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最基本工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语言的情感会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教师该如何说,才能让它帮助我们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艺术?”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人文性。
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数学课堂应该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课堂的语言应充满对学生的个体的充分关怀和爱护。课堂上,我们常抱怨学生不愿说,也不会说,于是逐渐变成了一言堂,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老师,总是觉得学生没有答到点上,或者答出一点,老师就急着拽过话茬自己用完整、清晰的、科学的话讲述,看似引导,实质上是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的话成了老师表演的序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意愿,变得沉默了。当学生不愿说时,听的效率也会降低,这个时候你的语言再形象再优美也就像给聋子放音乐,毫无效益可言,因此不要把学生当作我们表演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记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
1、评价激励语言不要顾此失彼
在平常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XXX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嗯,你说得很清楚,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些?”,这样的话前半句让发言的同学很高兴,可后半句犹如捧上天的人又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而且其余本来想来说的同学会犹豫,我会比他说的好吗?看似调动积极性的话却让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慢慢沉下去。所以不妨换个说法:“XXX同学读得很好,还有谁也想来试试?”“他说得非常正确,谁能把他的意思再说一说?”不要去比“谁比谁说得好”,而应该关注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
2、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我执教三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我出示问题情境图,由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三年级有117个学生,这些牛奶够吗?为什么?”许多学生采用了12x10=120,方法大多解释为12x1=12,再在12后面添一个0。这节课要教学的算法的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种,但这节课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算理:12x1个十=12个十,所以接下来的验证过程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一开始学生受乘法影响,想加个0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证明呢,随着我的提点,学生开始把目光放到主题图上,开始思路涌现……
生1:一箱12瓶,9箱是108瓶,再搬一箱就是108+12=120瓶。(我乘机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9箱放好的和一箱正在搬的)生2:先搬的一摞是5箱,共60瓶,再搬一箱,第二摞也是5箱,10箱是60+60=120瓶或者60x2=120瓶。(接着在图上指出一摞)生3:一层就是2箱,12x2=24,一共有5层,24x5=120。(结合图给学生理解一层2箱)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生4:每箱里拿出2瓶,每箱就剩十瓶,十箱就是10x10=100瓶,共拿出了10个2瓶,10x2=20瓶,100+20=120瓶。
生5:我先算8箱,8x12=96瓶,还有2箱是24瓶,合起来也是120瓶。
……(学生类推出还可以分成7箱和3箱、6箱与4箱,于是计算我就省略了)
这时刚才回答过的女生1还高高地举着小手,我不能视而不见,心里也嘀咕:她还想说什么啊?由于只能被动地叫她起来回答,她一本正经地站起来:12+12+12+12+……,我“哦”了一声,把她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立刻有学生“切”,我问她:应该写几个127
生1:10个(我板书完,还不放心数了数)
师:同学们,这样列式正确吗?(生齐说:正确)12x10就是10个12相加的简便计算,那要来讲明12x10是不是可以加法来考虑呢?
生齐:对。(但明显一脸的不屑)
师:你计算了吗?
生1(点点头)我一个一个加的,和也是120。
师:你很认真,不仅想9箱加1箱,还能想到是加法来验证。一个一个是不是很麻烦?(生1笑着点点头)那看一看算式,有没有简便点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都认真地看起了长长的算式。最后有人提议:2个2个先加,就能得到5个24;又有人说:一半先算吧,5个12就是60,那另一半也是60……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还有人点出这些简便计算就是先前想到的方法。
我这时再问,那这种方法对吗?(生大声回答:对)我特意换红粉笔打上了个大大的√,感谢那位女生给我们带来了老方法新思路。
女生在同学的掌声中高兴地坐下。
在每次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些“另类”、“错误”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往往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如果老师就这样草草了事,那么以后学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决不会轻易开口,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回避问题,抓住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去讨论、分析,把问题的矛头转化问题本身,在学生讨论之后也不忘启发学生“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让我们一起谢谢他。”让错误的孩子也能体面的坐下,同时这样教学会使学生的问题成为学生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老师更应该仔细听孩子们说,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一起进入孩子的思维,而人文化的语言是孩子心灵的敲门砖。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科学性是数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数学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统一,数学知识科学性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贴切,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应准确、符合科学理论。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在这学期培训的所有实践课中,每位老师都注意了语言的准确性,但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点理解深度不同,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如“26这个数字”这句话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严密了。“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在教学《认识面积》这课中许多老师都引导学生用手势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学生都是手掌摸来表示面积,可面积的定义是面的大小,是对一个平面的表面多少的测量。而所能摸的是面,面和面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原本为了让学生区分清楚,不想却混淆了学生概念的理解。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看似老师的一时疏忽,却是老师的随性教学,语言缺乏准确性造成。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说为了学生方便理解而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精炼性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简洁精炼是数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参加培训后,第一次用录音笔记录自己上课的声音,发现每次学生回答后,无意识的重复学生的话,太多的“口头禅”挤掉了许多本该教学的时间,而且生怕学生没听清(明白)问题,又把问题反复地问,甚至变化的问,而学生反而一头雾水。许多老师也和我一样不自觉的犯同样的错,曾经有人统计过一位绵绵不绝的老师上课,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而许多问题都是诸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为什么啊”……等的无效提问,而学生在这种可答可不答的情况下,造成了思维惰性。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如今生本的课堂,更应该退出课堂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角。
课堂上,教师不仅仅依赖于嘴巴,还可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说“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不一定比用手做出请看的动作只说一个字“看”来得效果好。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我们大家一起表扬他——鼓掌”就用大拇指、鼓掌代替,无须多言,聪明学生就会与你默契地一起鼓掌。有道是“无声胜有声”。
我们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不要用你的语言充斥课堂,让课堂响彻学生的声音。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有效引导。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训练场,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让他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让他们的思维活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才是好老师,懂得适当地“藏巧”,学会等待。
“说”是为了“不说”。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教师该如何说,才能让它帮助我们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艺术?”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人文性。
数学教学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数学课堂应该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课堂的语言应充满对学生的个体的充分关怀和爱护。课堂上,我们常抱怨学生不愿说,也不会说,于是逐渐变成了一言堂,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老师,总是觉得学生没有答到点上,或者答出一点,老师就急着拽过话茬自己用完整、清晰的、科学的话讲述,看似引导,实质上是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的话成了老师表演的序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意愿,变得沉默了。当学生不愿说时,听的效率也会降低,这个时候你的语言再形象再优美也就像给聋子放音乐,毫无效益可言,因此不要把学生当作我们表演的工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记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
1、评价激励语言不要顾此失彼
在平常的课堂上,常常会听到“XXX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嗯,你说得很清楚,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些?”,这样的话前半句让发言的同学很高兴,可后半句犹如捧上天的人又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而且其余本来想来说的同学会犹豫,我会比他说的好吗?看似调动积极性的话却让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慢慢沉下去。所以不妨换个说法:“XXX同学读得很好,还有谁也想来试试?”“他说得非常正确,谁能把他的意思再说一说?”不要去比“谁比谁说得好”,而应该关注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
2、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我执教三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我出示问题情境图,由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三年级有117个学生,这些牛奶够吗?为什么?”许多学生采用了12x10=120,方法大多解释为12x1=12,再在12后面添一个0。这节课要教学的算法的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种,但这节课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算理:12x1个十=12个十,所以接下来的验证过程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一开始学生受乘法影响,想加个0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证明呢,随着我的提点,学生开始把目光放到主题图上,开始思路涌现……
生1:一箱12瓶,9箱是108瓶,再搬一箱就是108+12=120瓶。(我乘机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9箱放好的和一箱正在搬的)生2:先搬的一摞是5箱,共60瓶,再搬一箱,第二摞也是5箱,10箱是60+60=120瓶或者60x2=120瓶。(接着在图上指出一摞)生3:一层就是2箱,12x2=24,一共有5层,24x5=120。(结合图给学生理解一层2箱)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生4:每箱里拿出2瓶,每箱就剩十瓶,十箱就是10x10=100瓶,共拿出了10个2瓶,10x2=20瓶,100+20=120瓶。
生5:我先算8箱,8x12=96瓶,还有2箱是24瓶,合起来也是120瓶。
……(学生类推出还可以分成7箱和3箱、6箱与4箱,于是计算我就省略了)
这时刚才回答过的女生1还高高地举着小手,我不能视而不见,心里也嘀咕:她还想说什么啊?由于只能被动地叫她起来回答,她一本正经地站起来:12+12+12+12+……,我“哦”了一声,把她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立刻有学生“切”,我问她:应该写几个127
生1:10个(我板书完,还不放心数了数)
师:同学们,这样列式正确吗?(生齐说:正确)12x10就是10个12相加的简便计算,那要来讲明12x10是不是可以加法来考虑呢?
生齐:对。(但明显一脸的不屑)
师:你计算了吗?
生1(点点头)我一个一个加的,和也是120。
师:你很认真,不仅想9箱加1箱,还能想到是加法来验证。一个一个是不是很麻烦?(生1笑着点点头)那看一看算式,有没有简便点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都认真地看起了长长的算式。最后有人提议:2个2个先加,就能得到5个24;又有人说:一半先算吧,5个12就是60,那另一半也是60……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还有人点出这些简便计算就是先前想到的方法。
我这时再问,那这种方法对吗?(生大声回答:对)我特意换红粉笔打上了个大大的√,感谢那位女生给我们带来了老方法新思路。
女生在同学的掌声中高兴地坐下。
在每次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些“另类”、“错误”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往往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如果老师就这样草草了事,那么以后学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决不会轻易开口,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回避问题,抓住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去讨论、分析,把问题的矛头转化问题本身,在学生讨论之后也不忘启发学生“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让我们一起谢谢他。”让错误的孩子也能体面的坐下,同时这样教学会使学生的问题成为学生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老师更应该仔细听孩子们说,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一起进入孩子的思维,而人文化的语言是孩子心灵的敲门砖。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科学性是数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数学教学是语言形式和知识内容的统一,数学知识科学性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贴切,因此我们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应准确、符合科学理论。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在这学期培训的所有实践课中,每位老师都注意了语言的准确性,但由于每个人对知识点理解深度不同,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如“26这个数字”这句话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严密了。“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在教学《认识面积》这课中许多老师都引导学生用手势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学生都是手掌摸来表示面积,可面积的定义是面的大小,是对一个平面的表面多少的测量。而所能摸的是面,面和面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原本为了让学生区分清楚,不想却混淆了学生概念的理解。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看似老师的一时疏忽,却是老师的随性教学,语言缺乏准确性造成。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说为了学生方便理解而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精炼性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简洁精炼是数学语言美的主要特征。参加培训后,第一次用录音笔记录自己上课的声音,发现每次学生回答后,无意识的重复学生的话,太多的“口头禅”挤掉了许多本该教学的时间,而且生怕学生没听清(明白)问题,又把问题反复地问,甚至变化的问,而学生反而一头雾水。许多老师也和我一样不自觉的犯同样的错,曾经有人统计过一位绵绵不绝的老师上课,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而许多问题都是诸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为什么啊”……等的无效提问,而学生在这种可答可不答的情况下,造成了思维惰性。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如今生本的课堂,更应该退出课堂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角。
课堂上,教师不仅仅依赖于嘴巴,还可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所以说“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不一定比用手做出请看的动作只说一个字“看”来得效果好。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我们大家一起表扬他——鼓掌”就用大拇指、鼓掌代替,无须多言,聪明学生就会与你默契地一起鼓掌。有道是“无声胜有声”。
我们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不要用你的语言充斥课堂,让课堂响彻学生的声音。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才能用最短的语言有效引导。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训练场,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让他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让他们的思维活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才是好老师,懂得适当地“藏巧”,学会等待。
“说”是为了“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