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并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能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接触到的难以解决的东西而在心理产生的一种质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路拓展和思维活跃,并不断的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进化和提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1]。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问题意识对于新课改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最终的人格养成上,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最终获得适应社会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进而自我解决问题。本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学习者能够主动介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中,不想提出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都是一种悲哀,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提高创新精神的需要
  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习者获得自主的创新学习精神、主动的创新学习意识、大胆的创新学习思维、新颖的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会”转变成为主动的“会学”,最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自我的“学”与“创”取代教师的“教”。问题对于创新非常重要,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以及发明创新的萌发和发展,就没有新的想、新的方法和新的知识的出现,就不会有创新的可能。根本上说,教改所追求的“创新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教育”。新的课改需要的就是这种“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原动力和发起点,我们既要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来源和兴趣所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又要通过学习最终来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综上,问题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学习者——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重要要素[2]。
  2、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2.1强化基础学习,使之能问
  问题是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是知识结构自身矛盾运动、知识结构和面临信息认知冲突的产物,即知识的储存量和知识结构是问题产生的基础。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见,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疑问。反之,缺少相应的知识,问题意识必然贫乏。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基于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内容的变化,强化基础学习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是在没有通史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学习专题史。学生历史知识底子薄,教材涉及内容跨度大,教师的授课难度加大,要克服这一问题,除了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整合历史知识,适当补充外,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加强知识储备,广泛阅读历史书籍,扩大信息量,为敢问、会问铺平道路。
  2.2营造和谐氛围,使之敢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棵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有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的要夭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心理充满安全感时,才不会有害怕的表现,不害怕当众演示,也不害怕出现错误;只有学生处于这种自由发挥状态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思想和思维的放松与自由,这样才能让思维肆意发散,迸发出应有的活力,才会出现批判和独创的思维活动,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心理充满安全感,给予足够的心里自由。
  2.3教会释疑方法,使之解问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后,作为教师该怎么引导学生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已是一个核心问题。只有把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真正进步。《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和他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释疑的敏捷性、灵活性。此外,联系实际、逻辑推理、追因求果、类比联想、逆向思考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释疑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这使得“解决问题”成为可能。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是学与教活动中平等的一员,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胆怯心理,解除学生担心失误的心理负担,并且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3、结论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要抓住历史学科鲜明的学科特点,设法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释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确保高中历史课堂迅速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参考文献:
  [1]何德法.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2]周朝华.探讨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C].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第2期.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抗早熟药物——滋阴泻火中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对青春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对下丘脑-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和下丘脑-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 。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对于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从教师来说,可以
期刊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大胆创新。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本人多年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初中政治教学和以往相比,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各位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努力下,新课改取得的成绩显著,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一些对新课改的错误认识,这些误区乍看之下觉得是与新课改理念相符的,但究其本质上是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的。只有弄清这些误区带来的假象背后的真实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新课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误区理
目的 前瞻性对照研究IgA肾病患者的Th细胞亚群紊乱,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免疫紊乱的程度与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研究本病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ys C、Scr、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  高中新课改也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省区的逐步启动,许多地方的课程改革已是初见成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是一次更大的挑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改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坚持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的结合、知识灌输和德育教育的结合,这是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历史教师对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标准规定,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把时事政治教学同《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同等对待,认真教好,努力完成时事政治教学任务。因为它和政治教材内容的教育效果一样,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时事政治教学思想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了解和掌握当
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