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眼里,科学与艺术是两个相去甚远的学科。一个讲逻辑,高深莫测;一个讲形象,赏心悦目。其实,“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学森)。我们应十分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体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通识性、综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生动、和谐地发展。那么,幼儿园“科艺同行”有哪些路径、模式可循呢?
一、枝头缀花式
即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会变的颜色”的科学活动中,当有的幼儿把两种颜色倒入一个杯子发现颜色发生了变化,喜出望外,惊奇万分,并感染了周围的同伴;刚才还小心翼翼、无所事事的孩子一下子忙碌起来,也学着同伴的样,把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看颜色究竟能发生哪些变化。然后自己学习调配颜色,给桔子、葡萄、莲蓬涂色或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用颜色创作出一幅幅幼稚而富有童真、质朴而充满童趣的画来……
由“科”及“艺”式融合,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有趣化,启开思维的闸门、翻起智慧的浪花、生成创作的激情,从而使孩子们在审美愉悦中更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
二、沿波溯源式
即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
例如,音乐活动“毛毛虫”,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模仿了毛毛虫吃东西、睡觉、脱衣服,最后蜕变成美丽蝴蝶的过程。活动中,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表演,享受着毛毛虫“化蛹为蝶”的快乐,幼儿在音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和提高。若是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了一个科学方面的知识——蝴蝶的成长过程。
把艺术活动经常和科学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既能让孩子得到情的感染、美的享受,还能使孩子得到知识的陶冶、理的启迪,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共进步,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提高。
三、水乳交融式
在此模式中,科学与艺术教育已完全融合于一体,难分彼此,难辨伯仲。
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变换一些语言,添加各种情节;在音乐活动学习唱歌时加上即兴表演动作;在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予以超常规的构思和设计等等,这些既是幼儿审美力提高的体现,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这些奇思妙想的幼芽,引来春风,邀来阳光,从而使幼儿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想象更丰富。
四、春风化雨式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妨在幼儿园的楼梯处及走廊墙面上设计出“中外科学家故事走廊”、“科学发展变化史走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中国的航天技术、古代的四大发明、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迁、轮船的发展……这些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和科学实例,图文并茂,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不仅能给幼儿美的享受,还把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精神植入了幼儿幼小的心灵。
再如开设自然角,种植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认识自然,并在观察中不断产生“新”感觉、获取“新”感知、促成“新”感悟。
五、举纲张目式
“举纲张目式”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维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渐步入“学而乐”、“乐而学”,“越学越乐”、“越乐越学”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爱唱歌的小黄莺”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①讲述小黄莺因呼吸了大量废气而导致不能唱歌的故事;②播放配合小黄莺当时心情的音乐。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讲述相结合,小黄莺难受的心情,丝毫不留地传送给了幼儿,有的幼儿因感受到其中的情境,竟不自由自主地跑过来抱住教师说:“小黄莺太难受了,我们要帮助它!”③教师借机讲述造成废气的原因,加深了幼儿对废气污染的认识;④教唱相关的歌曲;⑤创作舞蹈“爱唱歌的小黄莺”。幼儿不但在活动中受到心灵美、情感美的教育,还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六、金线串珠式
“金线串珠式”是围绕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活动的一种融合。对于幼儿来说,“金线串珠式”融合不是单纯从学科内容的深化或拓展出发,而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设相结合,让他们始终处在“好之”、“乐之”、“心向往之”的状态。
在以“汽车”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①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幼儿知道轿车、救护车、公共汽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②在参观的基础上,让幼儿感受各种汽车的造型美、色彩美、结构美,并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③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汽车”的资料,了解“汽车”的演变史,欣赏更多类型的汽车;④自由谈论“汽车”,并述说“我最喜欢的汽车”;⑤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制作“我最喜爱的汽车”(此环节即由前面的活动“生成”而来);⑥“比一比,谁造的汽车最漂亮”。
该案例抓住“汽车”这一“金线”,在参观、了解、“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并让幼儿体会到了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感知中欣赏美、在探究中挖掘美、在创造中表现美、在评价中享受美。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科艺同行”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化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支撑,但为了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做到:
有机:即要积极寻找科学与艺术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水乳交融”,不能“油水分离”。比如,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不仅有助于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此为契机来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必会事半而功倍、举重而若轻。
有趣: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故事的特殊情感和特别偏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所感知、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所体验、萌发的情感是热烈的。这也是科学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极好形式,能使幼儿在玩中启美、玩中育德、玩中健体。如在创造性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方便面碗、饮料瓶、酸奶杯,开展点心店、快餐店游戏;在体育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旧挂历纸,做飞镖、纸棒,玩“炸堡垒”、“赶小猪”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易拉罐做沙球,制作打击乐……在这些游戏中,幼儿懂得了如何减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如何美化生活,懂得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有效:效益是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效益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缺乏效益的活动是冗余的活动。“科艺融合”亦然。无论是科学教育向艺术教育拓展,抑或艺术教育向科学教育延伸,一切都应从幼儿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适当、适度、适可。作为一名教师,对幼儿要少一些埋怨,多一点热爱;少一些强制,多一点民主;少一些批评,多一点激励;少一些说教,多一点引导。
总之,在践行“科艺同行”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等原则,应始终坚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美”为境界、以“幼儿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唯有如此,“科艺同行”方会真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科艺融合”,方会融而有获、合而有得。
一、枝头缀花式
即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会变的颜色”的科学活动中,当有的幼儿把两种颜色倒入一个杯子发现颜色发生了变化,喜出望外,惊奇万分,并感染了周围的同伴;刚才还小心翼翼、无所事事的孩子一下子忙碌起来,也学着同伴的样,把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看颜色究竟能发生哪些变化。然后自己学习调配颜色,给桔子、葡萄、莲蓬涂色或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用颜色创作出一幅幅幼稚而富有童真、质朴而充满童趣的画来……
由“科”及“艺”式融合,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有趣化,启开思维的闸门、翻起智慧的浪花、生成创作的激情,从而使孩子们在审美愉悦中更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
二、沿波溯源式
即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
例如,音乐活动“毛毛虫”,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模仿了毛毛虫吃东西、睡觉、脱衣服,最后蜕变成美丽蝴蝶的过程。活动中,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表演,享受着毛毛虫“化蛹为蝶”的快乐,幼儿在音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和提高。若是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了一个科学方面的知识——蝴蝶的成长过程。
把艺术活动经常和科学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既能让孩子得到情的感染、美的享受,还能使孩子得到知识的陶冶、理的启迪,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共进步,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提高。
三、水乳交融式
在此模式中,科学与艺术教育已完全融合于一体,难分彼此,难辨伯仲。
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变换一些语言,添加各种情节;在音乐活动学习唱歌时加上即兴表演动作;在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予以超常规的构思和设计等等,这些既是幼儿审美力提高的体现,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这些奇思妙想的幼芽,引来春风,邀来阳光,从而使幼儿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想象更丰富。
四、春风化雨式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妨在幼儿园的楼梯处及走廊墙面上设计出“中外科学家故事走廊”、“科学发展变化史走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中国的航天技术、古代的四大发明、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迁、轮船的发展……这些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和科学实例,图文并茂,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不仅能给幼儿美的享受,还把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精神植入了幼儿幼小的心灵。
再如开设自然角,种植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认识自然,并在观察中不断产生“新”感觉、获取“新”感知、促成“新”感悟。
五、举纲张目式
“举纲张目式”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维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逐渐步入“学而乐”、“乐而学”,“越学越乐”、“越乐越学”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爱唱歌的小黄莺”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①讲述小黄莺因呼吸了大量废气而导致不能唱歌的故事;②播放配合小黄莺当时心情的音乐。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讲述相结合,小黄莺难受的心情,丝毫不留地传送给了幼儿,有的幼儿因感受到其中的情境,竟不自由自主地跑过来抱住教师说:“小黄莺太难受了,我们要帮助它!”③教师借机讲述造成废气的原因,加深了幼儿对废气污染的认识;④教唱相关的歌曲;⑤创作舞蹈“爱唱歌的小黄莺”。幼儿不但在活动中受到心灵美、情感美的教育,还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六、金线串珠式
“金线串珠式”是围绕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活动的一种融合。对于幼儿来说,“金线串珠式”融合不是单纯从学科内容的深化或拓展出发,而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设相结合,让他们始终处在“好之”、“乐之”、“心向往之”的状态。
在以“汽车”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①参观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幼儿知道轿车、救护车、公共汽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②在参观的基础上,让幼儿感受各种汽车的造型美、色彩美、结构美,并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③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汽车”的资料,了解“汽车”的演变史,欣赏更多类型的汽车;④自由谈论“汽车”,并述说“我最喜欢的汽车”;⑤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制作“我最喜爱的汽车”(此环节即由前面的活动“生成”而来);⑥“比一比,谁造的汽车最漂亮”。
该案例抓住“汽车”这一“金线”,在参观、了解、“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并让幼儿体会到了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作用,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感知中欣赏美、在探究中挖掘美、在创造中表现美、在评价中享受美。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科艺同行”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化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支撑,但为了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做到:
有机:即要积极寻找科学与艺术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水乳交融”,不能“油水分离”。比如,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都会引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花间的蝴蝶对幼儿都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不仅有助于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此为契机来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必会事半而功倍、举重而若轻。
有趣: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故事的特殊情感和特别偏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所感知、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所体验、萌发的情感是热烈的。这也是科学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极好形式,能使幼儿在玩中启美、玩中育德、玩中健体。如在创造性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方便面碗、饮料瓶、酸奶杯,开展点心店、快餐店游戏;在体育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旧挂历纸,做飞镖、纸棒,玩“炸堡垒”、“赶小猪”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易拉罐做沙球,制作打击乐……在这些游戏中,幼儿懂得了如何减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如何美化生活,懂得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有效:效益是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效益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缺乏效益的活动是冗余的活动。“科艺融合”亦然。无论是科学教育向艺术教育拓展,抑或艺术教育向科学教育延伸,一切都应从幼儿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适当、适度、适可。作为一名教师,对幼儿要少一些埋怨,多一点热爱;少一些强制,多一点民主;少一些批评,多一点激励;少一些说教,多一点引导。
总之,在践行“科艺同行”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等原则,应始终坚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美”为境界、以“幼儿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唯有如此,“科艺同行”方会真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科艺融合”,方会融而有获、合而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