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为本土劳动力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到培养符合国际职业标准的技术人才层面,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将针对“CEC”模式下高职专业群国际合作教育的现状、现实意义及实践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CEC”模式;高职专业群;国际合作教育
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技术、思想价值观越来越融合,交流愈加紧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化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更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全球地位的重要标尺。
一、“CEC”模式下高职国际化教育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可见,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在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起统领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国际化性质。“CEC”模式由学校、企业以及与企业合作国家的高校三方共同合作,联合培养满足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校三方联合培养为核心,共同完善国际合作发展模式,共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共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切实为企业海外发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
二、“CEC”模式下高职国际化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变化迅速,知识经济逐步凸显其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资源竞争已演变成为人才竞争。其中,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人才成为这一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教育。但是,“CEC”模式下的国际化发展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国际合作发展模式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水平偏低,国际合作发展模式较为薄弱,国际交流形式单一,大多数采用校校合作方式,缺少企业参与,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发挥其职业技能为主的,因此导致国际合作项目效果不理想。
(二)产教融合平台及渠道问题
目前高职国际合作项目中,合作的海外院校大多选择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很难实现“走出去”,导致企业很难参与到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项目中,因此,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本土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导致国际合作“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平台不够完善。
(三)满足行业标准的本土化及國际化人才问题
由于企业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企业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无法与企业深度合作,缺少企业的参与性,因此,很难满足符合行业标准的国际化及本土化人才需求。
(四)就业渠道及就业质量问题
在与企业的国际合作发展欠佳,在国际合作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导致就业渠道匮乏。企业也缺乏国际合作的积极性,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岗位,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就业质量不高。
三、应用“CEC”模式实践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本课题通过调研,对重庆高职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路径方法,针对“CEC”模式下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其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进行研究。
首先调研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12个成员单位其学校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现状,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出国研修、来华留学、学生出国、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
与欧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合作模式为1个专业群对接1个外向型企业和1个海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教学资源。
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共同建立建筑类“鲁班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本土化及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通过与外向型企业以及海外高校开展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符合企业及社会所需紧密对口专业人才,深度发展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突破“校校”合作的模式,培养国际化、本土化人才,拓宽高职国际化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搭建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才能探索“CEC”模式下高职国际教育合作创新,开展多路径多形式的“CEC”国际合作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书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向多莉,重庆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CEC”模式;高职专业群;国际合作教育
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技术、思想价值观越来越融合,交流愈加紧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化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更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全球地位的重要标尺。
一、“CEC”模式下高职国际化教育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可见,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在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起统领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国际化性质。“CEC”模式由学校、企业以及与企业合作国家的高校三方共同合作,联合培养满足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校三方联合培养为核心,共同完善国际合作发展模式,共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共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切实为企业海外发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
二、“CEC”模式下高职国际化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变化迅速,知识经济逐步凸显其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国际资源竞争已演变成为人才竞争。其中,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人才成为这一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教育。但是,“CEC”模式下的国际化发展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国际合作发展模式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水平偏低,国际合作发展模式较为薄弱,国际交流形式单一,大多数采用校校合作方式,缺少企业参与,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发挥其职业技能为主的,因此导致国际合作项目效果不理想。
(二)产教融合平台及渠道问题
目前高职国际合作项目中,合作的海外院校大多选择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很难实现“走出去”,导致企业很难参与到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项目中,因此,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本土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导致国际合作“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平台不够完善。
(三)满足行业标准的本土化及國际化人才问题
由于企业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企业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无法与企业深度合作,缺少企业的参与性,因此,很难满足符合行业标准的国际化及本土化人才需求。
(四)就业渠道及就业质量问题
在与企业的国际合作发展欠佳,在国际合作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导致就业渠道匮乏。企业也缺乏国际合作的积极性,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岗位,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就业质量不高。
三、应用“CEC”模式实践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本课题通过调研,对重庆高职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路径方法,针对“CEC”模式下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其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进行研究。
首先调研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12个成员单位其学校重点专业群国际合作现状,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出国研修、来华留学、学生出国、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
与欧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合作模式为1个专业群对接1个外向型企业和1个海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教学资源。
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共同建立建筑类“鲁班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本土化及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通过与外向型企业以及海外高校开展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符合企业及社会所需紧密对口专业人才,深度发展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突破“校校”合作的模式,培养国际化、本土化人才,拓宽高职国际化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搭建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才能探索“CEC”模式下高职国际教育合作创新,开展多路径多形式的“CEC”国际合作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书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向多莉,重庆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