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半钟声”想开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说张继在一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住宿在枫桥,因为心里有愁事,半夜睡不着觉,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可是如果往深处再想一想,张继在心情忧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写景诗?为什么要写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弄清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思考,从诗人当时的境遇入手,或许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诗人的真正用意。
  张继进士及第,虽有才华气节,却无处施展。在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江南地区还比较稳定,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很多文人士子纷纷逃往江苏、浙江一带,张继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往南逃难。
  就在躲避战乱、仓皇逃命的状况下,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乘船驶过苏州城外的枫桥。天晚了,诗人住宿在船上,寒山寺的传说,江南的秋夜,唤起了羁旅他乡的愁绪,让张继提笔写下了这首明写“愁”、暗写“盼”的千古名诗。
  我们知道,“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愿望的,而诗人一般很少直抒胸臆,往往都是把自己真正的思想隱含在其中,这才有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之说。特别是事关政治和个人前途的话题,诗人更是隐藏得极深。就像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就既有对当时国家人民深处战乱的“愁”,也有对自己仕途不如意之“愁”;既有对能臣良将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盼”,也有对自己早日铨选成功报国有门的“盼”,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诗人夜深无眠,所以才能听到乌啼,听到夜半钟声。
  刚经历过“安史之乱”,在寂静的夜晚,半夜的乌啼其实是很惊人的,这里的“乌啼”其实也暗示安史叛军在当时的凶猛。“月落”则暗含了唐朝的乱局,国家战乱,皇帝都出逃了,日落了,月也落了,人民水深火热,所以才会有“霜满天”的感觉。对未来的希望也如那江边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在此境遇下,诗人只能是“对愁眠”。“寒山”亦有萧寒之意,既与霜满天呼应,也暗合当时的时局。
  寒山寺,因寒山和尚出名,民间传说当时的寒山和尚与拾得和尚并称“和合二仙”,人们在他们身上有“和合”思想的寄托,故此,诗人张继提到了寒山寺,这应该也是他对和平盛世的期望。再者,佛教亦有普度众生之说,佛家提倡放下屠刀,因此,张继在此提到寒山寺,是有其很深的用意的。不然,张继在从北方往南方的路上肯定会路过寺庙无数,但他唯独提到了寒山寺,不能不说,绝对不是偶尔为之。
  再说钟声。钟,音同终,终有止的意思。在这儿张继也是希望战乱快点终止,好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再者,相传寒山寺有夜半敲钟的传统,意为“分夜”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说,半夜子时是两天的分界线。在这里,诗人就希望黑暗早点结束,新的和平的日子早点到来。钟,音也同忠,当然也有期待忠于唐帝国的能臣良将出现,早日平定战乱,其中也或多或少隐含了盼望自己能够遇到伯乐慧眼之人,实现自己忠君报国之志的希望,所以才有了“钟声到客船”。客船上有谁?有诗人张继。
  当然,有一些想法,是不能明说的。自古以来,文人说事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欲说还羞”,更何况当时的时局还不明朗,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
  理解古诗,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古诗的字面意思,要多从时代背景入手,多从诗人的境遇入手,多方研究,方能窥其一二。
  教学古诗,应注重让学生多读多诵多体会,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曲解了诗人的本意,也破坏了古诗文本身的美感。
  (作者单位:山东莒县库山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文本的“节点”和学習的“触点”,以便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进而让学生合理、准确、透彻地理解文本。教师找准文本解读的“发力点”,能让学生与文本中的风景不期而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文本解读是教学的根。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同样要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集中发力,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写作精华,探寻文本的写作秘妙。找准文本解读的支点,是解读文本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但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多年的习作教学与指导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就好比发动机引擎,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力源泉,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作指导不妨在“评”上下足功夫。  一、把握评的时间,让学生喜欢习作  在一些教育刊物的作者群里,经常有作者向编辑询问自己的投稿结果。笔者刚开始向教育刊物投稿时的心情也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建立健全“三观”的重要课程。鲁迅文学中潜藏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关于“鲁迅专题”的单元教学却是一个难点。因为鲁迅处在一个复杂的时代,时局动荡,阴云笼罩,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刚刚兴起,白话文中还夹杂着文言文的表述,这导致鲁迅的作品学生难以一下子读懂,即便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谈“鲁
习作提纲是习作行文构思时的产物,能从整体上反映习作的中心和内容。大家对习作提纲在写草稿之前的作用是公认的,甚至有“不列提纲不作文”的说法。但完成草稿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性地将习作提纲弃之不用。其实,习作提纲不仅能够指导习作草稿,而且对习作修改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假期生活》来谈谈习作提纲在习作修改中的重要作用。  一、借用提纲,完善结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
复述课文是训练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中的语言属于作者的创作思维体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但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复述所用。这就需要为学生感知文本、复述故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善读、善用的意识。《方帽子店》(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迁移精读课文中所积累的方法,提升学生内在的复述能力。  一、依图统整,在整体构建中梳理重要情节  中年级学生面对篇幅较长、人物关系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育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下,“边塞组诗”这一课,是对古诗词分类进行教学的尝试,将唐代的边塞诗进行有机整合,以“两专多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不在两首诗上进行深度挖掘,只着眼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高年级学生在古诗的意境中漫溯潜游,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初识意象  师:马鞍山有个特别棒的别称,叫什么?  生:诗城。  师:诗城的孩子一定会背诗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一个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于是,就产生了多音字。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虽然不是重点,但对于某些篇章、段落或句子来说,它往往会成为理解上的难点。笔者以为,多音字源自不同的语境,要准确认读多音字,应在语境中进行。  一、猜读音,想语境中字的意思  出示:我们好读书。读书就要读好书。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6》)  师: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知,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观察任务,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才能给学生带来适宜的训练机会。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信息,文本中也有更多情节、人物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并非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
字词承载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事件的叙述以及情感的表达,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对文章细节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感悟,但应注意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理解,因为在不同的文章里即使同一个词体现的意义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语言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的“内容味”“表达味”和“情感味”展开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