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是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就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自身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而新课改教育理念为高中教师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本文内容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虽然新课改教学理念得到了全面的推行,但是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是不理想,多数高中物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新课改教育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到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高中教师通常都是在物理公开课中融入新课改教学理念,而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究其原因,高中教师以及学生都面临着极大的高考压力,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致使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式,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师熟悉并能够把握的教学方法,却无法实现新课改教学理念;
  第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高中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受到严重的忽视,这样的教学情况也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发展出现不均衡的情况,致使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却不会将这些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对于高中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阻碍,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缺乏高效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在物理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教师若想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转变自身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同时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教学观念,重视高中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高中教师在进行物理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需求,还要结合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以及相关兴趣点,明确物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并据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完成相应的物理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团结意识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中指出,高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物理知识有效应用其中,基于此,高中教师若想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就要重视物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良好的影響,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加深其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高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实验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物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有效的物理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高中生自身的物理知识储备,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物理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促进高中生自身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将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物理教学之中,以此实现高效性的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94.
  [2]张明昊.利用教学途径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袁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语文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终身发展。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高一语文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加强对高一作文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对高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一;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的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基本的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课程。我国进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和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流,但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把增加词汇量和补充英语语法作为现在上课的重点,而恰恰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巩固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同时也对提升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多元化平台的不断出现,让高中地理教学开始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像网络教学模式转变。为此,为高中地理教学营造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是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升的第一步。在本文中,编者将从网络环境的出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便捷性出发,探析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网络环境,优化教学策略,便捷性  引言:网络
期刊
摘 要:数学抽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抽象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痛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另一方面抽象能力的培养费时费力,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把控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难度极大。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提升的途径进行探究,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途径  《高中数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课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与高中生都是会感觉到非常难教和难学,导致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物理存在明显的台阶,二者并未实现顺利衔接,从而高中生难以充分适应新的学习难度。这种局面下教师要重视初高中物理的顺利衔接。本文对初高中物理之间的一些区别展开分析,并对衔接教学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实现初高中物理顺利衔接,让高中生可以迅速适应高中物理课的难度以及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和资源,更能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出综合素养高、民族自豪感强的高中生。本文将从教师素养、学生兴趣、教材、传统文化魅力、课外活动等方面,对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进行简单探讨,但愿能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完善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有意义的建构知识体系。本文通过布置任务、实施任务、任务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来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下,对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针对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希望给其他教师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不高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
期刊
摘 要:纵观当前新课改实施以来,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各种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具体指导着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改后指导具体实践教学广为认可和接受的理论。建构主义注重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以建构主义作为视角,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使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是学生文化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应该思考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和分析,充分发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归纳总结,详细的指出了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方法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