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铜仁市农村饮用水供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进一步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设计统一调查表对抽查点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水源类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覆盖人口等进行现场调查、水样快速检测。
结果:抽查的4个县(区)农村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占农村人口54.46%,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 45.54%;水源以地表水为主,抽查的13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地表水占总覆盖人口的70.21%。部份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感官性状较差、无净化消毒处理和水质监测。
结论:铜仁市农村人口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卫生水平低下。政府进一步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和加强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消毒处理是关键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7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52-02
饮用水卫生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铜仁市政府部门已将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工程(简称:人饮工程)纳入地方“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由于我市农村供水设施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部份农村人口仍以分散式供水解决饮水问题,历年来,铜仁市农村地区是伤寒、痢疾等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点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有卫生隐患。为了解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现状,对存在的介水传播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也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改水决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2年9—11月抽取我市4个县(区)、8个乡镇和16个行政村的生活饮用水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快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与抽查方法。按照农村农业人口多、少的大中小县分别抽取思南县、石阡县、德江县、万山区为调研县,每县抽一个水源相对充足和一个水源相对缺少的乡镇,每个乡镇抽一个水源相对充足和一个水源相对缺少的行政村进行现场调查。共调查了4个县(区),8个乡镇(德江县煎茶镇、共和乡,石阡县国荣乡、枫香乡,万山区下溪乡、敖寨乡,思南县塘头镇、枫芸乡),1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访问314户乡村居民,发放入户调查表240份,实地察看水源55个。
1.2调查内容。
1.2.1基本情况。收集调研县人口资料、供水现状和改水规划情况。
1.2.2集中式供水情况。调查乡镇水厂、村级水站的建设、运行管理现状、供水状况、水源类型、水源地防护和水质自检情况。
1.2.3分散式供水情况。调查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取水方式、饮用人口、水源类型和取水点周围环境情况。
1.2.4回顾性调查。了解历年来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
1.3调查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快速检测、入户调查、访谈座谈和资料收集的方式。
1.4现场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抽查点现场采集水样快速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消毒剂余量6个指标。
2.3集中式供水状况。
2.3.1乡镇水厂、村级水站的基本建设与运行情况。调查的8个乡镇均建有乡镇极水厂,其中7个乡镇是政府投资的人饮工程,石阡县国荣乡镇水厂人饮工程(因水池漏水严重)仅够政府饮用,学校和医院饮用的是自建水(吕应强私人投资);8个乡镇水厂中有7个建成后均能正常运行,仅思南枫芸乡水厂常处于停用状态(水费高达6元/吨)。调查的16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饮用的是乡镇水厂供水,5个行政村建有村级水站,均为人饮工程,现有3个村级水站能正常运行、2个水池干枯处于停用状态;7个行政村未建村级水站(①人饮工程资金没到位,②水资源极度匮乏)。
2.3.2水源类型与覆盖人口。调查的13个集中式供水中(8个乡镇水厂、5个村级水站),地面水7个(溪水4个、江河水3个),覆盖人口6 8950人,占调查集中式供水总覆盖人口9 8203的70.21%;地下水6个(泉水5个、深井1个),覆盖人口2 9253人,占29.79%。
2.3.3水源地保护、水厂消毒管理和水质自检情况。调查的8个乡镇水厂中有4个水源地有防护标志和水源保护区、并有专人定期巡查,4个水源地未进行有效防护;8个乡镇水厂中仅2个(思南塘头镇和德江煎茶镇)有消毒设备并按要求使用,2个有消毒设备但未按要求使用,有4个无消毒设备对水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 。调查的5个村级水站取水点水源均无有效防护和专人定期巡查,所有村级水池未进行严格密封和消毒处理。13个集中式供水单位均未作深度除铁、锰、氟等处理,水厂(站)均无水质检验室,检测工作未开展。
2.4分散式供水情况。通过入户调查和实地察看水井,结果如下。
2.4.1取水方式。入户调查100户,人力挑水74户、自流水14户、机器取水12户;人力挑水大部份水源距离较远,500米以上44户,500米以下30户;机器取水(如思南塘头镇泗河坝村)由一户或多户联合利用电动水泵从低位的河水抽到家中蓄水池储存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饮用。
2.4.2水源类型。农村分散式供水人群中大部份人口饮用的是地表水(江河水、溪水、沟塘水),少数人口饮用的是地下水(泉水、浅井水);有的地方(如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因水源极度匮乏,村民饮用水是收集在沟渠的雨水。
2.4.3水井现场情况。实地察看水井37口,其中25口周围10米内有垃圾堆放、家禽家畜养殖、污水沟等污染源,12口周围10米内有化粪池;有30口水井周围无围挡。37口水井均不符合水源卫生防护要求。 2.4.4村民饮水卫生习惯。大部份村民经常饮用生水,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饮用,导致时有痢疾、伤寒等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调查的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德江县煎茶镇高竹村时有痢疾发生,石阡县国荣乡寨耕村三、四组发生过伤寒)
检测结果表明:色度和浑浊度超标较严重,分散式供水中2份水样有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值、消毒剂余量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两种供水方式对比,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感官性状比分散式供水好。
3讨论
近年来,由于饮用水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喝上安全的水。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已把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市人饮工程任务繁重,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又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制约,前期人饮工程投入中用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卫生方面设施不足、致使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人饮工程点多规模小,不能全面满足农村人口饮用需求,农村饮用水仍以分散式供水为主。调查的行政村中有7个未建有村级水站:一是由于水资源极度匮乏,水源远、建设成本高,如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二是国家的人饮工程资金没到位,村里无经济条件自建水站,如德江县共和乡打米丫村和岩门村等。②人饮工程建设标准低但管理维护成本高,供水保障率和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份工程已出现运行不正常和水源枯竭等现象,如石阡县国荣乡镇水厂水池严重漏水、供水仅够乡政府饮用,万山区下溪乡瓦田村水站、管网破漏无人维修现已停用,思南县枫芸乡水厂、因水源极度匮乏、取水点远、运行成本高、水费高达6元/吨、村民不能长期负担、常处于停用状态。③大部份人饮工程只解决了饮水困难,还无法解决饮水安全,农村无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未进行规范的收集、清运和处理,水源无有效防护,人畜共饮共灌溉的情况时有发生,人饮工程大部份无完善的净化处理工艺和消毒设施、未配监管技术人员,水质未进行有效消毒处理和监测。④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感官性状差,现场快速检测结果显示:色度和浑浊度超标较严重,肉眼可见物2份(思南县枫芸乡青山村和高原村的沟渠水);色度超标说明水质有污染,也可能是由于输水管道过长、老化,导致溶入水中的有色重金属增加;浑浊度超标主要由于本地区水源多数是地表水、遇下雨变浑浊,水质无混凝、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本次调查因时间、人力和财力有限,未进行微生物指标和其他化学指标等检测,故不能叛断水质是否存在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两种供水方式对比,集中式供水比分散式供水卫生、安全。⑤村民对饮水安全卫生意识不足,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卫生行为甚为普遍,极易导致伤寒和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铜仁市农村饮用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力争在短时期内完善乡镇级水厂的消毒设施和监测工作,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完善村级集中式供水和监督、检测工作,切实解决铜仁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②加强水源卫生防护及储水池周围环境管理。水源地设立明显的防护标志,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铺设污水渠道,以确保水源无污染。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饮用水安全卫生常识,不喝生水、规范取水。④健全人饮工程管护机制,加强建后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⑤加大对农村饮用水的监督、监测,促进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的提高,确保饮用水安全,让农民喝上清洁安全卫生的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2007-09-01实施
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设计统一调查表对抽查点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水源类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覆盖人口等进行现场调查、水样快速检测。
结果:抽查的4个县(区)农村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占农村人口54.46%,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 45.54%;水源以地表水为主,抽查的13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地表水占总覆盖人口的70.21%。部份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感官性状较差、无净化消毒处理和水质监测。
结论:铜仁市农村人口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卫生水平低下。政府进一步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和加强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消毒处理是关键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73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52-02
饮用水卫生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铜仁市政府部门已将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工程(简称:人饮工程)纳入地方“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由于我市农村供水设施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部份农村人口仍以分散式供水解决饮水问题,历年来,铜仁市农村地区是伤寒、痢疾等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点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有卫生隐患。为了解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现状,对存在的介水传播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也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改水决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12年9—11月抽取我市4个县(区)、8个乡镇和16个行政村的生活饮用水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快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与抽查方法。按照农村农业人口多、少的大中小县分别抽取思南县、石阡县、德江县、万山区为调研县,每县抽一个水源相对充足和一个水源相对缺少的乡镇,每个乡镇抽一个水源相对充足和一个水源相对缺少的行政村进行现场调查。共调查了4个县(区),8个乡镇(德江县煎茶镇、共和乡,石阡县国荣乡、枫香乡,万山区下溪乡、敖寨乡,思南县塘头镇、枫芸乡),1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访问314户乡村居民,发放入户调查表240份,实地察看水源55个。
1.2调查内容。
1.2.1基本情况。收集调研县人口资料、供水现状和改水规划情况。
1.2.2集中式供水情况。调查乡镇水厂、村级水站的建设、运行管理现状、供水状况、水源类型、水源地防护和水质自检情况。
1.2.3分散式供水情况。调查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取水方式、饮用人口、水源类型和取水点周围环境情况。
1.2.4回顾性调查。了解历年来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
1.3调查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快速检测、入户调查、访谈座谈和资料收集的方式。
1.4现场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抽查点现场采集水样快速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消毒剂余量6个指标。
2.3集中式供水状况。
2.3.1乡镇水厂、村级水站的基本建设与运行情况。调查的8个乡镇均建有乡镇极水厂,其中7个乡镇是政府投资的人饮工程,石阡县国荣乡镇水厂人饮工程(因水池漏水严重)仅够政府饮用,学校和医院饮用的是自建水(吕应强私人投资);8个乡镇水厂中有7个建成后均能正常运行,仅思南枫芸乡水厂常处于停用状态(水费高达6元/吨)。调查的16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饮用的是乡镇水厂供水,5个行政村建有村级水站,均为人饮工程,现有3个村级水站能正常运行、2个水池干枯处于停用状态;7个行政村未建村级水站(①人饮工程资金没到位,②水资源极度匮乏)。
2.3.2水源类型与覆盖人口。调查的13个集中式供水中(8个乡镇水厂、5个村级水站),地面水7个(溪水4个、江河水3个),覆盖人口6 8950人,占调查集中式供水总覆盖人口9 8203的70.21%;地下水6个(泉水5个、深井1个),覆盖人口2 9253人,占29.79%。
2.3.3水源地保护、水厂消毒管理和水质自检情况。调查的8个乡镇水厂中有4个水源地有防护标志和水源保护区、并有专人定期巡查,4个水源地未进行有效防护;8个乡镇水厂中仅2个(思南塘头镇和德江煎茶镇)有消毒设备并按要求使用,2个有消毒设备但未按要求使用,有4个无消毒设备对水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 。调查的5个村级水站取水点水源均无有效防护和专人定期巡查,所有村级水池未进行严格密封和消毒处理。13个集中式供水单位均未作深度除铁、锰、氟等处理,水厂(站)均无水质检验室,检测工作未开展。
2.4分散式供水情况。通过入户调查和实地察看水井,结果如下。
2.4.1取水方式。入户调查100户,人力挑水74户、自流水14户、机器取水12户;人力挑水大部份水源距离较远,500米以上44户,500米以下30户;机器取水(如思南塘头镇泗河坝村)由一户或多户联合利用电动水泵从低位的河水抽到家中蓄水池储存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饮用。
2.4.2水源类型。农村分散式供水人群中大部份人口饮用的是地表水(江河水、溪水、沟塘水),少数人口饮用的是地下水(泉水、浅井水);有的地方(如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因水源极度匮乏,村民饮用水是收集在沟渠的雨水。
2.4.3水井现场情况。实地察看水井37口,其中25口周围10米内有垃圾堆放、家禽家畜养殖、污水沟等污染源,12口周围10米内有化粪池;有30口水井周围无围挡。37口水井均不符合水源卫生防护要求。 2.4.4村民饮水卫生习惯。大部份村民经常饮用生水,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饮用,导致时有痢疾、伤寒等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调查的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德江县煎茶镇高竹村时有痢疾发生,石阡县国荣乡寨耕村三、四组发生过伤寒)
检测结果表明:色度和浑浊度超标较严重,分散式供水中2份水样有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值、消毒剂余量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两种供水方式对比,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感官性状比分散式供水好。
3讨论
近年来,由于饮用水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喝上安全的水。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已把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市人饮工程任务繁重,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又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制约,前期人饮工程投入中用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卫生方面设施不足、致使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人饮工程点多规模小,不能全面满足农村人口饮用需求,农村饮用水仍以分散式供水为主。调查的行政村中有7个未建有村级水站:一是由于水资源极度匮乏,水源远、建设成本高,如思南县枫芸乡高原村和青山村;二是国家的人饮工程资金没到位,村里无经济条件自建水站,如德江县共和乡打米丫村和岩门村等。②人饮工程建设标准低但管理维护成本高,供水保障率和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份工程已出现运行不正常和水源枯竭等现象,如石阡县国荣乡镇水厂水池严重漏水、供水仅够乡政府饮用,万山区下溪乡瓦田村水站、管网破漏无人维修现已停用,思南县枫芸乡水厂、因水源极度匮乏、取水点远、运行成本高、水费高达6元/吨、村民不能长期负担、常处于停用状态。③大部份人饮工程只解决了饮水困难,还无法解决饮水安全,农村无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未进行规范的收集、清运和处理,水源无有效防护,人畜共饮共灌溉的情况时有发生,人饮工程大部份无完善的净化处理工艺和消毒设施、未配监管技术人员,水质未进行有效消毒处理和监测。④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感官性状差,现场快速检测结果显示:色度和浑浊度超标较严重,肉眼可见物2份(思南县枫芸乡青山村和高原村的沟渠水);色度超标说明水质有污染,也可能是由于输水管道过长、老化,导致溶入水中的有色重金属增加;浑浊度超标主要由于本地区水源多数是地表水、遇下雨变浑浊,水质无混凝、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本次调查因时间、人力和财力有限,未进行微生物指标和其他化学指标等检测,故不能叛断水质是否存在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两种供水方式对比,集中式供水比分散式供水卫生、安全。⑤村民对饮水安全卫生意识不足,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卫生行为甚为普遍,极易导致伤寒和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铜仁市农村饮用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力争在短时期内完善乡镇级水厂的消毒设施和监测工作,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完善村级集中式供水和监督、检测工作,切实解决铜仁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②加强水源卫生防护及储水池周围环境管理。水源地设立明显的防护标志,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铺设污水渠道,以确保水源无污染。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饮用水安全卫生常识,不喝生水、规范取水。④健全人饮工程管护机制,加强建后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⑤加大对农村饮用水的监督、监测,促进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的提高,确保饮用水安全,让农民喝上清洁安全卫生的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2007-09-01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