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

来源 :学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语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代替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因此,许多学者、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已不满足对教学语言的内涵和本质的研究,而开始对教学语言的外延,即教学语言的类型、特征和技艺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语文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位历史老师,他的语调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当时的历史课一般总是安排在下午,要知道下午总是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但是,只要是上这位老师的课,全班不仅没有人趴在桌上偷懒,反而各个精神。原因到也不是他讲课特别精彩,而是他的语调真的可以用抑扬顿挫来形容。每当你觉得自己要走神的时候,这位历史老师总是用突然的高昂,或者是突然的低沉把你从走神的边缘拉了回来,想不听都难。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也相当明确。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我们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
期刊
【摘要】目前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自学;思维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
期刊
【摘要】本文列举了化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并且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以此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化学课;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始,它起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乐学”状态。  一、设疑导入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疑难,造成悬念,启迪思维,诱发兴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知识殿堂。  讲盐类水
期刊
【摘要】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以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开始放缓,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更加强调质量。民办高校应该苦练内功,赢得公众的支持。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就如何改善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优化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     1982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中华社会大学诞生,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艺术的提问,可以引起较强的课堂反应,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一个直板枯燥的提问,会令学生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沉闷,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导"好一节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需要注意"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提问交流、习题训练、多媒体的运用等"各种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期中课堂提问交流环节是师生交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
期刊
【摘要】语文的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对教师来说,总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对学生来说,也是成绩难上升,好像就是那么回事:说不懂吗,是母语,天天在用;说懂吗,难以说出个子丑寅卯。  【关键词】对联学习;语文教学     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领悟,积累、运用而逐渐上升,若要大量阅读就必须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气象学实验是《气象与气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气象学实验主要集中在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方面,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在实验教学环节探讨开设自动气象观测、现代气象资料整理和使用以及电子化试验报告等实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气象与气候学;实验;改革与实践    《气象与气候学》(以下简称气象学)是师范院校地理学、林业院校林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要求系
期刊
【摘要】笔者采用开放式调查形式对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概况及读写任务辅导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然后再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希望经过本调查,笔者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情况、课堂感受及不足之处,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写作;问卷调查    “读写任务”(任务型写作的一种)是广东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之一,写作的平时训练和辅导与高考写作得分有密切
期刊
【摘要】本文就农村政治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提出了政治教学的几项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中学教材的改革为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课程改革后的政治教材与课程改革前的旧教材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关键词】学习内动力;激发兴趣    一个人要想做好某一件事,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