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笔记】
接受采访时,梁华锋刚从医院回来,38岁的他一脸疲倦,他摘下鼻梁上的眼镜,揉揉眼睛,叹口气说:“我现在已没心思和妻子再争论,其实我也理解她的心,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都太急,结果,孩子在起跑线上摔了个大跟头。”
给孩子全新起跑线
梁华锋是上海一家冷链物流公司高管,其博士学历是在国内读完的,他的妻子曾在澳大利亚获得双硕士学位,回国工作不久两人认识并很快结婚。结婚那年梁华锋32岁,妻子28岁,婚后第二年有了儿子小楠楠。
妻子刚工作不久就结婚生子,在国内的环境下事业几乎归零。心高气傲的她找不到称心工作,干脆考了公务员,图一份清闲。梁华锋虽然在公司做到副总,但由于公司规模小,发展理念不合,干得也一直不顺心。夫妻俩商量着咬牙坚持几年,攒些钱,等房价涨一涨,孩子七八岁了,直接卖房移民奥地利。不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两个人也能重新打拼事业。
计划中,其他方面都很一致,两人只是在孩子培养问题上有分歧。梁华锋认为,奥地利那边中小学教育氛围比国内宽松,所以孩子现在只需安心玩,到那边上小学一样能跟上。而妻子观点截然相反——欧洲中小学教学虽然宽松,但很强调综合素质,文艺课占比非常高,孩子如果什么都不学,懵懂着去国外,很容易落后甚至陷入孤立。更何况,奥地利属德语区,上学时要用德语、英语授课,同时还会学拉丁语,如果孩子此时什么都不学,到那边一两年融不进环境,一辈子就废了。
“我们移民,是为了重新选择人生的路径,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妻子坚持说:“孩子的事你就别管了,反正我工作不忙,从现在开始的5年时间里,我拼了全力也要把孩子培养出来。”
由于从未长期在国外生活过,梁华锋对此不敢太坚持,索性放手让妻子去做。他知道,妻子是个非常执着的人,认准的事,一定会付出最大努力直至达到目标。
十八般才艺样样学
做这番决定时,小楠楠才一岁半。随后妻子专门购买书籍,研究“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的才艺”,研究欧洲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不同文艺教学模式。从小楠楠能够磕磕绊绊说话开始,妻子每天都拿着三种卡片,同时教孩子中文、英文、德文三种语言。例如在小楠楠面前举起一个苹果的图卡,让他学着念“苹果”,随后举起印有苹果的英文图卡,教他念apple,然后再用第三种教孩子念德文的Apfel。
妻子这么教的依据是,欧洲儿童从小就会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梁华锋曾表示反对,因为欧洲小孩同时掌握的多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容易贯通。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种语系思维模式截然不同,混着教很容易给孩子弄蒙。
但反对并不起效,妻子更进一步要求夫妻俩在家语言交流时,1/3用汉语,1/3用英语,其余用德语(两人都在自学德语),给孩子制造一个“大同语言环境”。
从初期结果看似乎真有些道理,孩子3岁之前,说话会随机使用中英德三种语言,更多的时候是一句话里掺杂三种语言。妻子坚定认为,一旦移民欧洲,进入当地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快适应。
语言上的小小成功让妻子更有劲头,从小楠楠两岁开始,便选了一个专门教画画的早教班,从形状、色彩学起——让孩子早早对事物有观察力和想象力。2岁半时候开始学表演课,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增强在人前的自信心——妻子认为国外儿童普遍活泼大方,国内儿童则过于羞涩内敛。
这还不算什么,从3岁开始,妻子的“宏图大计”开始全面铺开,学钢琴(理由是学习音律,锻炼左右脑同时发育);学国际象棋(理由是锻炼逻辑思维);学围棋(国粹,欧洲也有围棋俱乐部,更容易脱颖而出);学滑雪(在欧洲属基本游戏技能);学游泳(基本技能);上英语早教课(系统学习语法),看德语电影(熟悉语言);学踢足球(锻炼体质);上国学班(主要是背诵古诗,不能因为移民而忘本)。
别的孩子三四岁时,还在幼儿园跟着老师小朋友做游戏、听故事。而小楠楠却已成了超级学霸。妻子每天中午从单位偷溜出来,到幼儿园接上孩子,驱车在静安区内像演员赶场一样奔赴各种补习班,一直学到晚上6点才回家。然后一边做饭一边督导孩子学钢琴,听孩子背诗歌。等梁华锋回家后,一家人边吃饭边考孩子各种才艺班教的知识。晚上临睡前,再让孩子把全天学的内容复述一遍才允许睡觉——这样的日子,从周一到周日无一天休息。
“勤奋”付出的代价
孩子还小,又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睡午觉,经常累得瞌睡连连,不住哭闹。梁华锋看不下去,夫妻两人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争吵。两人从孩子的问题又吵到了人生规划,妻子痛哭着讲述自己事业的失意,讲述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的付出……
总之,梁华锋又一次妥协。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继续带着孩子奔走在各个补习班中直到筋疲力尽,眼看着孩子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木然。
转眼,到了孩子5岁,为上小学做准备,又要开始补习数学和语文的一年级内容。妻子在毫不缩减原有课程的情况下,又增添了奥数的课程。此时孩子已顾不得上幼儿园,全天都在补课,每天在外活动时间超过10小时。
梁华锋感到,妻子已经疯魔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稍有异议就会遭到一轮狂风暴雨的指责和控诉,他只能听之任之。等孩子6岁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老师反映小楠楠上课注意力分散,而且口语表达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障碍,经常夹杂的英语或德语,让他和小朋友之间沟通存在障碍,在班级显得非常孤单,对公立学校老师讲课的方式也难以适应。
妻子解释这不是问题,他们的移民手续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半年后就会举家迁移。
但更可怕的事情终于出现。孩子的视力突然下降,老师把他调到班级最前排也无法看清板书。妻子被勒令带孩子去检查,结果大吃一惊,一个月前视力还正常的孩子,现在突然快速下降,一只眼近视近乎600度,另一只眼睛也近400度。
医院的分析是,孩子在学前阶段超负荷的学习,尤其是长时间学习钢琴、游泳,导致本就未发育到位的眼球长期超负荷,继而在某一节点上突发器质性的屈光病变。
这是巨大的打击,梁华锋夫妻俩爆发了自结婚以來最大的一次争吵。妻子仍不认错,只辩解是梁华锋的家族遗传,两人吵闹到几乎分居,妻子仍坚持要一边治疗一边继续学习,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或许有家族遗传,但我现在的近视程度也不过一边300度,一边200度,孩子的视力下降速度是惊人的。”梁华锋沉痛地说。他现在每天都拿出一个下午时间陪孩子去医院做治疗恢复,移民的事也因此耽搁下来。
“我觉得,如果孩子的视力治不好,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他沉痛地说,妻子身边都是各色“要强”的家长,在他们感染下,妻子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到了一种偏执、迷信的程度,但无论如何,他不能再任由妻子这样培养(摧残)孩子了。
接受采访时,梁华锋刚从医院回来,38岁的他一脸疲倦,他摘下鼻梁上的眼镜,揉揉眼睛,叹口气说:“我现在已没心思和妻子再争论,其实我也理解她的心,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都太急,结果,孩子在起跑线上摔了个大跟头。”
给孩子全新起跑线
梁华锋是上海一家冷链物流公司高管,其博士学历是在国内读完的,他的妻子曾在澳大利亚获得双硕士学位,回国工作不久两人认识并很快结婚。结婚那年梁华锋32岁,妻子28岁,婚后第二年有了儿子小楠楠。
妻子刚工作不久就结婚生子,在国内的环境下事业几乎归零。心高气傲的她找不到称心工作,干脆考了公务员,图一份清闲。梁华锋虽然在公司做到副总,但由于公司规模小,发展理念不合,干得也一直不顺心。夫妻俩商量着咬牙坚持几年,攒些钱,等房价涨一涨,孩子七八岁了,直接卖房移民奥地利。不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两个人也能重新打拼事业。
计划中,其他方面都很一致,两人只是在孩子培养问题上有分歧。梁华锋认为,奥地利那边中小学教育氛围比国内宽松,所以孩子现在只需安心玩,到那边上小学一样能跟上。而妻子观点截然相反——欧洲中小学教学虽然宽松,但很强调综合素质,文艺课占比非常高,孩子如果什么都不学,懵懂着去国外,很容易落后甚至陷入孤立。更何况,奥地利属德语区,上学时要用德语、英语授课,同时还会学拉丁语,如果孩子此时什么都不学,到那边一两年融不进环境,一辈子就废了。
“我们移民,是为了重新选择人生的路径,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妻子坚持说:“孩子的事你就别管了,反正我工作不忙,从现在开始的5年时间里,我拼了全力也要把孩子培养出来。”
由于从未长期在国外生活过,梁华锋对此不敢太坚持,索性放手让妻子去做。他知道,妻子是个非常执着的人,认准的事,一定会付出最大努力直至达到目标。
十八般才艺样样学
做这番决定时,小楠楠才一岁半。随后妻子专门购买书籍,研究“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的才艺”,研究欧洲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不同文艺教学模式。从小楠楠能够磕磕绊绊说话开始,妻子每天都拿着三种卡片,同时教孩子中文、英文、德文三种语言。例如在小楠楠面前举起一个苹果的图卡,让他学着念“苹果”,随后举起印有苹果的英文图卡,教他念apple,然后再用第三种教孩子念德文的Apfel。
妻子这么教的依据是,欧洲儿童从小就会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梁华锋曾表示反对,因为欧洲小孩同时掌握的多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容易贯通。而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种语系思维模式截然不同,混着教很容易给孩子弄蒙。
但反对并不起效,妻子更进一步要求夫妻俩在家语言交流时,1/3用汉语,1/3用英语,其余用德语(两人都在自学德语),给孩子制造一个“大同语言环境”。
从初期结果看似乎真有些道理,孩子3岁之前,说话会随机使用中英德三种语言,更多的时候是一句话里掺杂三种语言。妻子坚定认为,一旦移民欧洲,进入当地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快适应。
语言上的小小成功让妻子更有劲头,从小楠楠两岁开始,便选了一个专门教画画的早教班,从形状、色彩学起——让孩子早早对事物有观察力和想象力。2岁半时候开始学表演课,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增强在人前的自信心——妻子认为国外儿童普遍活泼大方,国内儿童则过于羞涩内敛。
这还不算什么,从3岁开始,妻子的“宏图大计”开始全面铺开,学钢琴(理由是学习音律,锻炼左右脑同时发育);学国际象棋(理由是锻炼逻辑思维);学围棋(国粹,欧洲也有围棋俱乐部,更容易脱颖而出);学滑雪(在欧洲属基本游戏技能);学游泳(基本技能);上英语早教课(系统学习语法),看德语电影(熟悉语言);学踢足球(锻炼体质);上国学班(主要是背诵古诗,不能因为移民而忘本)。
别的孩子三四岁时,还在幼儿园跟着老师小朋友做游戏、听故事。而小楠楠却已成了超级学霸。妻子每天中午从单位偷溜出来,到幼儿园接上孩子,驱车在静安区内像演员赶场一样奔赴各种补习班,一直学到晚上6点才回家。然后一边做饭一边督导孩子学钢琴,听孩子背诗歌。等梁华锋回家后,一家人边吃饭边考孩子各种才艺班教的知识。晚上临睡前,再让孩子把全天学的内容复述一遍才允许睡觉——这样的日子,从周一到周日无一天休息。
“勤奋”付出的代价
孩子还小,又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睡午觉,经常累得瞌睡连连,不住哭闹。梁华锋看不下去,夫妻两人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争吵。两人从孩子的问题又吵到了人生规划,妻子痛哭着讲述自己事业的失意,讲述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的付出……
总之,梁华锋又一次妥协。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继续带着孩子奔走在各个补习班中直到筋疲力尽,眼看着孩子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木然。
转眼,到了孩子5岁,为上小学做准备,又要开始补习数学和语文的一年级内容。妻子在毫不缩减原有课程的情况下,又增添了奥数的课程。此时孩子已顾不得上幼儿园,全天都在补课,每天在外活动时间超过10小时。
梁华锋感到,妻子已经疯魔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稍有异议就会遭到一轮狂风暴雨的指责和控诉,他只能听之任之。等孩子6岁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老师反映小楠楠上课注意力分散,而且口语表达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障碍,经常夹杂的英语或德语,让他和小朋友之间沟通存在障碍,在班级显得非常孤单,对公立学校老师讲课的方式也难以适应。
妻子解释这不是问题,他们的移民手续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半年后就会举家迁移。
但更可怕的事情终于出现。孩子的视力突然下降,老师把他调到班级最前排也无法看清板书。妻子被勒令带孩子去检查,结果大吃一惊,一个月前视力还正常的孩子,现在突然快速下降,一只眼近视近乎600度,另一只眼睛也近400度。
医院的分析是,孩子在学前阶段超负荷的学习,尤其是长时间学习钢琴、游泳,导致本就未发育到位的眼球长期超负荷,继而在某一节点上突发器质性的屈光病变。
这是巨大的打击,梁华锋夫妻俩爆发了自结婚以來最大的一次争吵。妻子仍不认错,只辩解是梁华锋的家族遗传,两人吵闹到几乎分居,妻子仍坚持要一边治疗一边继续学习,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或许有家族遗传,但我现在的近视程度也不过一边300度,一边200度,孩子的视力下降速度是惊人的。”梁华锋沉痛地说。他现在每天都拿出一个下午时间陪孩子去医院做治疗恢复,移民的事也因此耽搁下来。
“我觉得,如果孩子的视力治不好,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他沉痛地说,妻子身边都是各色“要强”的家长,在他们感染下,妻子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到了一种偏执、迷信的程度,但无论如何,他不能再任由妻子这样培养(摧残)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