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地理综合题解题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课标卷地理高考题型由两种类型构成,即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而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方向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综合题很好地体现了考纲要求。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提升学生综合题的解题能力。
  首先,将审题放在第一位,讲究“慢审题,快答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问题、审图。高考考纲要求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审题其实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13年四川高考文综地理题: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1和圖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首先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时间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即冬春季节;地点为东北部分地区;地理事物为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继续审图:看图名、看图例、看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此图属于等值线图,看清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两幅图共同点是都绘有东北轮廓、经纬线(暗含纬度高、冬春气温低)、等高线(可看出哪高哪低),不同点是一幅为气温距平图,另一幅为降水距平百分率图,递变规律不同。问题1关键词为“描述”、“或”、“差异”。看清“或”, 只答一种情况,既符合题意,又节约时间。问题2关键词为“指出地区”、“说明理由”。问题3关键词为“分析不利影响”。
  审题已做到比较清晰,第二步是如何应答。应答时既要用到刚才提取的地理信息,又要调动大脑的知识储备,完成知识的顺利迁移应用,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符合考纲所说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
  例题中第一问要求描述气温或降水差异情况。所谓描述,就是用简洁的文字阐释地理特征、原理、规律。描述地理事物分布情况,教师总结出答题模板,指导学生如何应答。地理事物的描述角度要从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极值去描述。针对本题要说清位置、延伸趋势、极值。第二问涉及涝灾成因,迅速调动知识储备,分析出一是降水多,二是地势低,排水不畅,结合刚才的读图信息,就有了答题思路。要想回答得有条理,答案沾边,平时要注重知识积累,必要的答题模板要清楚。
  最后一步,组织语言,连贯成句。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在日常考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答案要点化、规范化,用地理术语答题,做到准确到位。书面表达要求尽量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同时要体现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最好先在草稿纸上罗列答案要点,认真推敲,再整齐地抄在答案纸上。
  综合题解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通过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练,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所提高。
  【答案】
  (1)(6分)图1:图示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10分)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10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教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探究教学法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探究途径  通常情况下,在教室里空间位置较近或者是性
晚明社会流传传教士擅长“点金术”的谣言,这与中国炼丹传统与晚明求仙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针对谣言和资金来源不明的传闻,传教士和教徒们纷纷著述驳斥,同时表达对当时社会风
美妙动听的乐曲之所以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音乐家赋予了它美的节奏与旋律。“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增强感染力,提高效率,不能不注重教学的节奏。恰如其分的政治课教学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在政治課教学中,教师如何使教学节奏具有艺术魅力呢?  一、抑扬顿挫,大方得体——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节拍的强度
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或快或慢,但始终不会停止,跟随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渴望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不断推陈出新,上出不一样的精彩。
"碎片化威权主义"这一理论范式揭示了我国政策过程中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些重要特征。我国政府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面临着一个典型的碎片化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
一、教学设计思想氯化氢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新物质。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设计试图从设计问题链的角度入手,运用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帮助学生建构物质学习的思维导图,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理解氯化氢喷泉实验原理;学会描述喷泉实验的现象和设计简单的喷泉
[摘 要]班集体是对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依照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工作应完成“四个育人”,坚持“三个原则”,实行“两个超前”,做好“一个着想”。  [关键词]班主任 班集体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109  班集体是对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作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把它恰当运用在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之中,这也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作为一门传统人文学科,也有必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历史新课,能有效集中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活力四射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生成课堂。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各种因素,及时有效地捕捉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如今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亦加入到其研究和实践当中。那么,究竟如何为初中生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
不少学生说“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许多历史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都把目光投向了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考点知识好像也学到了,但是这样的历史课是不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