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补白,丰富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z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乘除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利用抽象的符号工具,来直观展示算法,深入剖析算理,通过横纵的联合沟通,达到对知识体系重构的目的。并且以此课例,抛砖引玉,阐述如何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于“空白”处补白,于终点处延伸,让数学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合沟通;重构体系
  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乘除法知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少钱”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积在百以内的口算乘法,它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达到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需要多少錢”呈现了一幅海边游泳用品商店的情境图,图上有各种游泳用品的名称和价格。教材首先借助人民币这一实物模型,沟通了实物模型与算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引入“点子图”和“表格”两个工具来进行乘法的直观运算,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法。当学生理解了乘法算理,就能逐步脱离对直观的依赖,直接运用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达到算法运算的阶段。
  但是,教材只给我们呈现了浅显直观的内容,远不够作为教师课堂传授给学生的全部内容。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教材内容、学生思维的空白处,适时地补白、延伸,将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饱满而有张力。
  一、重构示图,揭示算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材正是在这种情境下,出示第一个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材呈现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借助已经学过的加法,通过连加“12 12 12”来得出结果;一种是借助人民币模型,得出“10×3=30”,“2×3=6”,“30 6=36”。
  教材把这两种解法分开呈现,教师如果只是照着书上这样来教,未免太肤浅,没有抓住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其实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深入观察,就能发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这样,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人民币模型,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算理,体会位值原理,直观易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计算方法。
  二、设问补白,理解算法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直观模型,初步掌握 “12×3”的算法。对小学生来说只是第一步,如何把生活中的直观模型,抽象成符号,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中原理,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于是,教材出示了第二个问题:“淘气和笑笑是这样算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点子图和表格,指导学生看懂淘气和笑笑如何借助这两样工具来进行乘法运算是关键。在左边的图例中,淘气把“12×3”的点阵平均分成两部分,使之可以用表内乘法分别算出两部分结果,再用加法“合”起来得出结果。
  这只是抛砖引玉,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多种分解方法,如:
  把两位数乘一位数,分解为表内乘法和加法的组合,这种化新知为旧知,是数学“转化”的思想。
  除了点子图,教材还出示了格子图这个工具,帮助学生认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把12看成10 2,分别乘3,再把积相加。
  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模仿着圈一圈、填一填、算一算,那就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作为教师,应该能够在关键处进行适时补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填表格计算的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可以进行怎样转换?
  小结时,让学生思考:淘气和笑笑所用的两种不同的算法有什么异同点?让学生明白,原来点子图和表格式的算法也有相通之处!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小结两种算法共同点:把一个整体“分块”求积,再求各个积的和。
  三、横联纵合,融会贯通
  不管是借助直观模型、抽象符号,对算法进行直观展示,还是对算理进行深入剖析,教师的教学都是块状的、碎片化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孤立的、点状的。如何让这些孤立的、点状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横联纵合,找到沟通知识的纽带,使学生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因此,教学进行到这里时,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刚才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回顾,通过一个个的,把各个知识点打通,讲清算法,理清算理,融会贯通,同时,又呼应了课题“需要多少钱”。
  至此,学生头脑中的“?”会变成“!”。对于进入下一阶段“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求一只小皮艇多少元?”的巩固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材是静态的,是通过几幅图、几个问题串,来表达编者的很多意图,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在教材“空白”处适时地补白,适当地延伸,让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362011)
其他文献
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充分运用自身智慧,巧妙抓住丰富的生成性资源,从而灵动激发学生智慧,最终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共同享受学习快乐的课堂。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秀花的一节公开课“面积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到教师如何左右逢源、信手拈来、适度拓展地“教”,学生又是如何激情高涨、欲罢不能、灵动生成地“学”。现将一些精彩片段稍作整理,以供分享。  一、挖掘教材,拓展新知“广”度,触发“兴趣
微,第一天  感谢,引领微教育行动牵头人彭校长。  感动,一群真实的生命,在光的指引下,不断健康成长。  感激,感激自己,还有一丝坚守教育之本的勇气。  会议时间仅五分钟,刚好。  像当年闹革命时,无党人士找到组织一样的感觉,呵呵。  尊重教育,尊重学生,也尊重自己。  一起来  我猜想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会缩到学习的背后,待到来年春天再吐芳香。事实上,非也。我赶到学校的时候,他们已经排好队。我暗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项目情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初步学会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计算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整个规划参观路线的活动,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在投票、规划路线环节中学会理性的选择;在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密切合作,共享思
临近寒假,空气中弥漫着期末考试的味道,还有春节来临前的期待与甜蜜。教学楼缓缓陷入沉寂,而我,在翻阅完本学期最后一篇“心桥随笔”后也要离开。我略一凝神,在曾清的软面抄上写道:  “孩子,上苍听到了你的祈求,兰老师同意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时间找她重考吧!”  曾清,个儿不高,面容清秀,他在随笔上诉说起他的苦恼:  “今天,我们的音乐进行了考试,考试前好紧张啊,我对自己的表现一点都不满意!兰老师给了我们
我们要算出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很多难以量化。但一个基本判断大致是准确的:要想养好一个孩子,需要付出越来越高的成本。这源于,教育这种社会性资源也是分配不均的,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迫使人们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去获取这些资源。  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基本市场化,但要算出生活成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栏作家李俊就曾写道,中国有一些东西表面看起来便宜,但
【摘 要】数数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认知活动。通过数数活动,以数形结合为基础,借助正方形图、数轴、米尺等素材,在图形中“数小数”,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感悟小数与整数的联系,直观感知一位小数即十进分数,体会数的本质。  【关键词】数数;小数意义;数形结合  【课前思考】  小学阶段,有理数范围内的小数可以看作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是按照十进制位值原则写成的不带分母形式的十进分数。在整数的十进
容老师的一课《卖油翁》从诵读开始,先用听的方法检测一下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水准,接着通过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并在此过程中予以评价、指导,最后教师示范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诵读水平达到准确、流畅的程度。接着以提问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句子,这些文言句子包含着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比如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第三步是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重要知识点还原到文言文当中去,把白话文句子翻译成文言句子,
【摘 要】把教材作为解读对象,教师要基于成人、教师、学生三种眼光来吃透教材。教材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图文细节,无不蕴含着编者意图及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养成研读教材的良好习惯,读懂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读懂教材明晰教学策略,读懂教材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实现“用教材教”的基本课程理念。  【关键词】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把教材作为解读的对象,教师要基于三种眼光。第一种成人眼光,
【摘 要】“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容易出现教学手段受限制、课堂氛围僵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教师可以参考多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教材在内容编排、情境创设与应用和核心句式三大环节进行比较,吸纳其中精华为课堂所用,并可尝试设计数学情境创设生动、课堂细节把握到位、练习层次丰富的课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  一、问题缘起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带2005级时,班上有个女孩子非常优秀。不幸的是,读初三时,她得了红斑狼疮。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而且这种病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并不能根治。她是普通农家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医生委婉地告诉她父母,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希望他们要有心理准备。  这话一说,她父母就觉得治疗也是白花钱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