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特征抓手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点阐释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最能够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本大题分值重(20到25分),主观性强(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分析综合”中的第二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本考点要求考生: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二、典型题例
  例1.2006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4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
  例2.2007年江苏卷《麦天》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到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例3.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
  例4.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三、技巧点拨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基本以散文和小说为主,所以对这两种体裁的基本特征要透彻了解。以小说为例:比如回答小说鉴赏题,自然要对小说文体知识即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的构成要素、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等作个回顾温习。其次,要认真读文本,搞清文本所写主要人物是谁,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什么社会现实,揭示什么社会本质,表达作者什么态度和感情倾向;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有什么个性特点和优秀品质,有什么社会意义等,并对文本自然段作出标记。第三,要快速阅读设题,在文本中找出相对应的区域。第四,认真按设题要求(不要忽略设题中的任何一个小信息)或把原文“照抄”或把原文进行“整合”或“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答即“自撰”,只要看清问题,找准对应区域(某段或全文),一般都可答出基本要点来。至于用语的准确度,全看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总之,对表达技巧类的考查不外乎三个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产、议论2、修辞手法:主要考查比喻、拟人、反语、反复、双关、对比等3、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等。回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能积极记忆部分常见手法的作用和术语,并在考试时结合具体题目对照应用。
其他文献
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改变学生“无米下锅”的现象,就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多听、多看、多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创设表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来充实作文内容,同时要善于抓住作文的契机,丰富作文的题材。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有说不完的写作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丰富而充盈,真正做到了“活色生香”。  一、引导多听多看,找寻创作源泉  作文的素材来自于生活,生活就是写
【摘 要】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关键,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教学活动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新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有效培养。新课标充分展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
“花儿”,盛开在西北大地的一朵娇妍的民歌奇葩,野芳幽香,浪漫迷人,旋律动人,韵味独特,歌词淳朴清新,蕴含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独特而珍贵的艺术价值。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地带,历来有传唱“花儿”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地方资源,让“花儿”进校园,发掘西北“花儿”的教育功能,让“花儿”民歌在校园绽放。  一、“花儿”进校园,是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生动形式。  “
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做些抛砖引玉式的探讨。  一、尊重培养个性,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和分析角度常常不同,因而思考和理解的结果也就往往因人而异。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对于同一则语言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是多姿多彩,不一而足的。汉民族语言特
人类认识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上,小学课本的插图明显多于中学。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的“图示”,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训练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从无意识的信手涂鸦到有意识的运用“图示”,深切的感受到每当这个时候,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好奇心最强,兴趣最浓
心理异常者更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干预与影响,诸如为了自己曾经的“犯罪”而忏悔,千方百计想去赎罪,由此构成自虐心理的一类源头。对于感性的人,特别是广大女性,更可能会因为认知偏差,成为她们的一大心灵毒瘤。  在铁凝的作品《大浴女》中塑造了一个对自己所犯的罪行,耿耿于怀,长时间难以释怀的形象——尹小跳。尹小跳因为自己曾有过的杀人念头,在尹小荃堕井后,受到莫名的“罪行”长期缠绕,难以摆脱,希冀赎罪而痛苦不堪。
现在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公字,让我不思考就说出它的意思,那我一定会说公就是雄性的统称,还有就是公平公正的意思。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解释并不完整。  朋友之间有人玩游戏,偶然之间兴趣大来,在朋友跟我大谈特谈游戏之时,我便顺口问了他的ID,名称非常简单,就叫做公子。一般来说,“公子”这个称呼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但是,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习惯称呼男生为公子了,在清代,公子这个称呼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例
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就相关教学内容提问,学生回答错误,偏离了教师的规定预设,教师宣布学生回答错误并直接说出事先设计的正确答案。例如,下面是某教师上《故都的秋》一文时与学生之间的问答:  师:“驯鸽的‘飞声’与驯鸽的‘叫声’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生1:“‘叫声’太直白了,不如‘飞声’含蓄委婉。”  生2:“区别不大,看不出来什么不同。”  生3:“用‘叫声’太难听了。”  生4: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项的要求,有一条内容始终居于首位,那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各种阅读方式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  随着学生阅读要求的提高,除朗读外,其他阅读方式如默读、略读、浏览等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这些阅读方式较之朗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间短、速度快。这种优势随着阅读任务的增多也愈发显得明显,于是朗读便随着学段学龄的增高逐渐退居了二
有人认为魏书生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也有人说:“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些不仅仅是对魏书生的褒奖,更是给我们为师为人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有幸悉听他三个小时的讲座,感觉如同弹指一挥间。他那极富感染力的讲演,深深地渗透着一位平凡人的不平凡的魅力。一次教师间的心灵对话,似乎激活了多少教师内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