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然而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四、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五、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
  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作者联通:725800陕西省白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着眼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纵观目前的英语教学,虽较前有较大的改观,但是“教师讲,学生听”依然是较普遍的课堂模式。扭转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状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参考式、交流式教学,关键就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教学观念上进行角色更新    学生喜欢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英语教学课堂模式。
期刊
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中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精心设问,引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小学生身心特点,自觉地选择利用各种媒介,如环境、气氛、事物、艺术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有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所设的问题情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以达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它有很多优点。语文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不言而喻。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指的是对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人格上的要求,作为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基本水准。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此,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积极性和追求。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
期刊
俗话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幼儿教育事业是良心的事业”。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的去带孩子,教育孩子,用良心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爱永驻我们心田。每一位老师都喜欢自己班里的孩子,经常为他们点滴进步感到高兴,也为他们的缺点生气。而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有时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或违反教育原则,可如果听之任之,常规又得不到发展,从而增加了工作的困难性。怎样才能很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呢?关键在
期刊
在“世界微笑日”来临之际,很多城市的“文明办”纷纷举办“迎奥运,向他人微笑”主题活动。据主办者说,微笑正在远离青少年,有资料表明:超过二分之一的中小学生表示平时很少微笑。感慨之余,就想到了学生不会笑、不爱笑,难道与教师不无关系吗?  据生物学家说,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会笑的动物。心理学认为:“笑,不仅是一种情态,更是一种心态,它是自由意识与相应智能的结合。”所以,笑可以使人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微笑看
期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就必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么该如何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要提高父母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父母和教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直接影响着未成人品德的形成。一对父母影响着自己的后代,一个教师则影响着一群学生。可以设想一下,如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以识字量的多少为前提条件的,识字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时期。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期明确指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自主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