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不少历史老师问我,教师拼命地教,学生玩命地学,但中考成绩为什么却不如预期那般理想。中考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主要是在备考中存在三大困境:一是学生的记忆困境,历史知识点繁杂,学生记忆压力大;二是学生的答题困境,学生对提纲涉及的知识可以倒背如流,却无法对考题做出正确的答案;三是老师的认识困境,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存在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备考就是让学生拼命遨游题海,拼命背诵提纲知识点。
那么,如何在中考备考中突破这三大困境?我认为必须从历史命题的角度突破中考备考的困境。
一、制作中考复习双向细目表
中考的考试范围,点多,量大,学生的记忆压力很大,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困境呢?根据中考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中考复习双向细目表,这是完全可行的。我进行了一次实践,就是根据课标要求,按照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模式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细化,然后将这个表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进行复习,经过测验,效果很棒。学生对这个表的评价是,简单整洁,指向明确,方便记忆。给传统的复习提纲瘦瘦身,剔除不必要的文段,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让学生在中考复习中能够确实地抓住重点和要点。
二、钻研考题命题的视角
为什么有的学生对提纲涉及的知识可以倒背如流,却对难度不大的考题无法做出正确的答案?主要的原因是命题者不断变换考查视角,光靠死记硬背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教师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呢?归纳中考的命题视角,然后思考命题者是如何观察该问题的,命题者已经从哪些角度命制过试题。研究命题视角是一把解开中考备考难题的钥匙,因为我们历史科出题范围确定,考察内容有限,而且还受到分值和时间的限制,一旦理清已经命制和未命制的角度,整个中考备考的复习以及应考方向便能了然于胸,拿到高分不在是梦想。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培训学生解读考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答考题的切入点。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根据复习双向细目表,对所开列的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么做事实上就是对考题命题视角的多角度解读。
三、教研组集体磨题
对考题的命题视角进行解读,范围广,难度大,我们应该如何达到最佳的解读效果呢?教研组集体磨题,所谓磨题,就是教师们从多个维度思考知识点的考察角度。关于磨题,我们学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研组精选出几套精品试卷,组员先独立研究,提出各自的考查视角,教研组长进行综合,然后交由全组进行评估,全组成员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从多方面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的考察角度。
四、备考命题必须要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现在的中考备考试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出版商为赚钱东拼西凑的试题,二是各学校自己命制或改造的试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很多精品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试题并非都适合你所教的学生。中考题是根据全市学生的总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制作的,但是具体到各学校的备考,学生的情况则是千差万别,因此,备考试题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情况进行制作和选用。
當然,备考试题也并不是非得自己原创,可以改造人家的东西,或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直接选用别人的试题。试题太难,学生厌学,试题太易,学生不屑。备考命题必须立足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课标和考纲,命制和选用符合中考题型,难易适中,让学生考得自信,学得开心的试题。学生自信了,快乐了,我们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朝着我们所制定的复习方向走去,并能达到最佳的备考效果。当然,中考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考试需求,命题个性化只是为了调动自己学生的备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逐渐增加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换句话说,整个的备考试题,应该体现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局的层次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切实把握备考的节奏和方向,并且能够在备考中体验成长和收获的快乐。
我们在中考备考过程中处在的困境因人而异,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只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总会找到突破困境,取得中考佳绩的好办法。
那么,如何在中考备考中突破这三大困境?我认为必须从历史命题的角度突破中考备考的困境。
一、制作中考复习双向细目表
中考的考试范围,点多,量大,学生的记忆压力很大,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个困境呢?根据中考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中考复习双向细目表,这是完全可行的。我进行了一次实践,就是根据课标要求,按照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模式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细化,然后将这个表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进行复习,经过测验,效果很棒。学生对这个表的评价是,简单整洁,指向明确,方便记忆。给传统的复习提纲瘦瘦身,剔除不必要的文段,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让学生在中考复习中能够确实地抓住重点和要点。
二、钻研考题命题的视角
为什么有的学生对提纲涉及的知识可以倒背如流,却对难度不大的考题无法做出正确的答案?主要的原因是命题者不断变换考查视角,光靠死记硬背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教师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呢?归纳中考的命题视角,然后思考命题者是如何观察该问题的,命题者已经从哪些角度命制过试题。研究命题视角是一把解开中考备考难题的钥匙,因为我们历史科出题范围确定,考察内容有限,而且还受到分值和时间的限制,一旦理清已经命制和未命制的角度,整个中考备考的复习以及应考方向便能了然于胸,拿到高分不在是梦想。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培训学生解读考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答考题的切入点。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根据复习双向细目表,对所开列的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么做事实上就是对考题命题视角的多角度解读。
三、教研组集体磨题
对考题的命题视角进行解读,范围广,难度大,我们应该如何达到最佳的解读效果呢?教研组集体磨题,所谓磨题,就是教师们从多个维度思考知识点的考察角度。关于磨题,我们学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研组精选出几套精品试卷,组员先独立研究,提出各自的考查视角,教研组长进行综合,然后交由全组进行评估,全组成员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从多方面观察和思考历史事件的考察角度。
四、备考命题必须要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现在的中考备考试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出版商为赚钱东拼西凑的试题,二是各学校自己命制或改造的试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很多精品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试题并非都适合你所教的学生。中考题是根据全市学生的总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制作的,但是具体到各学校的备考,学生的情况则是千差万别,因此,备考试题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情况进行制作和选用。
當然,备考试题也并不是非得自己原创,可以改造人家的东西,或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直接选用别人的试题。试题太难,学生厌学,试题太易,学生不屑。备考命题必须立足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课标和考纲,命制和选用符合中考题型,难易适中,让学生考得自信,学得开心的试题。学生自信了,快乐了,我们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朝着我们所制定的复习方向走去,并能达到最佳的备考效果。当然,中考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考试需求,命题个性化只是为了调动自己学生的备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在中考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逐渐增加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换句话说,整个的备考试题,应该体现由易到难,由局部到全局的层次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切实把握备考的节奏和方向,并且能够在备考中体验成长和收获的快乐。
我们在中考备考过程中处在的困境因人而异,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只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总会找到突破困境,取得中考佳绩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