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1、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二)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四)如何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1、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二、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二)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四)如何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