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这学期录制微课、准备微课讲座等实践活动中,对“三微”微课题、微技术、微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并归纳了个人的经验总结。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薄分析和归类,并结合仅有的知识对其问题提供简单的解决措施,以便今后实际操作更加明确化、规范化,对“三微”思考方面更加深刻化、具体化,为个人对“三微”学术研究提供更加指导性、方向性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三微” 认识 措施
“三微”是指微课题、微技术、微课程三个方面内容,共同特点就是“微”,课题“微”则要求研究问题小,立足点要低,研究周期短等标准;技术“微”泛指微视频、微信、微博等快捷信息技术;课程“微”要突出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小等特性。
一、现况分析
(一)微课堂定义模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发布技术、传播内容、获取途径逐步趋于快餐式发展,云计算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改变了信息化教学的环境,课堂的翻转让我们最先认识了微课程,微课的制作则需要微技术的支持,微课题的应用更多在教研活动中体现。
制作微课的时候发现,虽然老师们都了解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但是录制的课堂是一节完整课中间的一部分,画面杂乱,干扰信息多,声音环境嘈杂等很多问题出现,视频环境要求是微课堂的关键,干净有效的视频内容是微课堂的重点,保证视频画面的精准出现是微课堂的视频基础。
(二)微技术应用匮乏
很多教师对微技术认识太过片面,认为带“技术”两个字的工作相对复杂,不愿尝试去做。其实一部手机就是微技术的工具,手机录制视频只需要一个手机支架,简单录制,简单编辑都可以在手机上面操作,只是大家的畏惧情绪阻碍了发展性的思维,有很多方便傻瓜式的编辑软件,比如:小影、inshot等,操作相对简单,效果相当出彩。
(三)微课题重视不够
微课题的申报比较容易,内容较简单,过程不太长,但是微课题正是教学中实际面对的困难,需要着实解决的疑难问题,只有经过研究讨论才推到这道高墙,铲除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铺平整教育教学中的崎岖险道。
课题研究优化了教与学的方法,抓住教的重点,提高学的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有助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研究不是虚假式任务,不是规定性行为,而是源自教学实践,针对性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无疑能填充教学漏洞,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二、措施方法
(一)理清思路,准备充足。
微课堂在拍摄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充足,做细致。那么微课堂准备工作究竟要做哪些呢?第一,制作脚本设计。微课脚本是微课的核心所系、灵魂所在,微课堂教学有顺序,镜头拍摄也有顺序,将教学每个镜头用序号形式做好备注。备注内容要清楚明晰描写此镜头的时间、画面、解说词、音乐背景及镜头运动方式等信息,信息的详细不仅帮助老师理清教學思路,也为拍摄者提供明了的拍摄思路,减少拍摄过程中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下的动作重复,避免不恰当言语的错误出现。第二,调整教学状态。微课堂拍摄要求教师话语言简意赅、动作干净利落,切入知识点迅速,讲授线索流畅,课后小结快捷,利用较短时间展现课堂亮点、重点、难点。面对镜头表现要自然,带着高昂的情绪,调动镜头前的受众心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引起学生的互动。第三,调试拍摄设备。微课堂录制之前需要对摄像机白平衡、曝光率、画面质量、收音效果、机位架设等事项进行详细调试,确保在录制时不因硬件设施而打断教学过程,影响微课效果。所以设备调试是整个过程不可疏忽的技术要求,是拍摄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二)无畏技术,勤练实操。
微技术虽然是技术活儿,但是“微”的性质便是为大众操作而设置,编辑简单、操作容易、输出便捷的使用特点正是微技术流为广传的突出点。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应更紧改革创新的步伐,勇于面对新科技带来的挑战,更新教育新理念,变换教育新模式,掌握教育新手段。
然而微技术的掌握在于平时实际操作,着手练习。一部手机就是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就是一个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带给大众制作短视频的兴趣,刷看抖音、火山等15秒短视频成为生活餐后娱乐的活动,而微课堂录制视频也是同样的简单。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视频编辑app就是一节微课制作的技术配备,其中较难操作的便是编辑软件。但是在新媒体新时代的今天,教育相关部门也为老师们做过众多微技术培训,技术的掌握重在实操上面,要想熟练玩转视频编辑软件还需要不断去操作练习。
(三)抓住重点,反思总结。
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在一次次研讨中去弥补缺失之处,教学研讨活动同样是教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微课题针对典型案例,面对中心问题,在有限时间内,采用结题归纳的方法,来追求疑难问题的解答等,这些特性看似简单的课题想要有出彩的亮点也需要花费心思做研讨。小、活、实、短、平、快是微课题六大特质。小,研究问题小;活,研讨方式灵活;实,选题务实;短,研究周期短;平,符合教师专业水平;快,研讨见效快。
如何应对微课题这些特质?第一,抓住核心,凸显价值。微课题往往着眼于日常教学活动,要锁定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经验,留心记录,及时反思,对繁多的教学经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第二,跳出范围,阔大推广。众多教学经验是在特定教学情境、固定教学问题下产生的,当做对面微课题研讨时,应跳出当时的教学环境,联系更广阔的教学范围,将研讨的结果放置到普遍的教学环境中去。第三,寻求理论,作出解释。微课题研讨虽然问题小,但是依旧是研究的过程,当然是不能缺少理论的支撑。知识论、学习论的解释让研讨结果更具说服力,文献、数据的佐证更有论述性,结合典型的实际案例,详细描述、深入解析,从而充分体现学术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美诠释着课题的内容。
最后,“三微”内容繁多,本人只做了浅薄的分析和总结。对“三微”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摸索,在多次尝试中去总结,在反复更新中去提升。
关键词:“三微” 认识 措施
“三微”是指微课题、微技术、微课程三个方面内容,共同特点就是“微”,课题“微”则要求研究问题小,立足点要低,研究周期短等标准;技术“微”泛指微视频、微信、微博等快捷信息技术;课程“微”要突出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小等特性。
一、现况分析
(一)微课堂定义模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发布技术、传播内容、获取途径逐步趋于快餐式发展,云计算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改变了信息化教学的环境,课堂的翻转让我们最先认识了微课程,微课的制作则需要微技术的支持,微课题的应用更多在教研活动中体现。
制作微课的时候发现,虽然老师们都了解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但是录制的课堂是一节完整课中间的一部分,画面杂乱,干扰信息多,声音环境嘈杂等很多问题出现,视频环境要求是微课堂的关键,干净有效的视频内容是微课堂的重点,保证视频画面的精准出现是微课堂的视频基础。
(二)微技术应用匮乏
很多教师对微技术认识太过片面,认为带“技术”两个字的工作相对复杂,不愿尝试去做。其实一部手机就是微技术的工具,手机录制视频只需要一个手机支架,简单录制,简单编辑都可以在手机上面操作,只是大家的畏惧情绪阻碍了发展性的思维,有很多方便傻瓜式的编辑软件,比如:小影、inshot等,操作相对简单,效果相当出彩。
(三)微课题重视不够
微课题的申报比较容易,内容较简单,过程不太长,但是微课题正是教学中实际面对的困难,需要着实解决的疑难问题,只有经过研究讨论才推到这道高墙,铲除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铺平整教育教学中的崎岖险道。
课题研究优化了教与学的方法,抓住教的重点,提高学的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有助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研究不是虚假式任务,不是规定性行为,而是源自教学实践,针对性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无疑能填充教学漏洞,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二、措施方法
(一)理清思路,准备充足。
微课堂在拍摄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充足,做细致。那么微课堂准备工作究竟要做哪些呢?第一,制作脚本设计。微课脚本是微课的核心所系、灵魂所在,微课堂教学有顺序,镜头拍摄也有顺序,将教学每个镜头用序号形式做好备注。备注内容要清楚明晰描写此镜头的时间、画面、解说词、音乐背景及镜头运动方式等信息,信息的详细不仅帮助老师理清教學思路,也为拍摄者提供明了的拍摄思路,减少拍摄过程中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下的动作重复,避免不恰当言语的错误出现。第二,调整教学状态。微课堂拍摄要求教师话语言简意赅、动作干净利落,切入知识点迅速,讲授线索流畅,课后小结快捷,利用较短时间展现课堂亮点、重点、难点。面对镜头表现要自然,带着高昂的情绪,调动镜头前的受众心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引起学生的互动。第三,调试拍摄设备。微课堂录制之前需要对摄像机白平衡、曝光率、画面质量、收音效果、机位架设等事项进行详细调试,确保在录制时不因硬件设施而打断教学过程,影响微课效果。所以设备调试是整个过程不可疏忽的技术要求,是拍摄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二)无畏技术,勤练实操。
微技术虽然是技术活儿,但是“微”的性质便是为大众操作而设置,编辑简单、操作容易、输出便捷的使用特点正是微技术流为广传的突出点。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应更紧改革创新的步伐,勇于面对新科技带来的挑战,更新教育新理念,变换教育新模式,掌握教育新手段。
然而微技术的掌握在于平时实际操作,着手练习。一部手机就是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就是一个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带给大众制作短视频的兴趣,刷看抖音、火山等15秒短视频成为生活餐后娱乐的活动,而微课堂录制视频也是同样的简单。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视频编辑app就是一节微课制作的技术配备,其中较难操作的便是编辑软件。但是在新媒体新时代的今天,教育相关部门也为老师们做过众多微技术培训,技术的掌握重在实操上面,要想熟练玩转视频编辑软件还需要不断去操作练习。
(三)抓住重点,反思总结。
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在一次次研讨中去弥补缺失之处,教学研讨活动同样是教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微课题针对典型案例,面对中心问题,在有限时间内,采用结题归纳的方法,来追求疑难问题的解答等,这些特性看似简单的课题想要有出彩的亮点也需要花费心思做研讨。小、活、实、短、平、快是微课题六大特质。小,研究问题小;活,研讨方式灵活;实,选题务实;短,研究周期短;平,符合教师专业水平;快,研讨见效快。
如何应对微课题这些特质?第一,抓住核心,凸显价值。微课题往往着眼于日常教学活动,要锁定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经验,留心记录,及时反思,对繁多的教学经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第二,跳出范围,阔大推广。众多教学经验是在特定教学情境、固定教学问题下产生的,当做对面微课题研讨时,应跳出当时的教学环境,联系更广阔的教学范围,将研讨的结果放置到普遍的教学环境中去。第三,寻求理论,作出解释。微课题研讨虽然问题小,但是依旧是研究的过程,当然是不能缺少理论的支撑。知识论、学习论的解释让研讨结果更具说服力,文献、数据的佐证更有论述性,结合典型的实际案例,详细描述、深入解析,从而充分体现学术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美诠释着课题的内容。
最后,“三微”内容繁多,本人只做了浅薄的分析和总结。对“三微”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摸索,在多次尝试中去总结,在反复更新中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