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笔者作为学校调研组主要负责人,带领教学、管理等学校核心科室,在学校办学和管理体制、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采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师生的200余份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学校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主要成绩
1.1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黑河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由于地处边陲,区位环境不优,经济发展居全省后位。面对这样的大环境,黑河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教育设施落后,全市职业学校22所,各校生源不足,财源危困。
1996年,黑河市政府实质性合并了黑河市商校、农机校、工业中专、职业高中4所学校,成立了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05年,將市卫生学校、粮食学校、林业中专并入职教中心。学校是集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成人专本科函授及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一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整合后的职教中心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目前,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有教职工287人,在籍学生2435人。开设了护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俄语、学前教育等十几个专业。
1.2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面对学校发展的严峻现实,学校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即“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升学和就业为目的,增强我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能力,使学校逐步走上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就业相互促进,质量、规模、效益、特色相互统一的良性循环轨道”。办学定位是立足黑河,面向全国,辐射俄罗斯。
1.3加大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学校向上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改造了宿舍楼、办公楼;升级改造了计算机、护理、商贸俄语实训室,购置包括电脑在内的1800多台教学仪器,使学校办学、实验实训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1.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讲座转变教师意识。组织学习“打造高绩效团队” “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教与学”“内化师德”等讲座。通过培养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多人次获全国、省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奖。突出高考、护考、技能大赛,2012、2013连续两年中职对口升学考试中,学生的语、数、外、专业技能单科和总成绩均列全市第一名,护考通过率达80%。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建设没有规模:目前,我校开设了医护、信息技术等16个专业。除护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在校生超百人初具规模外,其它专业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造成这种尴尬和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每个市县都有一所职业学校,专业重复建设,生源分散。
2.2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
老龄化教师主要集中在专业课教师上。教师年龄的老化带来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不利于教学改革。
二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我校的双师型教师90%是在自己的校园里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企业培训和岗位锻炼,理论强,实践差,数量严重不足。
2.3实训设施投入不足: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不先进、数量不足,陈旧老化、实训场地面积不足,条件急需升级改造。
2.4课程改革被动滞后:学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学校的多数课堂还没有脱离普通教育模式,学科化倾向明显,学生难以在职业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2.5进口不畅,出口不旺:几年来,学校招生一直不景气,处在生源不足的尴尬困境。升学、就业是中职生的出口。在高职扩招政策之下,学校对口升学率基本上是100%,但就就业而言,除护理专业学生相对较好以外,其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3应对策略
3.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3.1.1瞄准市场做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专业调研、毕业生就业调研等方法,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与变化。通过数据、情况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几年所需人才的层次规格和数量。
3.1.2结构合理有特色:在专业设置上主动对接产业,把握专业设置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度超前性,加大对长线骨干专业的建设力度,对变化快的短线专业,要整合资源。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影响,适度超前,增设新专业。特别是要集中优势力量建设符合本校特征、紧贴市场脉搏、就业市场看好的重点骨干专业,并通过专业集群优势,形成本校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
3.1.3统筹专业,合理布局:应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黑河市区仅17万人口,有二所职业学校,或整合为一,或严格专业审批和专业评估制度,引导其错位发展,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专业建设格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源之争。
3.2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3.2.1政府政策层面上,保证用人渠道的畅通
一是政府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人员制度时,适度放宽学校用人自主权,特别是在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上,放宽人才引进的学历、年龄,面向社会、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切实解决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建立企业优秀专业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课堂,校企融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2学校管理层面上,建立管理及培训的机制
一是制定切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将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相结合,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二是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规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师进修提高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2.3从教师自身层面上,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自身要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完成中不断增强职业感,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感受成就。教师要设立目标,规划生涯,提升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道德修养,在终身学习的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改革的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3.3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3.3.1加强校内实验室及基地建设:学校一方面要自力更生,逐步添置和更换实验实习设备,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实训基地项目资金支持,加快解决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等问题,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3.3.2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融通。学生通过在校外基地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适应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加快课程改革步伐
3.4.1课改的紧迫性。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课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环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学、课程、环境、教师、评价等全方位的改革。要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课程体系。
3.4.2课改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对职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学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提出了相应的配套要求。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与专业标准的对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5扩大招生就业规模
3.5.1强化招生宣传:要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增派强有力的人充实到招生队伍中。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地了解学校,让学校的办学成果、办学理念深入到学生家长中。要打开校门走出去,要加大校校合作招生力度,通过与生源学校广泛联系,建立招生生源基地。
3.5.2广开就业渠道:要走出去,广开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把学生输送到北、上、广等大中城市,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学校要运用企业推销产品的理念,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工作,加强“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建立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提高对社会的影响力。
3.6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3.6.1建立标准,足额到位:国家要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额度,扩大财政对职业教育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要强化职业院校标准化配置,按生均标准装配实训室。
3.6.2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建立完善稳定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形式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
1主要成绩
1.1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黑河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由于地处边陲,区位环境不优,经济发展居全省后位。面对这样的大环境,黑河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教育设施落后,全市职业学校22所,各校生源不足,财源危困。
1996年,黑河市政府实质性合并了黑河市商校、农机校、工业中专、职业高中4所学校,成立了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05年,將市卫生学校、粮食学校、林业中专并入职教中心。学校是集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成人专本科函授及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一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整合后的职教中心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目前,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有教职工287人,在籍学生2435人。开设了护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俄语、学前教育等十几个专业。
1.2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面对学校发展的严峻现实,学校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即“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升学和就业为目的,增强我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能力,使学校逐步走上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就业相互促进,质量、规模、效益、特色相互统一的良性循环轨道”。办学定位是立足黑河,面向全国,辐射俄罗斯。
1.3加大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学校向上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改造了宿舍楼、办公楼;升级改造了计算机、护理、商贸俄语实训室,购置包括电脑在内的1800多台教学仪器,使学校办学、实验实训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1.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讲座转变教师意识。组织学习“打造高绩效团队” “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教与学”“内化师德”等讲座。通过培养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多人次获全国、省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奖。突出高考、护考、技能大赛,2012、2013连续两年中职对口升学考试中,学生的语、数、外、专业技能单科和总成绩均列全市第一名,护考通过率达80%。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建设没有规模:目前,我校开设了医护、信息技术等16个专业。除护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在校生超百人初具规模外,其它专业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造成这种尴尬和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每个市县都有一所职业学校,专业重复建设,生源分散。
2.2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
老龄化教师主要集中在专业课教师上。教师年龄的老化带来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不利于教学改革。
二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我校的双师型教师90%是在自己的校园里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企业培训和岗位锻炼,理论强,实践差,数量严重不足。
2.3实训设施投入不足: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不先进、数量不足,陈旧老化、实训场地面积不足,条件急需升级改造。
2.4课程改革被动滞后:学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学校的多数课堂还没有脱离普通教育模式,学科化倾向明显,学生难以在职业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2.5进口不畅,出口不旺:几年来,学校招生一直不景气,处在生源不足的尴尬困境。升学、就业是中职生的出口。在高职扩招政策之下,学校对口升学率基本上是100%,但就就业而言,除护理专业学生相对较好以外,其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3应对策略
3.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3.1.1瞄准市场做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专业调研、毕业生就业调研等方法,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与变化。通过数据、情况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几年所需人才的层次规格和数量。
3.1.2结构合理有特色:在专业设置上主动对接产业,把握专业设置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度超前性,加大对长线骨干专业的建设力度,对变化快的短线专业,要整合资源。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影响,适度超前,增设新专业。特别是要集中优势力量建设符合本校特征、紧贴市场脉搏、就业市场看好的重点骨干专业,并通过专业集群优势,形成本校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
3.1.3统筹专业,合理布局:应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黑河市区仅17万人口,有二所职业学校,或整合为一,或严格专业审批和专业评估制度,引导其错位发展,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专业建设格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源之争。
3.2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3.2.1政府政策层面上,保证用人渠道的畅通
一是政府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人员制度时,适度放宽学校用人自主权,特别是在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上,放宽人才引进的学历、年龄,面向社会、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切实解决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建立企业优秀专业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课堂,校企融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2学校管理层面上,建立管理及培训的机制
一是制定切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将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相结合,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二是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规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教师进修提高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2.3从教师自身层面上,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自身要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完成中不断增强职业感,在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感受成就。教师要设立目标,规划生涯,提升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道德修养,在终身学习的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改革的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3.3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3.3.1加强校内实验室及基地建设:学校一方面要自力更生,逐步添置和更换实验实习设备,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实训基地项目资金支持,加快解决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等问题,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3.3.2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融通。学生通过在校外基地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适应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3.4加快课程改革步伐
3.4.1课改的紧迫性。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课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环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学、课程、环境、教师、评价等全方位的改革。要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课程体系。
3.4.2课改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对职校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学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提出了相应的配套要求。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与专业标准的对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5扩大招生就业规模
3.5.1强化招生宣传:要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增派强有力的人充实到招生队伍中。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学生全面地了解学校,让学校的办学成果、办学理念深入到学生家长中。要打开校门走出去,要加大校校合作招生力度,通过与生源学校广泛联系,建立招生生源基地。
3.5.2广开就业渠道:要走出去,广开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把学生输送到北、上、广等大中城市,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学校要运用企业推销产品的理念,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工作,加强“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建立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提高对社会的影响力。
3.6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3.6.1建立标准,足额到位:国家要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额度,扩大财政对职业教育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要强化职业院校标准化配置,按生均标准装配实训室。
3.6.2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建立完善稳定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形式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