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工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语言的情感会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教师该如何说,才能让它帮助我们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艺术?”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人文性。
  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数学课堂应该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课堂的语言应充满对学生的个体的充分关怀和爱护。课堂上,我们常抱怨学生不愿说,也不会说,于是逐渐变成了一言堂,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老师,总是觉得学生没有答到点上,或者答出一点,老师就急着拽过话茬自己用完整、清晰的、科学的话讲述,看似引导,实质上是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的话成了老师表演的序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意愿,变得沉默了。当学生不愿说时,听的效率也会降低,这个时候你的语言再形象再优美也就像给聋子放音乐,毫无效益可言,因此不要把学生当作我们表演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记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
  1、评价激励语言不要顾此失彼
  在平常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XXX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嗯,你说得很清楚,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些?”,这样的话前半句让发言的同学很高兴,可后半句犹如捧上天的人又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而且其余本来想来说的同学会犹豫,我会比他说的好吗?看似调动积极性的话却让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慢慢沉下去。所以不妨换个说法:“XXX同学读得很好,还有谁也想来试试?”“他说得非常正确,谁能把他的意思再说一说?”不要去比“谁比谁说得好”,而应该关注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
  2、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我执教三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我出示问题情境图,由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三年级有117个学生,这些牛奶够吗?为什么?”许多学生采用了12x10=120,方法大多解释为12x1=12,再在12后面添一个0。这节课要教学的算法的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种,但这节课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算理:12x1个十=12个十,所以接下来的验证过程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一开始学生受乘法影响,想加个0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证明呢,随着我的提点,学生开始把目光放到主题图上,开始思路涌现……
  生1:一箱12瓶,9箱是108瓶,再搬一箱就是108+12=120瓶。(我乘机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9箱放好的和一箱正在搬的)生2:先搬的一摞是5箱,共60瓶,再搬一箱,第二摞也是5箱,10箱是60+60=120瓶或者60x2=120瓶。(接着在图上指出一摞)生3:一层就是2箱,12x2=24,一共有5层,24x5=120。(结合图给学生理解一层2箱)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生4:每箱里拿出2瓶,每箱就剩十瓶,十箱就是10x10=100瓶,共拿出了10个2瓶,10x2=20瓶,100+20=120瓶。
  生5:我先算8箱,8x12=96瓶,还有2箱是24瓶,合起来也是120瓶。
  ……(学生类推出还可以分成7箱和3箱、6箱与4箱,于是计算我就省略了)
  这时刚才回答过的女生1还高高地举着小手,我不能视而不见,心里也嘀咕:她还想说什么啊?由于只能被动地叫她起来回答,她一本正经地站起来:12+12+12+12+……,我“哦”了一声,把她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立刻有学生“切”,我问她:应该写几个127
  生1:10个(我板书完,还不放心数了数)
  师:同学们,这样列式正确吗?(生齐说:正确)12x10就是10个12相加的简便计算,那要来讲明12x10是不是可以加法来考虑呢?
  生齐:对。(但明显一脸的不屑)
  师:你计算了吗?
  生1(点点头)我一个一个加的,和也是120。
  师:你很认真,不仅想9箱加1箱,还能想到是加法来验证。一个一个是不是很麻烦?(生1笑着点点头)那看一看算式,有没有简便点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都认真地看起了长长的算式。最后有人提议:2个2个先加,就能得到5个24;又有人说:一半先算吧,5个12就是60,那另一半也是60……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还有人点出这些简便计算就是先前想到的方法。
  我这时再问,那这种方法对吗?(生大声回答:对)我特意换红粉笔打上了个大大的√,感谢那位女生给我们带来了老方法新思路。
  女生在同学的掌声中高兴地坐下。
  在每次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些“另类”、“错误”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往往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如果老师就这样草草了事,那么以后学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决不会轻易开口,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回避问题,抓住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去讨论、分析,把问题的矛头转化问题本身,在学生讨论之后也不忘启发学生“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让我们一起谢谢他。”让错误的孩子也能体面的坐下,同时这样教学会使学生的问题成为学生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老师更应该仔细听孩子们说,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一起进入孩子的思维,而人文化的语言是孩子心灵的敲门砖。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科学性是数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数学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统一,数学知识科学性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贴切,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应准确、符合科学理论。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在这学期培训的所有实践课中,每位老师都注意了语言的准确性,但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点理解深度不同,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如“26这个数字”这句话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严密了。“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在教学《认识面积》这课中许多老师都引导学生用手势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学生都是手掌摸来表示面积,可面积的定义是面的大小,是对一个平面的表面多少的测量。而所能摸的是面,面和面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原本为了让学生区分清楚,不想却混淆了学生概念的理解。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看似老师的一时疏忽,却是老师的随性教学,语言缺乏准确性造成。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说为了学生方便理解而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精炼性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简洁精炼是数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参加培训后,第一次用录音笔记录自己上课的声音,发现每次学生回答后,无意识的重复学生的话,太多的“口头禅”挤掉了许多本该教学的时间,而且生怕学生没听清(明白)问题,又把问题反复地问,甚至变化的问,而学生反而一头雾水。许多老师也和我一样不自觉的犯同样的错,曾经有人统计过一位绵绵不绝的老师上课,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而许多问题都是诸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为什么啊”……等的无效提问,而学生在这种可答可不答的情况下,造成了思维惰性。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如今生本的课堂,更应该退出课堂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角。
  课堂上,教师不仅仅依赖于嘴巴,还可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说“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不一定比用手做出请看的动作只说一个字“看”来得效果好。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我们大家一起表扬他——鼓掌”就用大拇指、鼓掌代替,无须多言,聪明学生就会与你默契地一起鼓掌。有道是“无声胜有声”。
  我们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不要用你的语言充斥课堂,让课堂响彻学生的声音。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有效引导。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训练场,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让他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让他们的思维活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才是好老师,懂得适当地“藏巧”,学会等待。
  “说”是为了“不说”。
其他文献
德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韩愈在《师说》一文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向学生传授道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教师诸项职责的首位,意在强调:育人之道,育德为首。众所周知,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它还贯穿在小学的各门学科之中。在小学阶段,除思想品德课之外,能渗透德育最多的就数语文课了。这是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一、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  一是语文富有积
期刊
引言:《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意思是说,教师既要给学生具体事物的认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弗兰西斯培根著作中提到“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师”。可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从事如此圣神的职业的教师,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下,塑造和提升自我的事业道德修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了。如何做到专业水平与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与教书育人同
期刊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文化波及中国传媒领域,在它的影响下,电视节目在节目风格、内涵和导向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消费主义;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的雏形见于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将这个除夕夜里的庆典节目塑造成为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而上世纪90年代起,消费主义文化波及中国传媒领域,在它的影响下,电视节目在节目风格、内涵和导向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本
期刊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前,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有序铺开。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使教育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全面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  思索点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犯罪首先是个人原因。一、在年龄方面: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发力强,争强好胜,而且克制力差。如果他们不注意自我
期刊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在教学中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
期刊
每年都发现班里有同学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到了高一下学期有不少学生开始不认真学英语,上课不注意听讲,与前后桌的同学讲话,开小差,甚至上课睡觉等。这使我很痛心,我暗下决心要尽可能的帮助这些学生,使他们先从不讨厌我开始,因为学生往往都会先学习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这门课开始,然后逐渐转化他们的思想,才不讨厌这门学科。所以这几年来,我特别关注这些学生,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转化思想
期刊
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中我们发现,新标准更注重“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和探索创造活动,使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出课堂,勇敢积极面对人生。  以上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当今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回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最深的高中学段尤其如此。通过分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以及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为今后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服务,促进我国未来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  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
期刊
笔者已在初中体育教学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了有16个年头了,每年都会都组织学生参加体育中考。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后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落实了教育部要求的中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不少于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指示精神,尤其是对学生学习重负后的心理压力得以及时的释放,促进了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也为体育教师提升了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