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的困惑及走出困惑的途径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少慢费差"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小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方式,笔者试谈谈语文教学中该活动方式的意义及要求。
二、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有了戏剧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就要回过头进一步学习所要改编的课文。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改编课文成剧本,还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因为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家。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三、编演的步骤及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1、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在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做法,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2、选
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选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因为初小学生语文实践水平较为有限,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3、读
要改编课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二是读所要改编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4、编
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应让学生明确:(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5、演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3)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初小学生编演课本剧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满意度不高,欠缺之处必然极多。但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并且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较显著,故把自己对此活动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提出来与同道探讨。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少慢费差"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小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方式,笔者试谈谈语文教学中该活动方式的意义及要求。
二、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有了戏剧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就要回过头进一步学习所要改编的课文。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改编课文成剧本,还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因为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家。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三、编演的步骤及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1、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在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做法,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2、选
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选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因为初小学生语文实践水平较为有限,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3、读
要改编课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二是读所要改编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4、编
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应让学生明确:(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5、演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3)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初小学生编演课本剧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满意度不高,欠缺之处必然极多。但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并且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较显著,故把自己对此活动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提出来与同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