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对“语文”的内涵作过如下的阐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的“语”,不是指死的语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运用的活的“言语”,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语;“语文”的“文”不是死的,孤立的文字,也不是狭义的“文学”作品,而是指应用于日常书面交往的书面言语;而且口语还是书面言语的基础、根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口语交际能力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一样,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说到口语交际,实在是不太好组织教学。因为相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来说,组织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在有点困难,原因有二:其一、对与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二、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很难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基于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我们还是要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通讯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频繁,这就必然会对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加迫切和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儿童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关键期,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越的、能够学到更为规范、准确、生动口语的环境与条件,让他们在口语交际中真正学会口语交际,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那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没有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自然不会有交际能力的形成。所以,老师们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交际的愿望和热情。交际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来实现,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营造,更为重要的是尽力开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际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际机会。
比如: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交际的内容是: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在我们班里正好有一位孩子,由于小时候的一次大病,手脚不太方便。于是在不伤害这位同学自尊心的基础上,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谁最需要大家的帮助,为什么?然后,我又请孩子们想想,在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为他提供怎样的帮助?同时请这位孩子对大家提供的帮助给予相应的反馈,可以是感谢,也可以婉言拒绝。最后,我又请一位小朋友带上眼罩,在教室里走上一圈,当他碰上障碍物时,大家可以提醒一下,也可以站起来扶一把,扮演盲人的孩子也要做出相应的回答。这节课不但让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口语交际练习,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文明礼仪课,效果奇佳。另外,请孩子们主持有关的班会,充当导游员,组织小组活动,排演小节目等,只要能让他们“说话”,与别人打交道,就要让他们进行锻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的主人。
2、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功能
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意典型的示范作用,这是由我们的教学对象所决定的。低年级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在生长发育期。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做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都是从示范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所以,做出个样子给学生看,让他们学,常常是最为有效的指导。比如,语文园地三中的《我们去“旅游”》这块内容,可以先做好一些风景名胜的PPT,如天一广场的、月湖公园的、东钱湖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奇石的、上海的、北京的等等。接着老师扮作导游,孩子们作为游客,通过PPT游览其中的一个地方,要求老师扮演的“导游”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特别是景点介绍时要注意语言准确,说话流畅。作为游客的孩子们则要对“导游”小姐的服务表示感谢或赞赏。有了这样的示范后,把四大组学生看成是四辆游客乘坐的大巴,每辆“大巴”推选一位同学担任导游,分别带领大家游览自己感兴趣的风景名胜。这时课堂上欢歌笑语,孩子们兴致勃勃,直到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最后,建议把这样的活动进行课后延伸,课间学生们还会饶有兴趣地开展“导游”活动,带着自己的朋友们去游览“美景”呢!当然,这样的示范也可以由学生来担任,大家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法在开展《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有趣的动物、植物》这两个板块的口语交际时,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大家不妨试一试。
3、 重视激励性评价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兴趣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和动机,有兴趣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情境的营造和老师同学的示范作用以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激励”。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老师们经常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不挑剔,更不能挖苦;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语言和交际时的语气、态度进行重点指导,用诚恳的态度,善意得体的语言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交谈,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4、 注意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我们要特别注重下面三种交际习惯的养成: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是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因此在口语交际中要督促学生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来进行交际,而不是用方言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特别是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词语是否符合普通话要求,语法是否规范,都是在一说一听中一闪而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过硬的普通话基本功,具有敏捷的思维,迅速捕捉学生的语言信息,快速做出判断分析,及时加以指导。
2) 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倾听,也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必备的基本素养。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弄明白,才能对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这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口语交际必备的习惯。如果没有听清楚就发表意见,那是鲁莽;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那是不礼貌;至于答非所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那更是一种浅薄。这些都是口语交际的大忌,为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听后复述要点,口述故事等不同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 学习礼仪,逐步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而且要把这一要求贯穿口语交际的始终。像上文中提到的,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如果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婉言拒绝,而不能随便拒绝,更不能粗暴对待。
4)重视合作,发挥小组互助作用。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會因为组织的原因,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孩子们吵吵嚷嚷,不知所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首先,要分好合适的小组,小组中人员应该动静搭配,能力协调,并有一两个孩子能起到领袖作用。其次,要经常训练小组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的行动要求,如:小组合作时的音量要求,组员间的合作礼仪,组员的分工合作安排……最后,要关注小组汇报的效果和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孩子在交际的情境中,语言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说到口语交际,实在是不太好组织教学。因为相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来说,组织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在有点困难,原因有二:其一、对与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二、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很难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基于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我们还是要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通讯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频繁,这就必然会对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加迫切和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儿童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关键期,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越的、能够学到更为规范、准确、生动口语的环境与条件,让他们在口语交际中真正学会口语交际,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那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没有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自然不会有交际能力的形成。所以,老师们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交际的愿望和热情。交际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来实现,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营造,更为重要的是尽力开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际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际机会。
比如: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交际的内容是: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在我们班里正好有一位孩子,由于小时候的一次大病,手脚不太方便。于是在不伤害这位同学自尊心的基础上,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谁最需要大家的帮助,为什么?然后,我又请孩子们想想,在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为他提供怎样的帮助?同时请这位孩子对大家提供的帮助给予相应的反馈,可以是感谢,也可以婉言拒绝。最后,我又请一位小朋友带上眼罩,在教室里走上一圈,当他碰上障碍物时,大家可以提醒一下,也可以站起来扶一把,扮演盲人的孩子也要做出相应的回答。这节课不但让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口语交际练习,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文明礼仪课,效果奇佳。另外,请孩子们主持有关的班会,充当导游员,组织小组活动,排演小节目等,只要能让他们“说话”,与别人打交道,就要让他们进行锻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的主人。
2、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功能
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意典型的示范作用,这是由我们的教学对象所决定的。低年级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在生长发育期。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做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都是从示范开始的,模仿是学习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所以,做出个样子给学生看,让他们学,常常是最为有效的指导。比如,语文园地三中的《我们去“旅游”》这块内容,可以先做好一些风景名胜的PPT,如天一广场的、月湖公园的、东钱湖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奇石的、上海的、北京的等等。接着老师扮作导游,孩子们作为游客,通过PPT游览其中的一个地方,要求老师扮演的“导游”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特别是景点介绍时要注意语言准确,说话流畅。作为游客的孩子们则要对“导游”小姐的服务表示感谢或赞赏。有了这样的示范后,把四大组学生看成是四辆游客乘坐的大巴,每辆“大巴”推选一位同学担任导游,分别带领大家游览自己感兴趣的风景名胜。这时课堂上欢歌笑语,孩子们兴致勃勃,直到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最后,建议把这样的活动进行课后延伸,课间学生们还会饶有兴趣地开展“导游”活动,带着自己的朋友们去游览“美景”呢!当然,这样的示范也可以由学生来担任,大家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这种方法在开展《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有趣的动物、植物》这两个板块的口语交际时,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大家不妨试一试。
3、 重视激励性评价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兴趣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和动机,有兴趣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情境的营造和老师同学的示范作用以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激励”。任何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老师们经常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不挑剔,更不能挖苦;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语言和交际时的语气、态度进行重点指导,用诚恳的态度,善意得体的语言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交谈,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4、 注意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我们要特别注重下面三种交际习惯的养成:
1)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是我们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因此在口语交际中要督促学生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来进行交际,而不是用方言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特别是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词语是否符合普通话要求,语法是否规范,都是在一说一听中一闪而过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过硬的普通话基本功,具有敏捷的思维,迅速捕捉学生的语言信息,快速做出判断分析,及时加以指导。
2) 学会倾听,逐步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倾听,也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必备的基本素养。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弄明白,才能对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这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口语交际必备的习惯。如果没有听清楚就发表意见,那是鲁莽;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那是不礼貌;至于答非所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那更是一种浅薄。这些都是口语交际的大忌,为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听后复述要点,口述故事等不同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 学习礼仪,逐步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礼仪,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而且要把这一要求贯穿口语交际的始终。像上文中提到的,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如果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婉言拒绝,而不能随便拒绝,更不能粗暴对待。
4)重视合作,发挥小组互助作用。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會因为组织的原因,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孩子们吵吵嚷嚷,不知所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首先,要分好合适的小组,小组中人员应该动静搭配,能力协调,并有一两个孩子能起到领袖作用。其次,要经常训练小组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的行动要求,如:小组合作时的音量要求,组员间的合作礼仪,组员的分工合作安排……最后,要关注小组汇报的效果和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孩子在交际的情境中,语言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