鞭策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断思考要以何种形式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弘扬,促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绝活”得以展示并保障销售。“东莞非遗墟市”就是传统与现代之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众多文化形态中,群众文化是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最具特色的社会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成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大民族代代传承的核心,它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的关系,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群众文化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简要探讨了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繁荣。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
期刊
[摘 要]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为契机,全面掌握韶关市采茶戏的分布、流传地区、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情况。以传承粤北采茶戏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本土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方向,借鉴优秀剧团的创新经验,以如何抓住机遇,使粤北采茶戏得以动态传承为研究重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粤北采茶戏发展之路。  [关键词]粤北采茶戏;动态传承;
期刊
[摘 要]祠堂,是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教化后人、凝聚族众精神力量的文化核心,是乡土文化的根,其建筑、陈设及祠堂活动蕴含着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营造家风、族风、村风,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祠堂遍布乡村各地,打造祠堂优秀文化,将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特殊载体。  [关键词]祠堂文化;乡风文明;载体  东莞祠堂众多,遍及各个乡村,涉及千家万户,维系着诸多宗族姓氏,也是海内
期刊
[摘 要]道具是舞蹈舞台化作品呈现中重要的表现手段,表演者透过道具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本篇论文研究者着重通过分析优秀舞蹈作品的道具功用,来探索如何通过道具来加强舞蹈的舞台化呈现。  [关键词]道具;舞台化呈现;功用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表现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然而,在一些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当编导很难用单一的肢体语言完全表达作品的某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客家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客家音乐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国南方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从方方面面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本文以岭南地区的客家音乐为例,分析在网络文化中客家音乐的重构发展。运用网络思维与发展理念的思想,探讨客家音乐在网络文化中的表现与影响,最后探讨以客家音乐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在网络文化时代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客家音乐;网络文化;传承;发展  长期以来,我
期刊
[摘 要]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人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拼搏精神,来源于自身的文化内涵、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和血浓于水的情感,而这些都是以潮汕文化维系在一起的。在新的发展契机下,探微潮汕文化的发展并发挥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方言文化 ;文化遗存 ;特色产品;民间艺术;文艺精品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称为“潮汕文化”。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文化共发展。粤剧作为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岭南传统文化却在日渐式微,尤其是其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很难让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所接受和喜爱。那么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如何才能做到既保留本土传统的艺术创作特色,同时又能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呢?这将是我们一直探讨和不斷实践总结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粤剧;传统;现代审美;与时俱进  一、如何坚守和传承粤剧固有的传统创作特色
期刊
[摘 要]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伏尔泰曾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哲学家,要知道世界上发生之事,就必须首先注视东方,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中国古代先贤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天地万物中发现朴素的自然规律,即物质世界无论如何变化,其本质规律是不变的。可以说用中国古代哲学眼光来审视当今世界发展依然是适用的。树木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落叶枯萎是自然规律,月的阴、晴、圆、缺也是自然规
期刊
[摘 要]教书与育人是教师肩负的两副重担,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偏废。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提高自身的素质,探索育人艺术,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本文将在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教书;育人;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这深刻阐明了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中,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两副重担。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