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次研究以高等教育作为主题,选取陕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与其相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首先对国际化人才需求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简要分析,主要从思路、能力两大路径说明了当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要因素与可拓展路径,并结合借鉴经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三大方面对陕西高等教育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促进措施进行了具体探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即通常所说的“通才”。这种通才式的教育本质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一致。因而在现阶段必要将我国的通才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对接、融合,并引入相关国内高等教育非专科学生未涉及到的相关课程,如国际关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法律、交际礼仪等。根据现有其它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观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旨在扩大接触面、交流面,并强化教育的实践,使师生真正跳出书本,才能更好的完成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国际化人才需求及陕西实践的必要基础
所谓国际化人才即具备在国际领域内以个体化能力进行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的人才。以教育视角分析,国际化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语言基础,能够有较强的融入能力、专业化的国际交际知识、在相关国家开展个人合法活动的诸素质;尤其要求满足终身式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从人才需求的一般培养路径来看,其中需要设置诸多与其培养目标对应的各种课程,如国际关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法律、文化交流中的相关礼仪、双学位课程、海外教师专职授课,以及其它与国际专业资质完全匹配的诸课程领域等。同时,在院系设置方面,应该按照学科划分设置对应的综合型、技术型、文化或艺术型学院等。
陕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作为十三朝故都所在地,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是教育大省,其中西安市有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因此,在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背景下,在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对于诸多国际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要对“走出去”、“引进来”思维有一个明确的考量,比如,在走出去方面就可以借助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好的将革命传统精神与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文化等进行全面输出;再如,引进来即是利用国外的教师路径将国外的文化资源全面引入,解决资源方面的互通有无。具体来看如通过现有的“外教”资源建立起团队,通过这个团队实施一些各个国家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内涵解读、讲解、教材编写,使学生在掌握一般性的国际人才知识的过程中,更为细致的理解其它国家的背景、底蘊、日常生活习惯等,从而加强理解能力。只有将这种软性、常态化的文化内涵引入到教学之中,才能更好的使表面化的国际人才相关知识“落到实处”。
二、培养路径
以下根据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选取思维路径与能力路径说明培养的路径选择,以及在思维路径下构建系统的必要性,与拓展能力路径实现素质教育的可靠性。
1.思维路径
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在思维方面。具体分析现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必要全盘进行评估,然后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培养体系。比如,可以借助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比较有效的“项目教学法”提炼出其中的系统思维,根据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教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师资源配置等诸要素,构建一个全面可操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然后按照体系化的框架结构,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制度,并从校企合作中借鉴其中的企业化运行管理思维,使教师实现职业化转型,在教师与教学质量之间构建因果关系,从而使其实践中能够有可靠的主体加以实践;同时应该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的设计,纳入教育教学诸要素,使人才培养具备对应的规章条例与可靠的指标指导。完成制度建设后,应该在制度引领、机制保障运行的思维之下,通过制度中的指标细分,将其纳入到评估考核机制之内,形成制度规范与机制考核之间的全面对应,确保实践的可靠性;为了确保这种执行能够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必要引入“终身责任追究制”为其保驾护航,提高执行力与内部监督效力。另外,由于实践中需要通过激励、竞争、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关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并完成高等教育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需要在校企合作经验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评估机制与其它机制之间形成一个并行推进的新型运行机制体系,具体要求以评估考核机制作为中心,然后进行辐射式的关联,如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联就可以实现关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如与竞争机制之间的融合就可以提升教学的积极性,如与监督机制的融合就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实践等。
2.能力路径
由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包括诸多知识,因而知识型的教育教学必然不能培养出所需求的人才,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因而必然需要选取能力训导的路径,使学生首先掌握成为国际化人才必备的要素、知识面、学科、文化、社交礼仪等,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国际人才培养之门;在这个方面我国在民国时期就有诸多“速成班”,因而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选取能力导向必要制定一个以能力训导为中心的“速成方案”,令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通用的能够得到实践的“各种能力”,然后再按照课程进行按部就班的深化、细化式学习,从而在短期、长期两个进路中更好的完成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全面训导。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直接实践路径即是能力培养。根据我国推行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也可以明确认识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本质即在于揭示、明确、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分析,既要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教育教学目标,也应该在将这些能力培养的直接实践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路径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全面对接、融合的能力训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必须要根据国际人才的构成要素,对各种能力进行解构,明确后再将其对应设置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之中。比如,国际化人才需求决定了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语言能力,除了必备的目的语英语之外,还需要掌握诸多同一语系下的其它语言,如在印欧语系中存在必然的逻辑基础,因而可以通过学习语法更好的在邏辑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多语言的学习。若选取国际视角中的局部,以亚洲语言为例,则应该根据现行的汉语在日、韩、中、南洋国家之中的出现频率进行选择性的认知与快速学习,即使是“哑巴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进行“笔式交流”,即通过写汉字的方式实现与东方亚洲国家之间的顺利交流等。再如,国际化人才能力需求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那么在实践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要需要针对这种社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谈吐、动作、接人待物等各个方面具备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促进措施
以下从借鉴经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三大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1.借助经验,系统操作
目前,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需要借助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吸收其它国家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补充其构建起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德国为例,陕西高校可以借助它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经验,提高系统操作的水平。比如,德国强调全球意识与国际观念,因而陕西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首先需要从理念上全面的突出“国际人才”的理念,扩大在各大高校的宣传与推广,使教师、学生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再如,美国重视学生的社区实践能力,陕西可以借助美国普遍化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补充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向外输出实践的举措,令学生在国外的高校进行学习、在国外的社区进行实践;从可操作性来看,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机构间开展合作,通过“交换生”的方法得以实践。比如,西安交通大学某学生完成了在联合国总部的实习,因此这种实践的重点在于扩大范围、增加学生数量,所以建议通过团体交流来拓展交流的学生数量,必要时可以发挥我国“孔子学院”的作用,以便操作更加方便;其它方面也可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与实践措施,对培养体系进行全面补充与完善,提高系统化操作水平。
2.开放教育,推进师生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有一个硬性指标,即外籍教师或国际化的教师;从这个角度分析,陕西可以采取开放教育中的教师岗位加以实践。比如,借助当前的“留学生返潮”吸引一些高端人才参与到教学之中;也可以以聘用顾问的方法,增加教师数量与资源;再如,可以对当前西安各大高校外籍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将各个国家的教师纳入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来,以解决教师师资方面的诸多问题。再如,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交集,延伸式的开展高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国际化的参与能力;然后以此为路径,推进陕西高校与其它国家高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学生交换”,首先解决国际化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主体问题”,其中应该包括相关国家的文化教材编写、风俗活动实践等,使教师在国际化的同时,也相应地使学生在本土实现国际化;加上一些交换生的“取经”与“传播”,也可以全面的推进教育教学方面转向“国际化”,在整体上建立起一个国际人才培养的新视角,开拓师生眼界,真正的由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带动整体上的教育教学国际化;尤其是通过这种经验的吸收与借鉴可以通过“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育,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导效应,直接、快速地完成教师学生的国际化。在这个方面陕西可以借鉴“唐玄奘取经”的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挖掘出可以推进师生国际化的经验与方法。
3.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为了提高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速度、效率,可以通过将国内的校企合作经验,平移式的应用到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方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直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交流、学习、实习的持续化。由于校企合作有其必要的条件限制,因而应该重点分析相关的专业化学院,并尽可能以艺术、技术、文化、综合型的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国际化交流频率。比如以某艺术院校为例,就可以与相关的影视企业、文化传播企业实施校企合作,通过企业资源使学生学习到国际化的经验与知识,并在整个实习中获得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将学校中学习到的国际化知识与实践能力运用到各个方面,并加以检验与矫正,促进各方面素质向完善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陕西自贸区获批等多种政策的实施,陕西将迎来历史上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期;由于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因此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在现阶段根据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统筹规划,挖掘“红色革命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借助“一带一路”更好地通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通道,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到国际化的行为规范、技术伦理,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现代化程度,以及对相关的软性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争取使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李庆领,吕耀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0(Z1).
[3]伊继东,段从宇,周家荣等.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J].学术探索,2014(7).
[4]張化新,梁瑜霞,高萍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简介:
杨寒,西安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学硕士。
本论文受陕西省社科联基金项目(编号:2014Z028)和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13K2M48)共同资助。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即通常所说的“通才”。这种通才式的教育本质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一致。因而在现阶段必要将我国的通才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对接、融合,并引入相关国内高等教育非专科学生未涉及到的相关课程,如国际关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法律、交际礼仪等。根据现有其它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观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旨在扩大接触面、交流面,并强化教育的实践,使师生真正跳出书本,才能更好的完成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国际化人才需求及陕西实践的必要基础
所谓国际化人才即具备在国际领域内以个体化能力进行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的人才。以教育视角分析,国际化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语言基础,能够有较强的融入能力、专业化的国际交际知识、在相关国家开展个人合法活动的诸素质;尤其要求满足终身式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从人才需求的一般培养路径来看,其中需要设置诸多与其培养目标对应的各种课程,如国际关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法律、文化交流中的相关礼仪、双学位课程、海外教师专职授课,以及其它与国际专业资质完全匹配的诸课程领域等。同时,在院系设置方面,应该按照学科划分设置对应的综合型、技术型、文化或艺术型学院等。
陕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作为十三朝故都所在地,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陕西是教育大省,其中西安市有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因此,在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背景下,在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对于诸多国际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必要对“走出去”、“引进来”思维有一个明确的考量,比如,在走出去方面就可以借助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好的将革命传统精神与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文化等进行全面输出;再如,引进来即是利用国外的教师路径将国外的文化资源全面引入,解决资源方面的互通有无。具体来看如通过现有的“外教”资源建立起团队,通过这个团队实施一些各个国家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的内涵解读、讲解、教材编写,使学生在掌握一般性的国际人才知识的过程中,更为细致的理解其它国家的背景、底蘊、日常生活习惯等,从而加强理解能力。只有将这种软性、常态化的文化内涵引入到教学之中,才能更好的使表面化的国际人才相关知识“落到实处”。
二、培养路径
以下根据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选取思维路径与能力路径说明培养的路径选择,以及在思维路径下构建系统的必要性,与拓展能力路径实现素质教育的可靠性。
1.思维路径
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在思维方面。具体分析现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必要全盘进行评估,然后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培养体系。比如,可以借助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比较有效的“项目教学法”提炼出其中的系统思维,根据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要素、教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师资源配置等诸要素,构建一个全面可操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然后按照体系化的框架结构,建立一套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制度,并从校企合作中借鉴其中的企业化运行管理思维,使教师实现职业化转型,在教师与教学质量之间构建因果关系,从而使其实践中能够有可靠的主体加以实践;同时应该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的设计,纳入教育教学诸要素,使人才培养具备对应的规章条例与可靠的指标指导。完成制度建设后,应该在制度引领、机制保障运行的思维之下,通过制度中的指标细分,将其纳入到评估考核机制之内,形成制度规范与机制考核之间的全面对应,确保实践的可靠性;为了确保这种执行能够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必要引入“终身责任追究制”为其保驾护航,提高执行力与内部监督效力。另外,由于实践中需要通过激励、竞争、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关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并完成高等教育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需要在校企合作经验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评估机制与其它机制之间形成一个并行推进的新型运行机制体系,具体要求以评估考核机制作为中心,然后进行辐射式的关联,如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联就可以实现关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如与竞争机制之间的融合就可以提升教学的积极性,如与监督机制的融合就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实践等。
2.能力路径
由于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包括诸多知识,因而知识型的教育教学必然不能培养出所需求的人才,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因而必然需要选取能力训导的路径,使学生首先掌握成为国际化人才必备的要素、知识面、学科、文化、社交礼仪等,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国际人才培养之门;在这个方面我国在民国时期就有诸多“速成班”,因而陕西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选取能力导向必要制定一个以能力训导为中心的“速成方案”,令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通用的能够得到实践的“各种能力”,然后再按照课程进行按部就班的深化、细化式学习,从而在短期、长期两个进路中更好的完成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全面训导。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直接实践路径即是能力培养。根据我国推行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也可以明确认识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本质即在于揭示、明确、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分析,既要符合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教育教学目标,也应该在将这些能力培养的直接实践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路径进行对接,形成一个全面对接、融合的能力训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必须要根据国际人才的构成要素,对各种能力进行解构,明确后再将其对应设置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之中。比如,国际化人才需求决定了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语言能力,除了必备的目的语英语之外,还需要掌握诸多同一语系下的其它语言,如在印欧语系中存在必然的逻辑基础,因而可以通过学习语法更好的在邏辑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多语言的学习。若选取国际视角中的局部,以亚洲语言为例,则应该根据现行的汉语在日、韩、中、南洋国家之中的出现频率进行选择性的认知与快速学习,即使是“哑巴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进行“笔式交流”,即通过写汉字的方式实现与东方亚洲国家之间的顺利交流等。再如,国际化人才能力需求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那么在实践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要需要针对这种社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谈吐、动作、接人待物等各个方面具备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促进措施
以下从借鉴经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三大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1.借助经验,系统操作
目前,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需要借助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吸收其它国家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补充其构建起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德国为例,陕西高校可以借助它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经验,提高系统操作的水平。比如,德国强调全球意识与国际观念,因而陕西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首先需要从理念上全面的突出“国际人才”的理念,扩大在各大高校的宣传与推广,使教师、学生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再如,美国重视学生的社区实践能力,陕西可以借助美国普遍化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补充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向外输出实践的举措,令学生在国外的高校进行学习、在国外的社区进行实践;从可操作性来看,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机构间开展合作,通过“交换生”的方法得以实践。比如,西安交通大学某学生完成了在联合国总部的实习,因此这种实践的重点在于扩大范围、增加学生数量,所以建议通过团体交流来拓展交流的学生数量,必要时可以发挥我国“孔子学院”的作用,以便操作更加方便;其它方面也可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与实践措施,对培养体系进行全面补充与完善,提高系统化操作水平。
2.开放教育,推进师生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有一个硬性指标,即外籍教师或国际化的教师;从这个角度分析,陕西可以采取开放教育中的教师岗位加以实践。比如,借助当前的“留学生返潮”吸引一些高端人才参与到教学之中;也可以以聘用顾问的方法,增加教师数量与资源;再如,可以对当前西安各大高校外籍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将各个国家的教师纳入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来,以解决教师师资方面的诸多问题。再如,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交集,延伸式的开展高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国际化的参与能力;然后以此为路径,推进陕西高校与其它国家高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学生交换”,首先解决国际化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主体问题”,其中应该包括相关国家的文化教材编写、风俗活动实践等,使教师在国际化的同时,也相应地使学生在本土实现国际化;加上一些交换生的“取经”与“传播”,也可以全面的推进教育教学方面转向“国际化”,在整体上建立起一个国际人才培养的新视角,开拓师生眼界,真正的由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带动整体上的教育教学国际化;尤其是通过这种经验的吸收与借鉴可以通过“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育,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导效应,直接、快速地完成教师学生的国际化。在这个方面陕西可以借鉴“唐玄奘取经”的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挖掘出可以推进师生国际化的经验与方法。
3.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为了提高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速度、效率,可以通过将国内的校企合作经验,平移式的应用到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方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直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交流、学习、实习的持续化。由于校企合作有其必要的条件限制,因而应该重点分析相关的专业化学院,并尽可能以艺术、技术、文化、综合型的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国际化交流频率。比如以某艺术院校为例,就可以与相关的影视企业、文化传播企业实施校企合作,通过企业资源使学生学习到国际化的经验与知识,并在整个实习中获得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将学校中学习到的国际化知识与实践能力运用到各个方面,并加以检验与矫正,促进各方面素质向完善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陕西自贸区获批等多种政策的实施,陕西将迎来历史上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期;由于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因此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在现阶段根据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统筹规划,挖掘“红色革命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借助“一带一路”更好地通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通道,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到国际化的行为规范、技术伦理,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现代化程度,以及对相关的软性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争取使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李庆领,吕耀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0(Z1).
[3]伊继东,段从宇,周家荣等.桥头堡战略下的云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J].学术探索,2014(7).
[4]張化新,梁瑜霞,高萍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简介:
杨寒,西安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学硕士。
本论文受陕西省社科联基金项目(编号:2014Z028)和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13K2M48)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