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學语文做为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学好语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奠石。而怎么上好教好语文不仅是老师的职责所在,而且也大大考量了老师的教学技艺。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长进,构建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很重要的。有魅力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活力,而且能较好地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如何打造;语文教学;魅力课堂
引言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太重视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改革创新与实践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设置悬念,让课堂高效而有魅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问题的驱动,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课堂教学就能少走弯路,更加有魅力,更加高效。上课伊始,教师设置悬念式的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后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都感到奇怪,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老屋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像这样题目是文眼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顺着“文眼”这根藤去搜索,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从而开展课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讲,其自我管理能力都较弱,短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但是注意力的转移较快,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很难都将其用在听讲上,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专注力,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对其编写一段对话,体现《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穿插一些旁白,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诠释。通过分角色表演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对人物性格和对话进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文本语境分析
先应该重视文本细读,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结构,抓住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找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在《四季之美》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篇章结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对一年四季的景象进行细致描写,分别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然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描写的四季之美,感受到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以“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为细读主线,采用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感悟,在感悟中读完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完文章之后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四季之美》中有很多动态描写的语句,如“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句描写乌鸦匆忙归巢的句子可以品析出归鸦的情感美。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会发现文本中更多有趣的内容,激发起对研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核心阅读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引导合作探究,促进深度阅读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忽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阅读的需求,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对于课本以外的阅读文本并不重视。而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本教材中现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机会从一个知识节点上发散到对于其他更多知识节点进行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形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对西沙群岛的相关文本材料进行搜集,在掌握了课本中所描写主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段朗读,每个人负责总结提炼出自己所阅读段落的中心思想以及各种关键信息表述。学生们带着任务进行朗读,既提高了朗读课文的能力,又强化了提炼课文中关键要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几个关于西沙群岛的基础问题,让完成朗读的学生通过举手抢答的形式形成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并且以这种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快速说出准确答案的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成就感,而对于在竞赛中落败的学生则能够看清与其他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差距。
五、利用汉字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彰显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演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这意味着汉字教学同样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开展。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只是认字、提高词汇量,而是对文化的逐步认同。这种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将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要求学生会认“陶、罐、骄”等10个字,会写“傲、谦、懦”等11个字。在教学这些生字时,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为学生分析生字的演变,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比如,以“陶”字为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陶”字的字形演变进行动态呈现,让学生看到金文、小篆、楷书的“陶”字有哪些字形上的区别,同时从字的构造角度让学生重新认识“陶”字。以西周时期出现的金文为例,从字形可以看出左边是两个土、右边是两个人,其延伸则是很多工人在收集泥土,因此这也解释了“陶”字的最初含义,即用土制作而成的器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陶”字在不同字典中的含义,还可以用课件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做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这个字。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学习到生字背后蕴藏的文化。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与时俱进,保持好的状态让学生也始终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余彩云.激趣促学:让小学语文课堂彰显魅力的光芒[J].亚太教育,2019(12):111-112.
[2] 杨静.创设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途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39-140.
[3] 马春华.教师该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刍议[J].才智,2019(22):65.
关键词:如何打造;语文教学;魅力课堂
引言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太重视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改革创新与实践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设置悬念,让课堂高效而有魅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问题的驱动,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课堂教学就能少走弯路,更加有魅力,更加高效。上课伊始,教师设置悬念式的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后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都感到奇怪,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老屋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像这样题目是文眼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顺着“文眼”这根藤去搜索,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从而开展课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讲,其自我管理能力都较弱,短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但是注意力的转移较快,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很难都将其用在听讲上,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专注力,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对其编写一段对话,体现《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穿插一些旁白,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诠释。通过分角色表演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对人物性格和对话进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文本语境分析
先应该重视文本细读,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结构,抓住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找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在《四季之美》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篇章结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对一年四季的景象进行细致描写,分别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然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描写的四季之美,感受到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以“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为细读主线,采用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感悟,在感悟中读完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完文章之后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四季之美》中有很多动态描写的语句,如“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句描写乌鸦匆忙归巢的句子可以品析出归鸦的情感美。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会发现文本中更多有趣的内容,激发起对研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核心阅读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引导合作探究,促进深度阅读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忽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阅读的需求,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对于课本以外的阅读文本并不重视。而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本教材中现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机会从一个知识节点上发散到对于其他更多知识节点进行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形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对西沙群岛的相关文本材料进行搜集,在掌握了课本中所描写主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段朗读,每个人负责总结提炼出自己所阅读段落的中心思想以及各种关键信息表述。学生们带着任务进行朗读,既提高了朗读课文的能力,又强化了提炼课文中关键要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几个关于西沙群岛的基础问题,让完成朗读的学生通过举手抢答的形式形成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并且以这种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快速说出准确答案的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成就感,而对于在竞赛中落败的学生则能够看清与其他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差距。
五、利用汉字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彰显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演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这意味着汉字教学同样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开展。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只是认字、提高词汇量,而是对文化的逐步认同。这种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将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要求学生会认“陶、罐、骄”等10个字,会写“傲、谦、懦”等11个字。在教学这些生字时,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为学生分析生字的演变,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比如,以“陶”字为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陶”字的字形演变进行动态呈现,让学生看到金文、小篆、楷书的“陶”字有哪些字形上的区别,同时从字的构造角度让学生重新认识“陶”字。以西周时期出现的金文为例,从字形可以看出左边是两个土、右边是两个人,其延伸则是很多工人在收集泥土,因此这也解释了“陶”字的最初含义,即用土制作而成的器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陶”字在不同字典中的含义,还可以用课件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做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这个字。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学习到生字背后蕴藏的文化。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与时俱进,保持好的状态让学生也始终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余彩云.激趣促学:让小学语文课堂彰显魅力的光芒[J].亚太教育,2019(12):111-112.
[2] 杨静.创设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途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39-140.
[3] 马春华.教师该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刍议[J].才智,2019(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