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塑造着孩子的自我和个性,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决定着他们的认知和创造。但在现实幼儿园中,老师的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老师把着眼点放在鉴定和选别的功能上,而淘汰了另一部分幼儿;有些老师评价方法呆板,幼儿不但不听,反而更反对。所以,无论幼儿在进行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户外活动时,我们都要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进行一个合理并有帮助的评价。
一、要全面看待教育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一)评价要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
在幼儿园中,幼儿分为三个阶段,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随着年龄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的评价也应该随之变化而变化,不能总是以否定的眼光判断他们,应该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传授不同目标和不同内容的知识给他们。不要把大班知识硬塞给中班,这样幼儿会难以接受;也不要把小班知识带到大班讲,这样幼儿会没兴趣。那么,如果老师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话,肯定是个满意的收获。
(二)评价时学会接纳和尊重幼儿差异
由于生活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他们之间也会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因为评价而评价,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真实水平,要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在评价时要接纳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尽可能做横向比较,多看到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进步;学会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不断发展。
(三)评价要注意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
所谓的情感态度是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幼儿合作、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情感和态度。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总是以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不强或者喜欢开小差的评价打发幼儿。其实我们在评价中应从儿童与材料、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儿童活动的倾向与干劲来出发。
(四)评价时寻找幼儿的闪光点
说起闪光点就是优点,可是怎样才能发现呢?其实很简单—注意观察。如:积木掉到地上,又捡起来了;不小心碰到人,说对不起了;见到叔叔阿姨进教室门口,有礼貌地叫人了;别人给东西,说谢谢了。这一系列小细节真的不留意,如果积木掉到地上时,我们的评价是凶巴巴的批评他们,那么谁都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学会接纳、宽容,利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他们,支持他们。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上进心,还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活动目标
目标无论是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有,而且还是评价的主要条件,它具体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设计与实施是否围绕着教育目标进行。可是我们在定目标时有很多老师并没注意到这些,有时目标定的大或定的小,有时目标模糊不清,有时目标与内容差距过大。其实目标可以以幼儿为主体,如幼儿“能按……”“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如“引导幼儿……”“提高幼儿……”“培养幼儿……”等等。
(二)教育活动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评价幼儿的情况是:兴趣是否浓、接收效果如何、参与操作比例多少、幼儿间合作能力是否强等等。可是我们在评价中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到教育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其实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幼儿能充分地、自主地游戏;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思维的操作;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辅助材料是指运用于在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教具和学具。评价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情况时,教师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操作材料是否适合;使用的教具能否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选择的学具是否合适幼儿的操作;教具或学具能否作出若干组合;能否最大限度利用教具、学具所具有的功能。
(四)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互动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幼儿游戏的过程。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在评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时,主要分析是否正确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创造条件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交往是否和谐融洽,是否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幼儿的注意力、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学会检讨评价效果
评价是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审视教育,只有合理的评价,并在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加以解诀与改进,这样才能使活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幼儿也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更为教师的自我成长建立一条发现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以同等的地位、商量的语气重视每一个幼儿。他们在学习、游戏、或者进行操作活动时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是幼儿自己并不在意,无论完成的效果如何,当结束后都会怀着高兴的心情告诉老师或旁边的小朋友,那作为幼儿的老师就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成就感,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孩子,更不要用脑子里的固定答案衡量他们,或者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比较。俗话说:“一看、二评、三提高”,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能成为幼儿感兴趣、受欢迎的一部分。
一、要全面看待教育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一)评价要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得
在幼儿园中,幼儿分为三个阶段,3~4岁为小班,4~5岁为中班,5~6岁为大班,随着年龄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的评价也应该随之变化而变化,不能总是以否定的眼光判断他们,应该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传授不同目标和不同内容的知识给他们。不要把大班知识硬塞给中班,这样幼儿会难以接受;也不要把小班知识带到大班讲,这样幼儿会没兴趣。那么,如果老师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话,肯定是个满意的收获。
(二)评价时学会接纳和尊重幼儿差异
由于生活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也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他们之间也会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因为评价而评价,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真实水平,要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在评价时要接纳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尽可能做横向比较,多看到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进步;学会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不断发展。
(三)评价要注意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
所谓的情感态度是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幼儿合作、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情感和态度。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总是以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不强或者喜欢开小差的评价打发幼儿。其实我们在评价中应从儿童与材料、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儿童活动的倾向与干劲来出发。
(四)评价时寻找幼儿的闪光点
说起闪光点就是优点,可是怎样才能发现呢?其实很简单—注意观察。如:积木掉到地上,又捡起来了;不小心碰到人,说对不起了;见到叔叔阿姨进教室门口,有礼貌地叫人了;别人给东西,说谢谢了。这一系列小细节真的不留意,如果积木掉到地上时,我们的评价是凶巴巴的批评他们,那么谁都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学会接纳、宽容,利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他们,支持他们。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上进心,还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评价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活动目标
目标无论是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有,而且还是评价的主要条件,它具体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设计与实施是否围绕着教育目标进行。可是我们在定目标时有很多老师并没注意到这些,有时目标定的大或定的小,有时目标模糊不清,有时目标与内容差距过大。其实目标可以以幼儿为主体,如幼儿“能按……”“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如“引导幼儿……”“提高幼儿……”“培养幼儿……”等等。
(二)教育活动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评价幼儿的情况是:兴趣是否浓、接收效果如何、参与操作比例多少、幼儿间合作能力是否强等等。可是我们在评价中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到教育活动内容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其实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该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幼儿能充分地、自主地游戏;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思维的操作;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辅助材料是指运用于在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教具和学具。评价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情况时,教师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幼儿实际操作材料是否适合;使用的教具能否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选择的学具是否合适幼儿的操作;教具或学具能否作出若干组合;能否最大限度利用教具、学具所具有的功能。
(四)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互动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幼儿游戏的过程。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在评价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时,主要分析是否正确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创造条件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交往是否和谐融洽,是否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幼儿的注意力、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学会检讨评价效果
评价是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审视教育,只有合理的评价,并在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加以解诀与改进,这样才能使活动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幼儿也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更为教师的自我成长建立一条发现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以同等的地位、商量的语气重视每一个幼儿。他们在学习、游戏、或者进行操作活动时肯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是幼儿自己并不在意,无论完成的效果如何,当结束后都会怀着高兴的心情告诉老师或旁边的小朋友,那作为幼儿的老师就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成就感,不要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孩子,更不要用脑子里的固定答案衡量他们,或者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比较。俗话说:“一看、二评、三提高”,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能成为幼儿感兴趣、受欢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