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于真实,真实是纪录片最核心的本质。但是纪录片又是一种风格化的艺术品,是对生活的一种评价,是经过“过滤”的世界,这就决定了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就涉及到主体的参与程度。本文围绕分析纪录片的真实观、创作者认知客观事物的影响因素以及纪录片创作者创作中主观因素的表现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纪录片;主观性;创作;真实性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创作原则,人们平常谈论的纪录片的真实,确切的说,应该叫做“真实性”。纪录片的真实是一种双重品格的真实,即生活的真实和作者主观介入的真实,它体现为纪录片文本与创作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纪录片的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的关系。电视、电影里的影像和现实有着极其相似的表征形态,而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它直接以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真实事件等等现实生活题材作为表现对象,然后对“真实素材进行创意的处理”的艺术形式,是对现实生活的浓缩,也是纪录片美学的最高追求。于是,人们就开始谈论“真实”与“真实性”能不能等同这一哲学问题。
  一、纪录片的真实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遇到以下问题:老婆和老娘都掉进河里,该先救谁;药能治病,也可致命等等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来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存在相对性的。于是,出现了内因与外因、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等一系列说法。麦茨在探讨真与逼真的问题说到:“艺术之述说中的真实并不与非书写的真实(或“生命之真实”)有直接相互的关联,而是透过一种内在的比较而进入艺术领域的,所以是相对的。”他认为,电影呈现的是一种艺术,是不断的把真实变成逼真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生命的真实性受到文化和传统的束缚后形成的一种惯例。
  而纪录片的真实,其实是一种经人理解后的真实,真实并非是指与被摄物的实体相等同,而是指观看、表述、沟通和传播上的视觉经验等同,我们也可称为影像替代。屏幕上的世界不过是一个假定的真实世界,屏幕上的现实,不是现实生活本身的,而摄像机作为现实与影像之间的中介,它实现了人类用逼真的模拟品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巴赞强调影像还原现实,他认为电影具有任何艺术都不具有的反映现实的优势,因此电影应该成为现实主义的影像表现,为人们展示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真实景象。他说道:“摄像机摆脱陈旧的偏见,消除了我们的感觉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用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
  二、纪录片的真实是人创作出来的真实
  纪录片《幼儿园》虽然以旁观者的眼光记录了孩子的生活,但表现的却是一个“大人的世界”。镜头里面的孩子拽着大人的衣角看着别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声嘶力竭,似懂非懂的脸上写满了莫名的表情,也许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心算着数学,练习着“八百标兵”的顺口溜,他们有的时候会因为能力不足而答不上来,有的时候偏着脑袋却说出了比大人还要专业的答案。穿插于片中的各条线索互相交错,看似杂乱,细细品来,却能够体会制作者的用心,场景的跳跃转换铺陈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生活画面。这种剪辑方式,正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展现。而无论场景变换多么频繁,作者始终是围绕着“人”这个主题来讲述,始终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人的命运。
  有人说,纪录片是什么,纪录片是“等”来的真实,是发现的艺术,是作者对被记录者人生的感悟,是最主观和客观的纪录。这种对人和现实世界的探索,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思维,这种哲学思维无论在观众心目中留下的最终答案是什么,都毫无疑问是深刻的,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来说,寻找和把握这种人与人心灵的契合,突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创作优秀纪录片的前提。
  三、纪录片的真实存在着人对事物的不同理解
  纪实不是真实,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真实性”基础之上的,它的首要特征就是“真实”,没有了真实,纪实也成为无源之水。纪实美作为表现手法和技巧方式,纪实充满了浓厚的主观色彩。在拍摄纪录片,创作者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去挖掘真实事件的本质原貌,客观地再现生活,通过创作者对主题判断,素材的选择,镜头的运用,编辑的取舍,又经过个人主观艺术思想的整合等一系列的加工创造,直接阐发出对生活的体悟。摄影器材的介入,只是将事物通过物理原理将其储存起来,荧屏展现出来的影像经过拍摄者的加工与创造,是将原有的物理事物通过某种形式展现给观众。
  由于创作者的思想认识、审美情趣和创作出发点的不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都会对题材形成不同的判断依据和选择标准,以至于出现了同一故事题材,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比如说,2005年央视热播的《新丝绸之路》和NHK的《新丝绸之路》,同一故事题材,表述方向却是完全不同。前者选择了描述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发掘记录和扩展,更具考古价值,后者而采用的是纪实手法,更多展现了西安这座城市今天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说两个《新丝绸之路》版本其中的某一个脱离了真实,只能说两版《新丝绸之路》的创作者以各自的主观思想为引导,截取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卷,反映了不同时空的真实生活片段。
  四、纪录片的真实是存在着创作人对真实的一种超越
  “艺术真实的标准是艺术形象同被反映事物之间的符号和适应程度,是一种社会实践”。艺术真实是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创作过程的成效取决于艺术家的才能、世界观、政治立场等个体因素。在真实生活事件内容,选择性真实的基础上,创作者会通过自身的人生体验和艺术创造,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创作出一个艺术作品的世界,从而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本质与真谛、引起普遍关心的、有审美意义的一面,体现的是纪录片的艺术真实。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发展一般都是线性的,但是观众在欣赏一部纪录片时,希望看主线清晰、有起伏、有细节、有高潮的纪录片。到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高潮的纪录片,这就需要我们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对真实镜头进行艺术再创作。纪录片《往事歌谣》记录了王洛宾的人生历程、情感纠葛与艺术成就,创作者以追忆往事的情感流程来控制节奏,穿插进一段段歌谣以及他大波大澜的云游经历,同时适应了观众欣赏的情感接受,形成了张弛有致的节奏,最精彩的是声音剪辑形成的节奏,使王洛宾的认识历程、情感历程、艺术成就也随之得到完美表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即使是平凡的生活故事也会引起人们的情感振动,因为它投射了观众的情感。纪录片是沟通人与人的情感与思想的,它不是专门作为科学研究的学术纪录片、专为重大政治活动而摄制的历史档案或专题性编辑纪录片,而是指以小人物为观照对象、灌注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理解的艺术媒介。我们知道,生活故事中包含着生命最普遍、也最真切的情感形式,包含着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纪录片创作者在众多真实故事生活题材里,提炼出具有代表拍摄对象的个性特征,捕捉创作者最想要的东西,通常也是观众感兴趣的所在之处。
  参考文献:
  [1].埃利克·巴尔诺 著,《世界纪录电影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2].方方 著,《中国纪录片发展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3].单万里 主编,《纪录电影文献》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迈克尔·拉毕格著,《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希拉·柯伦·伯纳德 著,《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6].陈学礼 著,《民族志电影的民族志》 民族出版社,2015.
  [7].王竞 著《纪录片创作六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受西方哲学传统影响,加之面对“工人不革命”这一新的历史困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主体”这一问题,那么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主体的研究有哪些共同出发点和不同点呢?以下主要着眼于“主体”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的新视域和新理解,结合其主要思想和文本,梳理出相似点与不同点,尝试将其进行分类,力图找出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潮中看似纷繁复杂却有某种一致性的理论逻辑,
期刊
【摘要】:国家环保总局、央行等相关机构组织联合制定推出的绿色信贷的办法及地方环保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的处理细节和行为准则相对较为简陋,制度性和技术性问题突出,不能够形成信贷手段引导促进环境保护行为、规制约束环境违规行为的强大优势。所以,广大社会有强烈需求从法律层面系统研究与绿色信贷有关的制度,严格把关融资资格审查,加强向高耗能、高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提供融资的限制。最后总的来说,我国应当更新商业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机动车都会投保交强险和第三者商业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承保的保险公司会在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并不是无条件地完全承担被保险人依法应当支付的赔偿金额,其中无证驾驶被保险车辆的,属于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因而,准确认定无证驾驶的行为方式便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第三者商业责任险;无证驾驶;意愿;行为  这是发生在2015年5月26日的一起案
期刊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先民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习惯法。这些习惯法具有十分广泛的约束力和制约力,能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同。正是这些朴实的习惯法,对先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规范调整的作用,促进纠纷和矛盾的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的习惯法及其司法适用不管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已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是
期刊
【摘要】:纪录片是纪录真实世界的人、事、物的一种电影形式,它的本质属性是“真实”,在纪录片的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叫“真实电影”的时代。纪录片的发展是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展现真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慢慢地将非真实性的因素去除,将真实情景托付给冷静客观的观察者--摄像机。从美学角度讲,纪录片真实性要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纪录片《黎明》就是取材于三个普通劳动者,分别是:早点小贩、校园清洁工、公交
期刊
【摘要】:2015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其中对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作了多方面详细规定。本文拟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落实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程序构建  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检察机关认为行政主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期刊
【摘要】:《宪法》第125条规定了被告人的获得辩护权,这一规定奠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而该权利的实现关键在于被告人能够获得律师的有效辩护。实践中该权利的实现存在阻力,应从宪法层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律师;有效辩护;人权;基本权利   自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涉及人权保障的研究层出不穷。“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1]被告人的获得辩护权依法得到
期刊
【摘要】:孤儿作品是指在著作权保护期内,需要使用却无法找到著作权人的作品。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对“孤儿作品”的法律规制,但是孤儿作品的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孤儿作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著作权的自动产生方式、数字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作者信息不明确,公众著作权意识不够等。  孤儿作品的核心问题是使用问题。由于孤儿作品著作权人的身份信息或所在地情况不明,因此使用人很难通过直接对话或者进行协商的方式与著作权
期刊
【摘要】:我国《公司法》自颁布以来针对公司行政强制解散进行过多次修改,使公司行政强制解散制度渐趋完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行政强制解散制度中国家监督管理与公司自主经营管理之间矛盾的内在缘由、外在表现等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并通过对我国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得出立法上的缺陷,并根据上述探讨提出对我国行政强制解散制度修改完善的建议,希望能为其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司强制解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损害,在法律上包括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损害赔偿之诉,其请求权基础可以为违约亦可以为侵权。传统的合同法理论一贯主张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不可扩展到违约责任之中。然而随着经济与法律的发展,为更好地保护受损害一方的利益,英美法学界早已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一传统原则,允许受害方在例外情况下可在违约之诉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在中国大陆亦有一批以崔建远先生为首的学者提出主张“精神损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