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彩陶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和发明,大地湾彩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彩陶文化。对大地湾彩陶纹样艺术产品中式礼服的开发与推广研究,有助于对大地湾彩陶纹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应用,促进民族本土文化向现代生活融入,以传统文化服务于现代审美需求。不论从大地湾彩陶纹样的起因、用意、象征、构图的布局等,都直接以纹样的视觉形式展示了当时浓厚的历史文化印记和艺术精华,对现代中式礼服纹样设计的创新、开发和利用都具有收藏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更能提升和拓展现代中式礼服在纹样造型上新的开发空间。
关键词:大地湾彩陶纹样;中式礼服设计;视觉表现
彩陶纹样以极高的智慧,展示了远古先民高明的绘画和概括能力。先民在彩陶纹样虚与实的对比、简单与繁复的对比、抽象与具象的对比方面有着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人类在艺术研究方面留下了可靠资料。将大地湾彩陶纹样融入中式礼服中,主要以现代设计手法将大地湾彩陶纹样重构重组和创新设计后,形成一种新的现代纹样,促进“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时空审美”融合。
一、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五营乡邵店村是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地,它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相接的平缓山坡上。是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的遗址,距今4900-812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地湾彩陶初期出土了少量的陶器,主要的器形有深腹罐、圆底钵等,中国呈现最早的彩陶纹样就是在圆底钵的口沿外处,绘制着的那一圈红色宽带纹,这圈红色宽带纹从上面俯视又是一个圆圈,说明大地湾彩陶从刚开始起,就有后来人们特别重视的同一图案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的表现手法。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就是“大地湾一期出土彩陶上的彩绘符号”[1]这些象形符号可能是先民们为记录事情而刻画的,应属于中国汉字的雏形。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主要是先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和一些客观的条件对这种需要的满足,在这种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先民们的精神追求。总之,大地湾彩陶呈现出较多的原始美感,常见纹饰单调,尚未出现变化多样的纹饰,但是彩陶上所出现的红色条纹则引领了中国最早的彩陶纹样时代。
二、大地湾彩陶纹样的文化内涵
大地湾遗址的发掘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先民曾经在此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以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之最,形成了悠久而又独特的大地湾彩陶纹饰。从三个时空对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展而言:“仰韶早期彩陶纹样以宽带纹、鱼纹、折线和平行线纹等为主。仰韶中期彩陶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等。纹样还出现了变体鱼纹、鸟纹、重弧纹、勾叶纹、四方连续弧边三角纹等。仰韶晚期彩陶纹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凹凸纹。这一时期彩陶减少而内彩增多,纹样开始有变体蛙纹的出现,纹样多以圆点、条线和弧线等构成。”其中鱼纹是最常见的一种大地湾彩陶纹样,线条简洁明快,纹样排列规整有序。伴随古人对鱼纹造型的理解和结构的剖析,开始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的高度凝练。“加以证实。但是就在写意鱼纹向象征性鱼纹过渡的同时,也在向花卉纹演变。这个变化与前者相比,是质的飞越。”[2]在纹样的变化上从简单到复杂,更多的注入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和对生活、情感、场景等的高度艺术提炼,以艺术再现的形式通过对纹样的理解直接传递一种美的视觉感知,这不但是艺术智慧的集合,也是先民经过自我劳动认识的提升,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先民对审美内涵自我的提升。
三、大地湾彩陶纹样融入中式礼服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在中国原始时期,彩陶纹样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如今将传统彩陶纹样合理的应用在中式礼服设计中也凸显重要。大地湾彩陶纹样在中式礼服中的设计应用有两种,一种是将彩陶纹样筛选后直接应用;一种是将彩陶纹样经过创新设计后再应用。不论是直接应用还是创新应用,对设计理念一定要有准确性和延展性。对彩陶纹样的虚实表现、粗细表现、方位表现及点、线、面的综合构成表現等要灵活应用,深入挖掘大地湾彩陶纹样中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底蕴,将先古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中式礼服中,达到体现设计品牌理念和设计情调。大地湾彩陶纹样除了较为写实性纹样外,最普遍的还是几何形纹样,主要由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类圆点、圈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形、到三角形、方格网、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这些几何纹样通常又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图案构成。所以,在彩陶文化与礼服文化二合一时,要尊重时空本身的审美特征,“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权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甘肃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9至1982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3 (11):21-30.
[2] 杨建华.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彩陶纹饰试析[J].中原文物, 1991(2):12-16.
[3] 尹定帮.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长沙,第1版.2009,06:120-130.
作者简介:
赵百祥(1979,08-),男,汉族,甘肃秦安人,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
项目基金:
201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地湾彩陶纹样艺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研究”(2017A-074)、2017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SYJY201729 )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地湾彩陶纹样;中式礼服设计;视觉表现
彩陶纹样以极高的智慧,展示了远古先民高明的绘画和概括能力。先民在彩陶纹样虚与实的对比、简单与繁复的对比、抽象与具象的对比方面有着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人类在艺术研究方面留下了可靠资料。将大地湾彩陶纹样融入中式礼服中,主要以现代设计手法将大地湾彩陶纹样重构重组和创新设计后,形成一种新的现代纹样,促进“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时空审美”融合。
一、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五营乡邵店村是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地,它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相接的平缓山坡上。是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的遗址,距今4900-812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地湾彩陶初期出土了少量的陶器,主要的器形有深腹罐、圆底钵等,中国呈现最早的彩陶纹样就是在圆底钵的口沿外处,绘制着的那一圈红色宽带纹,这圈红色宽带纹从上面俯视又是一个圆圈,说明大地湾彩陶从刚开始起,就有后来人们特别重视的同一图案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的表现手法。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就是“大地湾一期出土彩陶上的彩绘符号”[1]这些象形符号可能是先民们为记录事情而刻画的,应属于中国汉字的雏形。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源,主要是先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和一些客观的条件对这种需要的满足,在这种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先民们的精神追求。总之,大地湾彩陶呈现出较多的原始美感,常见纹饰单调,尚未出现变化多样的纹饰,但是彩陶上所出现的红色条纹则引领了中国最早的彩陶纹样时代。
二、大地湾彩陶纹样的文化内涵
大地湾遗址的发掘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先民曾经在此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以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之最,形成了悠久而又独特的大地湾彩陶纹饰。从三个时空对大地湾彩陶纹样的发展而言:“仰韶早期彩陶纹样以宽带纹、鱼纹、折线和平行线纹等为主。仰韶中期彩陶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等。纹样还出现了变体鱼纹、鸟纹、重弧纹、勾叶纹、四方连续弧边三角纹等。仰韶晚期彩陶纹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凹凸纹。这一时期彩陶减少而内彩增多,纹样开始有变体蛙纹的出现,纹样多以圆点、条线和弧线等构成。”其中鱼纹是最常见的一种大地湾彩陶纹样,线条简洁明快,纹样排列规整有序。伴随古人对鱼纹造型的理解和结构的剖析,开始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的高度凝练。“加以证实。但是就在写意鱼纹向象征性鱼纹过渡的同时,也在向花卉纹演变。这个变化与前者相比,是质的飞越。”[2]在纹样的变化上从简单到复杂,更多的注入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和对生活、情感、场景等的高度艺术提炼,以艺术再现的形式通过对纹样的理解直接传递一种美的视觉感知,这不但是艺术智慧的集合,也是先民经过自我劳动认识的提升,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先民对审美内涵自我的提升。
三、大地湾彩陶纹样融入中式礼服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在中国原始时期,彩陶纹样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如今将传统彩陶纹样合理的应用在中式礼服设计中也凸显重要。大地湾彩陶纹样在中式礼服中的设计应用有两种,一种是将彩陶纹样筛选后直接应用;一种是将彩陶纹样经过创新设计后再应用。不论是直接应用还是创新应用,对设计理念一定要有准确性和延展性。对彩陶纹样的虚实表现、粗细表现、方位表现及点、线、面的综合构成表現等要灵活应用,深入挖掘大地湾彩陶纹样中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底蕴,将先古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中式礼服中,达到体现设计品牌理念和设计情调。大地湾彩陶纹样除了较为写实性纹样外,最普遍的还是几何形纹样,主要由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类圆点、圈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形、到三角形、方格网、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这些几何纹样通常又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图案构成。所以,在彩陶文化与礼服文化二合一时,要尊重时空本身的审美特征,“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权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甘肃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9至1982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3 (11):21-30.
[2] 杨建华.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彩陶纹饰试析[J].中原文物, 1991(2):12-16.
[3] 尹定帮.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长沙,第1版.2009,06:120-130.
作者简介:
赵百祥(1979,08-),男,汉族,甘肃秦安人,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
项目基金:
201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地湾彩陶纹样艺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研究”(2017A-074)、2017年度天水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SYJY201729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