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情境设计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掘,产生数学问题。在课题导入中,要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事物出发,多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操作的机会,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给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以玩拍手掌游戏导入,要求同学们口算出得数,算出是几就拍几下。以猪八戒分西瓜为例:如果有2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分得几个?学生很轻松地拍了一下,动作整齐而响亮。又问:那如果只有1个西瓜,平均分给了2个同学,每人可分得几个呢?这时,同学们伸出手想拍,却又把手停下,拍不下去。有的学生就嚷道:“半个手掌怎么拍呢?”教师及时问道:“1个苹果可用‘1’表示,那半个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急切想知道结果,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就从生活游戏中引出了熟悉的数学生活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活化,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能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亲切、易懂、自然。
  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时,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位学生喊口令。随着一声“出发”的口令,两个学生相对行走,很快就撞在一起(相遇)。教师立即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线段图,并告诉学生,这叫作“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在一起就叫“相遇”。再让两个同学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两边墙前。教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线段图,告诉大家,这就叫“相背而行”,到墙前停下的地方叫作“终点”。还让学生一个在前慢行,另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逐表演……教室里不时发出一阵阵欢笑,学生感到这不是在上课,而是老师在带他们玩。正是这样的“玩”,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路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三、练习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生活能力低下,出现了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
  如: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学生很少参与这项家庭大事。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测量自家房屋后,计算家里的实际居住面积。如果房高统一为3米,要刷涂料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工钱为12元,应付多少工钱?每大桶涂料约200元,能刷60平方米,刷完大约要花多少元?要在房间里铺上地板砖,需要地板砖多少块?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与生活很贴近,不枯燥,使学生倍感兴趣。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数学如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实例,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还是那句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生活实际挂钩,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到新发展。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我们要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增长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语言艺术。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讲求语言艺术,使课堂更具活力呢?    一、适度地使用幽默语言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的第一助手是风趣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刨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可以带来笑声和笑声之后的思考。
期刊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意见各异的一项教学。为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来消除小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看之无物”、“言之无语”的恐惧感。    一、以“说”开路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每次作文前,我先给学生们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小事,然后读一篇就此写的范文,让学生们意识
期刊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兴趣、特长,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教育系统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为目的。  1、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  2、根据学生特长,设计有特色作业;  3、根据学生生活,设计体验
期刊
语文学科是最善于塑造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科中一个新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的人格修养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应是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如果具有了感恩之心,那么他就有了旺盛的生命之源、和谐的自然元素,内心的从容和淡定与外表的彬彬有礼、谦和的君子之风就有了统一的归宿。  在语文课文中的经典名篇里,要追寻名人的历史踪迹,走进历史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课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科学和系统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因此,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目标教学指向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等精神实质,使课堂教学仍停滞在方法陈旧、随意性大、“满堂灌”的高耗低效状态。 因此,优化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充分发挥出目标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教学中尤以听、说、读、写几种能力的培养为重中之重。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呢?下面,笔者就四个方面发表一下拙见:    一、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力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耳边响起的就是本国语言。但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日常生活中很多口语其实并不十分规范,尤其是受方言的影响,有些语言甚至是比较粗糙和庸俗的。如果不经过有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个动态系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人才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为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简而言之,创新教育就是从不同角度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教育必须改革,把
期刊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人们熟知的道理。它具有一定应用的广泛性,同样也适用于写作教学。其基本作法如下:  一、兴趣激发式  所谓兴趣激发式,即教师用自己对写作的浓厚的兴趣,来引发、提高、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里面包括教师的人文思想、写作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以及写作成果等等。教师把这方方面面的经历不失时机地在作文教学中加以渗透,以此寻求作文教学中最佳的教育效果。有人把这种施教的方法
期刊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每建立一面积单位的表象,我都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学生会说“大姆指甲盖”、“纽扣”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我拿起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