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生源比例逐渐上升,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风险,承担更多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因出身贫困、社会排挤、户籍歧视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挫伤了他们的教育积极性,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更大力度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是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 就业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201-02
农村籍大学生是指家庭背景属于农村性质,且户籍仍在农村。对于农村籍大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的背景因素,社会资源匮乏,人际交往薄弱等因素,导致这一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式的严峻,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村籍大学生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更加容易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式及高等教育背景下,加强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表现
(一)择业选择风险
对于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信息真假难辨,间接地增加了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难度,加上用人单位信息不明确,学生缺乏对某些行业的了解,很容易面临进错行业的风险。即便选对专业,仍然担负着风险,尤其农村籍大学生在求职时候没有完全获得相关企业的信息,很可能卷入企业某种风险中(如倒闭、欺骗、拖欠工作等),使自己在就业中陷入劣势地位。
(二)选择专业风险
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不对口和信息化的更新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得扑朔迷离。面对来自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关系薄弱和资源有限家庭的农村籍大学生随着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也会陷入更大的就业风险。
(三)地区差异导致不同程度的就业风险
由于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发展的优势,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但是,随之而来这些地区人才济济,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的风险渐渐地发生。相反西部地区面临经济边缘的挑战,工作岗位及就业选择偏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分散人群。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宁愿选择去发达地区闯荡,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因而导致了更大程度的就业风险。
(四)失业或者待业风险
信息化的更新,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失业、待业现象不断发生,尤其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籍大学生,失业、待业将导致他们零收入甚至负收入的后果,这只会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让他们面临失业的压力从而忧心忡忡,自然导致就业风险的发生。
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农村籍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也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跟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悬殊差异,这在某种程度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就业市场如同政治局势变幻莫测,令人始料不及。市场变化状况取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势头良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便呈现良性循环,毕业生供求稳定。相反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会立刻恶化,甚至大学生失业风险重重。
(三)信息量不足
对于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来说,经济条件不好、社会关系薄弱对于各种招聘信息真假难辨,加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披露的信息不健全,直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获取正确信息的难度。使得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专业或者合同条例不平等陷入毁约等风险。
(四)政策不完善因素
教育政策、人事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不公平对待。单位利用合同缺陷,在编制合同具体条款时,故意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得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风险。
三、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在校表现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信心满满地踏入社会,因就业过程中面临失业或者与同龄大学生相比表现不突出,甚至与在校表现相比悬殊差异过大,与社会格格不入等不利因素。使他们陷入被动的地步,产生自卑感,焦虑的情绪甚至引发精神疾患,选择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影响农村教育的积极性
因大多数农村教育水平低,就业形势的严峻,教育投资成为家长的寄托,如改变家庭现状、增加家庭的收入、立足城市生活等期望。然而近几年来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低、失业待业等现象不断发生。使得原本因教育投资导致家庭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这种负面的影响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家庭选择放弃教育,宁愿在家务农或者用苦力谋求工作,同时也挫伤大多数农村籍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大学生期望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强烈的挫折与失败感,容易使原本才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一些不理智行为,如语言言论攻击,对社会报复偷盗、抢劫等过激行为,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对策
(一)学校应指导完善就业体系
学校应加大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体系,避免学生盲目选择工作。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活动,使得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求职经历。学校应开展大学生心理课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因自卑产生的消极影响。学校经常举办常规职业类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来,使得每位大学生得到锻炼机会。
(二)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应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的同时取消落户限制,避免不平等待遇的发生。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近几年来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鼓励已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去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同时,国家应认真落实好贫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督促各地政府部门把补贴及时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毕业生手中,缓解其求职经济压力。
(三)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大力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校园举办的职业规划类活动,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提前为就业做准备。积极参与高校的各种组织团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身的交际圈,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
(四)强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市场是与风险相伴而行的,尤其是农村籍大学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风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降低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害程度。大学生应尽早地明确发展方向,切勿画地为牢,要有效筛选招聘信息,切勿漫天撒网、大海捞针,要调整心态,从容应应对就业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庄玮.社会资本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孙小婷.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舒强.农民工家庭子女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风险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张辉.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利他动机研究与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9(04):67-70.
[5]柳清秀,杨静.多元就业观是高校指导学生规避就业风险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2007(04):87.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 就业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201-02
农村籍大学生是指家庭背景属于农村性质,且户籍仍在农村。对于农村籍大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的背景因素,社会资源匮乏,人际交往薄弱等因素,导致这一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式的严峻,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村籍大学生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更加容易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式及高等教育背景下,加强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表现
(一)择业选择风险
对于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信息真假难辨,间接地增加了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难度,加上用人单位信息不明确,学生缺乏对某些行业的了解,很容易面临进错行业的风险。即便选对专业,仍然担负着风险,尤其农村籍大学生在求职时候没有完全获得相关企业的信息,很可能卷入企业某种风险中(如倒闭、欺骗、拖欠工作等),使自己在就业中陷入劣势地位。
(二)选择专业风险
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不对口和信息化的更新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得扑朔迷离。面对来自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关系薄弱和资源有限家庭的农村籍大学生随着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也会陷入更大的就业风险。
(三)地区差异导致不同程度的就业风险
由于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发展的优势,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但是,随之而来这些地区人才济济,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的风险渐渐地发生。相反西部地区面临经济边缘的挑战,工作岗位及就业选择偏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分散人群。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宁愿选择去发达地区闯荡,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因而导致了更大程度的就业风险。
(四)失业或者待业风险
信息化的更新,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失业、待业现象不断发生,尤其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籍大学生,失业、待业将导致他们零收入甚至负收入的后果,这只会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让他们面临失业的压力从而忧心忡忡,自然导致就业风险的发生。
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农村籍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也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跟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悬殊差异,这在某种程度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就业市场如同政治局势变幻莫测,令人始料不及。市场变化状况取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势头良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便呈现良性循环,毕业生供求稳定。相反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会立刻恶化,甚至大学生失业风险重重。
(三)信息量不足
对于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来说,经济条件不好、社会关系薄弱对于各种招聘信息真假难辨,加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披露的信息不健全,直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获取正确信息的难度。使得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专业或者合同条例不平等陷入毁约等风险。
(四)政策不完善因素
教育政策、人事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用人单位不公平对待。单位利用合同缺陷,在编制合同具体条款时,故意设置不平等条件,使得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风险。
三、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的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在校表现优异,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信心满满地踏入社会,因就业过程中面临失业或者与同龄大学生相比表现不突出,甚至与在校表现相比悬殊差异过大,与社会格格不入等不利因素。使他们陷入被动的地步,产生自卑感,焦虑的情绪甚至引发精神疾患,选择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影响农村教育的积极性
因大多数农村教育水平低,就业形势的严峻,教育投资成为家长的寄托,如改变家庭现状、增加家庭的收入、立足城市生活等期望。然而近几年来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低、失业待业等现象不断发生。使得原本因教育投资导致家庭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这种负面的影响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家庭选择放弃教育,宁愿在家务农或者用苦力谋求工作,同时也挫伤大多数农村籍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三)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大学生期望与社会格格不入,造成强烈的挫折与失败感,容易使原本才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一些不理智行为,如语言言论攻击,对社会报复偷盗、抢劫等过激行为,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对策
(一)学校应指导完善就业体系
学校应加大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体系,避免学生盲目选择工作。如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活动,使得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求职经历。学校应开展大学生心理课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因自卑产生的消极影响。学校经常举办常规职业类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来,使得每位大学生得到锻炼机会。
(二)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
国家应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的同时取消落户限制,避免不平等待遇的发生。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近几年来农村籍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鼓励已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去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同时,国家应认真落实好贫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督促各地政府部门把补贴及时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毕业生手中,缓解其求职经济压力。
(三)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大力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校园举办的职业规划类活动,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提前为就业做准备。积极参与高校的各种组织团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身的交际圈,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
(四)强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市场是与风险相伴而行的,尤其是农村籍大学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风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了解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基本常识,降低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害程度。大学生应尽早地明确发展方向,切勿画地为牢,要有效筛选招聘信息,切勿漫天撒网、大海捞针,要调整心态,从容应应对就业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庄玮.社会资本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孙小婷.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舒强.农民工家庭子女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风险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张辉.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利他动机研究与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9(04):67-70.
[5]柳清秀,杨静.多元就业观是高校指导学生规避就业风险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2007(04):87.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