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的体会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深刻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受益,又能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收效颇佳。
  一、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
  一是引申法,即从教材内容引申到对相关地域文化资源的探究,使教学更加切实深入。如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就是从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引申到了对当地方言口语的积累探究。二是对比法,及把相关地域文化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对比,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针对性,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感受与表述。如教学《女娲造人》一课,紧紧联系当地伏羲、女娲的传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当地悠久的文化传承,感知人类寻根探源意识的可贵。三是归结法。这主要体现在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在阅读《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几课时,分别突出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象的不同角度与方法,到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之时,对各课侧重的方法进行归总,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抒写自然。这几种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选择,以期丰富教学、深化教学、促进教学。
  二、整合地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效果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以来,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摈弃了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弊端(比如,“教师一言堂”问题、“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问题、机械训练的问题等),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再认识,培养了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提高了校长的课程执行力;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首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学范围。学生认识到语文课本不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材料,沟通了课堂内外,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探究兴趣,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感知家乡文化的同时,提升了人文素养,增加了对家乡的敬重与热爱。
  其次,促进了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课前探究,课堂交流”形式的探索,使师生明白教室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地。学生敢于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入社区、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转变了学习方式,达到了转被动为主动、转禁锢为开放、转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他们爱学语文,乐于探究,在感知中思悟,在触动中抒写,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把学生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例如,“课前探究”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了解与感知相应地域文化资源内容及故事情节。搜集资料的方式有查阅书籍、报刊、借助网络媒体、实地考察、调查采等。要求学生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课堂交流”,老师要设计富有指导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相关的专题有较系统、深入、全面的认识。在教读《社戏》后,我以“赵庄为何年年唱社戏、咱们皂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唱的是什么戏”两问,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会戏”,并把自己看会戏的经历、见闻、感受等写成随笔。课堂交流中,师生探知了当地的会戏习俗及乡风民情。这样,语文教学转向了对民俗文化的关注,有利于纯正乡风人情的形成。
  第三,开发了一套的校本教材。课题组在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教后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论文《读〈社戏〉要见人情美,看“会戏”能察乡风纯》,教学设计等多篇;收集学生作品257份;收集秦州地域文化资的多种源资料,包括自然风光的(有自然物景、天气预测、南沟河源流)、风俗民情(有方言口语、会戏风俗)、特色文化(主要是寻根祭祖文化)和风流人物(家乡之星)等。这些资料为校本教材编写提供了事实依据,从学生兴趣点切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课题组编写了校本教材。
  
其他文献
我国儿童艺术家教育家杨景芝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是在五、六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色彩运用还是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自由的去画。因此,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常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為了使这一阶段的幼儿表现得更充分,就要从四、五岁开始培养造型能力。因此中班(4-5岁)正是儿童形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积蓄基本形状的过程时期。因
期刊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师生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要走好作文教学这条路,必须正视作文教学中的困境,才能有良好的对策。  一、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条最质朴做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多写!可这一个“多写”必须建立在学生把教师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主观愿望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把教师的“必然”变为自己“应然”的基础上,否则,无论写多少篇作文,那都只是学生枯燥的
期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
期刊
近几年,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的确给教书育人的各位教师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之感,然而区域的升学压力等诸多原因让教师又不敢过于放手,注重课堂,紧扣教材仍是主流,我们的学生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在远离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和自然风光的狭小封闭的教育空间里,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语文,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
期刊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
期刊
义务教育新课标基本理念告诉我们: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体会浅谈如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般来说,成绩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对老师往往有一种胆却心里。他们怕老师提问,是抱着一种消极、畏惧、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高效课堂,就是能让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地结合,在课堂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组织课前调查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教师适时引导小结和融入课堂评价等几个环节。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与社会现实,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寻找链接点,组织课前调查研究  李希贵老师曾经说过:
期刊
如何上好体育课,怎样上体育课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兴趣与技能关系,这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兴趣与技能关系的。  一、兴趣能激发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的教
期刊
学校管理中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合理的组织机构,有科学系统的量化评价手段等理性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和规范。但是,这些刚性的理性管理往往会使教师潜力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校发展也会或多或少受到限制。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在学校理性管理的同时,辅以非理性管理的因素会弥补理性管理的不足。  一、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  学校管理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参与意识,使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