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基斯坦,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所在:一方面,因为与中国友谊深厚,被称为“巴铁”;另外一方面,我们仿佛又对这位铁哥们知之甚少。巴基斯坦的人和土地是怎样的?他们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他们跟我们的文化有何不同?那里真的很危险吗?
2月8日下午4点,我们告别家人,踏上征途。
然而刚到机场,我们就被通知,本来计划傍晚6点30分起飞的航班将晚点一个小时。出门在外,有些小变化也属正常,但我需要赶紧和拉瓦尔品第的房东打招呼,解释我们到达时间可能要到午夜了。房东很和善,说会一直等我们,并亲手将钥匙交给我们。
晚上11点20分,我们到达伊斯兰堡机场。我装好了Zong卡,顺利接通4G网络。
时间已经很晚,我们属于为数不多的外国人。过海关时,我被拉到警察那里填入境表,而同伴李英武则被海关拦下来检查行李。海关给他做手势,感觉是想要钱。我们知道在巴基斯坦,个别人希望使用手中的小权力。我过来向他们解释说,我们来巴基斯坦是为了新闻报道,他们听后立即放行了。
机场外很冷,感觉气温刚刚过0℃。我看到当地人都披着驼色的毯子,戴着毛线帽子,而我们只穿着夹衣。我事先看了天气预报,伊斯兰堡当天的温度是4℃~10℃,一周之内的最高温度是22℃。寒风吹过,我们顿时感觉衣服带少了。
我用优步叫了一辆车,然而人生地不熟,我们互相都找不到对方。就在焦急之时,有一位司机主动搭讪,问我们去哪里。
我说我们叫好了车,正在等。
他却说:“哦,你别等了,他不来了,坐我的车。”
我很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你认识他?”
“上车吧,上车再说。”
我们没敢上,直觉有诈。我继续给优步司机打电话确认我们都知道的标志性建筑物。终于,我们见了面。
这位司机名叫穆罕默德·哈龙,他开了30多公里来机场接上我们,然后再开30多公里把我们送到拉瓦尔品第的郊区DHA二区,整个行程只收了我们1040卢比(约合52元人民币),我感觉便宜得出奇。我不清楚巴基斯坦这边的油价,不知道开这么远够不够油钱,但我看到街上跑的大部分是铃木奥拓,虽然开不快,但想来应该很省油。
关于巴基斯坦的物价,我们发现不仅打车便宜,房屋租金也不高,吃喝用度都很便宜。后来同学塔萨瓦· 卡里姆告诉我,我们感觉巴基斯坦物价便宜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卢比持续贬值,美元购买力变得很强,实际上当地人还是觉得物价很高。
坐上车,我和司机聊了起来。哈龙今年刚37岁,但胡子都白了。他戴着一顶别致的毡帽,我夸了他的帽子,他竟然把帽子摘下来要送给我。好尴尬!我说戴一下照张相就好了,很感谢。当他得知我们是记者,就说希望成为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对话就此开始,但没想到会那么沉重。
哈龙曾是一家制衣厂老板,但因为各种原因,工厂关门了,妻子也离开了他,现在他一个人带着先天上肢残缺的女儿生活。女儿今年两岁。他努力赚钱,为的是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偿还生意上的欠款,以及再找一个新妻子。
听完他的故事,我无言以对,但他却说:“Life is tough,keep smiling !”(生活艰难,保持微笑!)
下车时,我在优步留言上写道: Great soul,great personality!(伟大的灵魂,伟大的人格!)我们还合了影,加了微信。
住进“军队大院”
凌晨两点多,我们终于到了DHA二区,见到了房东法拉赫。她是一位60岁左右的阿姨。我们很不好意思,让法拉赫一直等我们。
我们预订的民宿公寓在3层,有电梯却不开,我们只好搬着行李上楼。公寓是一套两居室,有3个卫生间,看上去还不错,只是室内装潢有些老旧。
入住后,李英武告诉我,他吃飞机餐吃坏了肚子,我立即拿出了黄连素。吃坏肚子这件事,我早有准备。2017年我去甘肃采访就吃坏了肚子,怎么也不见好,后来同行小伙伴给了我黄连素,竟然一片见效。从此我有了经验,只要出差,就带上一小瓶黄连素。
巴基斯坦我从没来过,但我不能忘记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游记:有个服务员小伙子不小心把刚烤好的馕掉在了地上,顾客见状哈哈一笑,捡起来掸掸就吃。这段描写一直在我的头脑中回放,我想:如果有些洁癖的我遇到这个情况,会不会捡起来就吃。后来发生的事情连我自己都没料到,环境塑造人,掉在地上的馕,我还真能捡起来吃,而且吃了也没闹肚子。
尽管凌晨3点才睡觉,但由于时差作用,我们第二天早上9点就起床了(在北京,这已经是中午12点了)。早餐我做了小米粥,帮李英武养养胃。
2月9日是周六,我们没安排什么采访任务,临时决定逛逛拉瓦尔品第。
出发前,我们先在小区里逛了逛。小区中间有个花园,男孩子们在小区花园里打板球。我们注意到,玩板球的孩子们旁边坐着几位老大爷,他们没有穿警察制服,但夹着枪。李英武半开玩笑地说:“夹着枪,跟夹把雨伞一样随意。戰士扛枪也罢了,这老大爷扛枪,万一情绪上来怎么办?”
李英武说得有道理。在一个禁枪的社会生活久了,看到大街上有人拿枪,感觉自己的命交到了陌生人手上,不免会有恐惧感。我们找机会和夹枪的老大爷合影,老大爷很配合,虽然不懂对方语言,但点头微笑、流露善意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们是职业保安。法律规定,普通人不能把枪露在衣服外面,而保安可以。他们拿着自带的武器,一些店铺会雇用一个保安看门,银行更是如此。有的中国人会雇一名保安做贴身随护,据说雇一天只要花1600卢比(80元人民币)。持枪保安的存在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巴基斯坦待久了就习惯了。
初探巴基斯坦
我们住的拉瓦尔品第人口有141万,距离首都伊斯兰堡大约14公里。与伊斯兰堡的190万人口相比较,拉瓦尔品第的人口并不少,历史还比伊斯兰堡悠久。据介绍,拉瓦尔品第在1849年被英军占领后,因其位于印度西北的防御要塞而受到重视。1959年至1967年,在新首都伊斯兰堡修建期间,这里曾是巴基斯坦的临时首都。 拉瓦尔品第整个城市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原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多为老式庭院住宅,现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富商居住之地。老城为平民住宅区,拥挤杂乱。拉瓦尔品第是交通枢纽,这里是通往阿富汗和克什米尔的公路起点,拉合尔一白沙瓦铁路也通过此地。新首都伊斯兰堡建成后,两座城市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一拉瓦尔品第大都市区。
查了旅游平台推荐的景点,我们对拉贾市场很感兴趣,希望能抓拍到一些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于是用优步叫了一辆车,车开了40分钟,收了我们300卢比(15元人民币)。
初到巴基斯坦,我们见什么都觉得新鲜。道路是柏油路,两边便道却是土路,只要车过去就会扬起沙尘,当地人就走在沙尘里。有些路人戴着披肩,见到土太大,就用披肩把口鼻遮住。我们开着车窗,希望能拍些街景(不过我们打算去买口罩),毕竟到处尘土飞扬的场景太少见了。
路上,我们见到了当地人的出行工具——小巴车。这种小巴车由小货车改装,安上一个棚子,一边坐5个人,一共坐10个人,售票员站在车外,脑袋钻进棚内,招手即停,据说每人只需要20卢比(1元人民币)。
在拉贾市场我们要办3件事:一是换钱,二是给英武办电话卡,三是吃饭。由于刚到巴基斯坦,人生地不熟,我们对逛市场这样稀松平常的事情都提高了警惕。我们互相提醒,看好自己身上的钱包、手机和相机。一路上,除了用手机拍照,我们都把手插进兜里,摸着钱包和手机才觉得安心。
在拉贾市场,人们看我们,我们看人们,各得其乐。有位高中生主动让我给他拍照,但他不要照片,只希望以后我看到这张照片能想起他。几个卖中国节日大红气球的小孩儿打老远就和我们打招呼。
接着,很多陌生人和我们打招呼,让我觉得有些蹊跷,担心他们另有所图,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些素不相识的路人只是想和我们打个招呼而已。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在当地,跟大熊猫一样稀有,当地人希望与你合影,或者和你握个手,表示友好。
在市场,人很多,车更多,有时车让人,有时人让车。李英武说,大概我们觉得这里很混乱,但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秩序。确实,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没有看到撞人、碰瓷儿、拌嘴、打架的现象。
我看到街边摆着几条蜥蜴,开始我以为是在卖宠物。一个小贩还把蜥蜴拿起来,让我们摸摸蜥蜴凉凉的表皮,而走到另一个售卖摊,蜥蜴的脖子竟然被割开,血被收集到小瓶子里。我问他们在做什么,但语言不通没有得到答案,我以为他们要喝蜥蜴血,毕竟他们有人嘴唇上沾着蜥蜴血。后来我问同学阿弗雷迪,他说,那些人杀了蜥蜴并不是为了喝血,而是把血涂在身体某部位上,据说可以壮阳。当然,出身医生世家的阿弗雷迪不信这些:“如果真有用,那他们早就成百万富翁了,还用得着摆路边摊吗?”
我还发现,街上的男人远远多于女人。很多男人留着大胡子,看上去有些不修边幅。我怀疑,是不是街上很少看到女人,所以他们不太注意形象呢?
这里到处是关卡哨点和荷枪实弹的士兵、警察和保安,即使进银行、电信营业厅也要接受安检。
然后去办电话卡。我找到一个在街边卖手机充值卡的小贩。小贩英语不好,不知道怎么和我们说明白,竟然放下自己的生意,领着我们去300米外的Zong营业厅。到了地方,他比画要去喝茶,我们以为他想要点小费,就忙掏钱包,他说:“不,不!”原来他是真心想幫我们。
接下来,我们找到了当地一家网红餐馆,这家餐馆以中餐与巴餐的融合菜闻名。我们点了自助餐,没什么特色但不算难吃。吃过饭,我们打算到院子里喝茶。茶喝到一半,李英武肚子就不舒服了,本来一上午都没事,现在又不行了,虽然吃了药,但还没彻底好,我们打算以后在巴基斯坦吃得简单些,尽量以主食为主,再配些水果,毕竟出门在外,吃坏肚子很麻烦。
经历了几次闹肚子,脸色惨白的李英武说想家了,可是这才刚出来一天,后面还有一个半月呢。但我理解他:人病了就会想家,家里多舒服,何况今天还是中国的“破五”——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日子。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是的,我们去了巴基斯坦》)
2月8日下午4点,我们告别家人,踏上征途。
然而刚到机场,我们就被通知,本来计划傍晚6点30分起飞的航班将晚点一个小时。出门在外,有些小变化也属正常,但我需要赶紧和拉瓦尔品第的房东打招呼,解释我们到达时间可能要到午夜了。房东很和善,说会一直等我们,并亲手将钥匙交给我们。
晚上11点20分,我们到达伊斯兰堡机场。我装好了Zong卡,顺利接通4G网络。
时间已经很晚,我们属于为数不多的外国人。过海关时,我被拉到警察那里填入境表,而同伴李英武则被海关拦下来检查行李。海关给他做手势,感觉是想要钱。我们知道在巴基斯坦,个别人希望使用手中的小权力。我过来向他们解释说,我们来巴基斯坦是为了新闻报道,他们听后立即放行了。
机场外很冷,感觉气温刚刚过0℃。我看到当地人都披着驼色的毯子,戴着毛线帽子,而我们只穿着夹衣。我事先看了天气预报,伊斯兰堡当天的温度是4℃~10℃,一周之内的最高温度是22℃。寒风吹过,我们顿时感觉衣服带少了。
我用优步叫了一辆车,然而人生地不熟,我们互相都找不到对方。就在焦急之时,有一位司机主动搭讪,问我们去哪里。
我说我们叫好了车,正在等。
他却说:“哦,你别等了,他不来了,坐我的车。”
我很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你认识他?”
“上车吧,上车再说。”
我们没敢上,直觉有诈。我继续给优步司机打电话确认我们都知道的标志性建筑物。终于,我们见了面。
这位司机名叫穆罕默德·哈龙,他开了30多公里来机场接上我们,然后再开30多公里把我们送到拉瓦尔品第的郊区DHA二区,整个行程只收了我们1040卢比(约合52元人民币),我感觉便宜得出奇。我不清楚巴基斯坦这边的油价,不知道开这么远够不够油钱,但我看到街上跑的大部分是铃木奥拓,虽然开不快,但想来应该很省油。
关于巴基斯坦的物价,我们发现不仅打车便宜,房屋租金也不高,吃喝用度都很便宜。后来同学塔萨瓦· 卡里姆告诉我,我们感觉巴基斯坦物价便宜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卢比持续贬值,美元购买力变得很强,实际上当地人还是觉得物价很高。
坐上车,我和司机聊了起来。哈龙今年刚37岁,但胡子都白了。他戴着一顶别致的毡帽,我夸了他的帽子,他竟然把帽子摘下来要送给我。好尴尬!我说戴一下照张相就好了,很感谢。当他得知我们是记者,就说希望成为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对话就此开始,但没想到会那么沉重。
哈龙曾是一家制衣厂老板,但因为各种原因,工厂关门了,妻子也离开了他,现在他一个人带着先天上肢残缺的女儿生活。女儿今年两岁。他努力赚钱,为的是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偿还生意上的欠款,以及再找一个新妻子。
听完他的故事,我无言以对,但他却说:“Life is tough,keep smiling !”(生活艰难,保持微笑!)
下车时,我在优步留言上写道: Great soul,great personality!(伟大的灵魂,伟大的人格!)我们还合了影,加了微信。
住进“军队大院”
凌晨两点多,我们终于到了DHA二区,见到了房东法拉赫。她是一位60岁左右的阿姨。我们很不好意思,让法拉赫一直等我们。
我们预订的民宿公寓在3层,有电梯却不开,我们只好搬着行李上楼。公寓是一套两居室,有3个卫生间,看上去还不错,只是室内装潢有些老旧。
入住后,李英武告诉我,他吃飞机餐吃坏了肚子,我立即拿出了黄连素。吃坏肚子这件事,我早有准备。2017年我去甘肃采访就吃坏了肚子,怎么也不见好,后来同行小伙伴给了我黄连素,竟然一片见效。从此我有了经验,只要出差,就带上一小瓶黄连素。
巴基斯坦我从没来过,但我不能忘记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游记:有个服务员小伙子不小心把刚烤好的馕掉在了地上,顾客见状哈哈一笑,捡起来掸掸就吃。这段描写一直在我的头脑中回放,我想:如果有些洁癖的我遇到这个情况,会不会捡起来就吃。后来发生的事情连我自己都没料到,环境塑造人,掉在地上的馕,我还真能捡起来吃,而且吃了也没闹肚子。
尽管凌晨3点才睡觉,但由于时差作用,我们第二天早上9点就起床了(在北京,这已经是中午12点了)。早餐我做了小米粥,帮李英武养养胃。
2月9日是周六,我们没安排什么采访任务,临时决定逛逛拉瓦尔品第。
出发前,我们先在小区里逛了逛。小区中间有个花园,男孩子们在小区花园里打板球。我们注意到,玩板球的孩子们旁边坐着几位老大爷,他们没有穿警察制服,但夹着枪。李英武半开玩笑地说:“夹着枪,跟夹把雨伞一样随意。戰士扛枪也罢了,这老大爷扛枪,万一情绪上来怎么办?”
李英武说得有道理。在一个禁枪的社会生活久了,看到大街上有人拿枪,感觉自己的命交到了陌生人手上,不免会有恐惧感。我们找机会和夹枪的老大爷合影,老大爷很配合,虽然不懂对方语言,但点头微笑、流露善意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们是职业保安。法律规定,普通人不能把枪露在衣服外面,而保安可以。他们拿着自带的武器,一些店铺会雇用一个保安看门,银行更是如此。有的中国人会雇一名保安做贴身随护,据说雇一天只要花1600卢比(80元人民币)。持枪保安的存在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巴基斯坦待久了就习惯了。
初探巴基斯坦
我们住的拉瓦尔品第人口有141万,距离首都伊斯兰堡大约14公里。与伊斯兰堡的190万人口相比较,拉瓦尔品第的人口并不少,历史还比伊斯兰堡悠久。据介绍,拉瓦尔品第在1849年被英军占领后,因其位于印度西北的防御要塞而受到重视。1959年至1967年,在新首都伊斯兰堡修建期间,这里曾是巴基斯坦的临时首都。 拉瓦尔品第整个城市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原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多为老式庭院住宅,现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富商居住之地。老城为平民住宅区,拥挤杂乱。拉瓦尔品第是交通枢纽,这里是通往阿富汗和克什米尔的公路起点,拉合尔一白沙瓦铁路也通过此地。新首都伊斯兰堡建成后,两座城市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一拉瓦尔品第大都市区。
查了旅游平台推荐的景点,我们对拉贾市场很感兴趣,希望能抓拍到一些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于是用优步叫了一辆车,车开了40分钟,收了我们300卢比(15元人民币)。
初到巴基斯坦,我们见什么都觉得新鲜。道路是柏油路,两边便道却是土路,只要车过去就会扬起沙尘,当地人就走在沙尘里。有些路人戴着披肩,见到土太大,就用披肩把口鼻遮住。我们开着车窗,希望能拍些街景(不过我们打算去买口罩),毕竟到处尘土飞扬的场景太少见了。
路上,我们见到了当地人的出行工具——小巴车。这种小巴车由小货车改装,安上一个棚子,一边坐5个人,一共坐10个人,售票员站在车外,脑袋钻进棚内,招手即停,据说每人只需要20卢比(1元人民币)。
在拉贾市场我们要办3件事:一是换钱,二是给英武办电话卡,三是吃饭。由于刚到巴基斯坦,人生地不熟,我们对逛市场这样稀松平常的事情都提高了警惕。我们互相提醒,看好自己身上的钱包、手机和相机。一路上,除了用手机拍照,我们都把手插进兜里,摸着钱包和手机才觉得安心。
在拉贾市场,人们看我们,我们看人们,各得其乐。有位高中生主动让我给他拍照,但他不要照片,只希望以后我看到这张照片能想起他。几个卖中国节日大红气球的小孩儿打老远就和我们打招呼。
接着,很多陌生人和我们打招呼,让我觉得有些蹊跷,担心他们另有所图,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些素不相识的路人只是想和我们打个招呼而已。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在当地,跟大熊猫一样稀有,当地人希望与你合影,或者和你握个手,表示友好。
在市场,人很多,车更多,有时车让人,有时人让车。李英武说,大概我们觉得这里很混乱,但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秩序。确实,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没有看到撞人、碰瓷儿、拌嘴、打架的现象。
我看到街边摆着几条蜥蜴,开始我以为是在卖宠物。一个小贩还把蜥蜴拿起来,让我们摸摸蜥蜴凉凉的表皮,而走到另一个售卖摊,蜥蜴的脖子竟然被割开,血被收集到小瓶子里。我问他们在做什么,但语言不通没有得到答案,我以为他们要喝蜥蜴血,毕竟他们有人嘴唇上沾着蜥蜴血。后来我问同学阿弗雷迪,他说,那些人杀了蜥蜴并不是为了喝血,而是把血涂在身体某部位上,据说可以壮阳。当然,出身医生世家的阿弗雷迪不信这些:“如果真有用,那他们早就成百万富翁了,还用得着摆路边摊吗?”
我还发现,街上的男人远远多于女人。很多男人留着大胡子,看上去有些不修边幅。我怀疑,是不是街上很少看到女人,所以他们不太注意形象呢?
这里到处是关卡哨点和荷枪实弹的士兵、警察和保安,即使进银行、电信营业厅也要接受安检。
然后去办电话卡。我找到一个在街边卖手机充值卡的小贩。小贩英语不好,不知道怎么和我们说明白,竟然放下自己的生意,领着我们去300米外的Zong营业厅。到了地方,他比画要去喝茶,我们以为他想要点小费,就忙掏钱包,他说:“不,不!”原来他是真心想幫我们。
接下来,我们找到了当地一家网红餐馆,这家餐馆以中餐与巴餐的融合菜闻名。我们点了自助餐,没什么特色但不算难吃。吃过饭,我们打算到院子里喝茶。茶喝到一半,李英武肚子就不舒服了,本来一上午都没事,现在又不行了,虽然吃了药,但还没彻底好,我们打算以后在巴基斯坦吃得简单些,尽量以主食为主,再配些水果,毕竟出门在外,吃坏肚子很麻烦。
经历了几次闹肚子,脸色惨白的李英武说想家了,可是这才刚出来一天,后面还有一个半月呢。但我理解他:人病了就会想家,家里多舒服,何况今天还是中国的“破五”——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日子。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是的,我们去了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