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缘何“大笑乐”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咏雪》记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大雪之日于家中与“兄子胡儿”谢朗以及“兄女”谢道韫咏雪的逸事,表现了谢家儿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同时透出谢安家族家庭生活的雅趣。笔者试就“公大笑乐”之缘由做探究。
  一、源于创作现场的精彩表现
  1.赞叹于兄女的咏絮之才。从形上看,雪若柳絮,显出其轻盈、随风起舞的特点,也照应了“白雪纷纷”一句;从神采上说,该比喻带着美好的意味,柳絮翩翩,凭借风儿展示着柔美的身姿。“柳絮因风起”,还使人们不禁生发出对美好春天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另外,文章最后对谢道韫所做的重点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亦可见作者的判断,即谢太傅的“大笑乐”是赞叹兄女的咏絮之才。
  2.满意于兄子的才思敏捷。其一,兄子胡儿将“白雪纷纷”比作“撒盐空中”,准确地体现出骤雪晶莹散落的特点。这种就近设喻,虽不及谢道韫“柳絮因风起”来得神似,但也差强人意,让人称道。其二,跳出这篇《咏雪》,我们见到时人对谢朗的赞美也是毫不吝啬。《世说新语·言语》篇说他“文义艳发”,《文学》篇赞其“博涉有逸才”……这些足以从侧面反映其文采不凡。其三,换个角度讲,太傅刚刚出题起韵,兄子谢朗即刻作出应答,亦可谓才思敏捷,当然能受到谢安的赞赏。这“大笑乐”的褒扬,应当也有谢朗的一份。
  二、源于对家族命运的如愿把握
  1.激动于“柏梁体”的家人共创。清朝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曰:“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汉武帝“柏梁体”在晋朝较为流行,每句七言,一韵到底。“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谢公的提问到兄子、兄女的回复,言语尽为“柏梁体”咏雪联句。家人共创“柏梁体”歌句,确实很能让温馨和乐的名士家庭生活情趣充盈,令当时只想悠游隐居的谢安大悦。
  2.得意于重教后的家族兴旺。谢安向来注重家庭教育,在本篇中,他“寒雪”时决定“内集”,且“与儿女讲论文义”;他富有教学机智,“雪骤”之时“欣然”变“讲论文义”为雪景摹绘问答,采用情境教学来咏雪,文情相生;他呵护孩子自尊,即便认为谢道韫的咏雪句境界在谢朗之上,也不做具体评论,以“大笑乐”应之,对两个孩子尤其对谢朗而言,是暖暖的关心与呵护,是满满的肯定和鼓励。
  无独有偶,谢安的这些家庭教育理念和做法在侄子谢玄的教育问题上也有体现。谢玄特别喜欢拿紫罗香囊玩。谢安怕他玩物丧志,难以成为一个堂堂男儿,则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和他打了一个赌,拿到香囊后直接烧掉。无论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还是对教育方式的考究,可以说,谢安深谙教育之道,极富教育智慧。
  总之,注重文武兼修的家庭教育是谢家成为世代望族的重要原因。谢安见到后代文采斐然,其成就感必然十分强烈。“大笑乐”可以看作是谢公为家教兴、家族旺而得意。
  三、源于简约玄谈的至真性情
  谢安非常欣赏真性情的女子。他的嫂子王夫人曾丝毫不顾礼节,亲自从酒席上带走她的儿子。谢安非但不以为忤,反而赞叹她情辞慷慨。其实,在谢家,这样真性情的女流之辈不在少数。谢安的妻子刘夫人以及侄女谢道韫,亦是如此。前者常常戏弄谢安,后者竟然当众鄙薄自己的丈夫——左将军王凝之,然而,这些“无礼”的行为在谢太傅看来则是出自真性情。于是,当六七岁的谢道韫对谢朗那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深表不屑之时,就直陈“未若柳絮因风起”,尤其是其中的“未若”一词,丝毫没把才思敏捷的谢朗放在眼里,着实可见幼年谢道韫的稚气、直率的真性情。因此,谢安的“大笑乐”便也正常不过了。
  换句话说,“公大笑乐”,与其讲是因为谢安欣赏有真性情的女子,倒不如说,这是谢安本人的真性情使然,是他自由洒脱、风神秀彻的真性情的体现。
  本篇寥寥71字,然而文意已显,人物鲜明,遣词造句可谓“明畅不繁”;由“公大笑乐”四字观之,确实“简约玄澹”!
  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窮。”是的,《世说新语》的“简”与“玄”的妙幻,正是魏晋名士随性论事、崇尚清谈的真性情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栏目编辑:金正平  陈梦琪)
其他文献
本课例所呈现的“前置性补偿”,有课前调研,据此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有导入时,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完成比对勾连后的“知识补偿”“心理补偿”;也有在教学过程中,回扣“前置性补偿学习单”,在学习具体知识前的“同伴补偿”“思维补偿”。笔者以统编教材八上第二单元作文指导“学写传记”为例,探寻“前置性补偿”观照下的作文教学。  【前置准备】  一、前置性写作  本次“前置性写作”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素写”,即学
期刊
观摩了特级教师徐金国老师执教的《卖炭翁》一课,并聆听了徐老师《关注文本内容,更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讲座,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课例具体阐述。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专业化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形式,这应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  徐老师的《卖炭翁》,整节课共分为四个板块,设计了有层进关系的四个学
期刊
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是指在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肯定、质疑或批判。初中生身心发育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深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禁锢,充分锻炼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有益
期刊
周记自由活泼,能展现学生的灵气和才情,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的重要途径。  其實,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乐意写周记的,初始阶段他们还是觉得非常头痛,主要是没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精华,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与写作的兴趣。如果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倾诉欲望。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
期刊
在名著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部分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欠缺。改变这一现状,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探索解决之道。  老师与家长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以此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段鉴赏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突破口。  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系统融入了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特别是当阅读对象是外国科幻作品,阅读群体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时候。  去年,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概括每章的情节,总结人物形象。结果发现,学生阅读的速度很慢,兴致不高。是不是学生普遍对这部名著不感兴趣呢?调查下来,却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很喜欢这部名著。那么,教师对学生名著阅
期刊
【编者按】“新优质初中”特指此前比较薄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本地生源流失明显,如今教育部门不仅在财政投入、硬件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更是通过课程开发、学科教研、科研送教等方式提升其教育质量的一批学校。“补偿教学”是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减少其课业学习困难和增进课业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这种针对性的补偿教学行为是“后置”的,强调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但根据新优质初中学情,学生知识缺漏、学习动力不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还原教材情境,人为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场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即达到“景”“情”“语”浑然一体的境界。  下面笔者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声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将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入情境,
期刊
在《关雎》中,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个章节内容比较普遍的理解是“幻想说”,戴君恩、程俊英、刘毓庆等名家都持此说,因此沿袭下来。这种说法成为诗学研究中较为通行的观点,落实到中小学教学,教学参考书上也取此解。笔者在教学此诗的过程中,读到的不是“幻想”反而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推进,姑且名之为“真实说”。笔者查询资料,细读诗歌,试为“真实说”寻得更多的合理性。此观点仅代表笔者的一点探索,并不意味着否定“
期刊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有写作技能的传授,要有病文的指导修改,才能激发学生“写”的动力,凝聚学生“写”的功力,保持学生“写”的定力,让学生的文字以更好的状态输出、呈现。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一课为例,探讨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情境导入,激发写之动力  “情境”顧名思义即“情景、境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入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场景,能够带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