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绘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然而从高中开始,在过去占重头戏的绘画渐渐从学生的课堂中消失了,绘画成了专业美术生的事。普通高中学生生到底能不能画画,应该怎样画画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身心规律和实际需要出发,开发新型的美术课堂,让绘画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让绘画成为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语言。
关键词: 绘画模块 绘画语言 美术课堂
高中美术主要以鉴赏为主,在美术鉴赏课程里可以让学生了解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人类在历史发展当中丰富多元的文化,对学生成长、思想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幼儿园开始占美术课重头戏的绘画似乎从高中美术课堂中消失了,绘画成为了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的事。高中生到底为什么不再画画呢?究其原因,似乎有以下三点:1.传统教育中把绘画仅仅理解为儿童的游戏,高中生画儿童画已经不合时宜,过于幼稚;2.由于普通类高中学生长期缺乏正规的美术训练,导致他们的水平已经不可能画出“像样”的作品了,而高中学业较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根本无法解决素描色彩等专业技术问题,完全没有可操作性;3.对于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也无法忍受自己“画不好、画不像”不再愿意当众“献丑”了。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绘画终于从高中学生生活中彻底消失了。
这其实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遭遇的问题,伴随着我们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绘画的技巧始终没能如我们的学历一样进步,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再碰画笔或者直接说自己不会画画即便他已成为一个博士。那么,高中真的是绘画的终结吗?画画仅仅是儿童亦或者是大师们的游戏?
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当我们走进原始洞穴,会被其中的作品震撼,为祖先们的描绘技巧而叹服。无论他们是处于什么目的为我们留下了这些艺术财富,他们都没有学过素描、色彩,更不可能理解“透视”。中国的文字源于绘画,而绘画发展至今亦未消失。因此,我们可以把绘画理解成为伴随人类诞生、成长乃至终结的一种永恒的语言,而它的丰富性和创造力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和音乐一样,它是人类自母体就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门语言,用它来交流、沟通、表达情感。正如贝蒂·爱德华博士所著《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的一段话所说:“我把你看作一位有创造潜力的人,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我的目的是提供释放那种潜力的方法,帮助你进入一个有创造力、直觉和想象力的意识层面,一个由于我们过分强调语言和技术的文化教育系统二导致没被开发的意识层面。我将教你如何绘画,但绘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我的目标。绘画将会激活“适合”绘画的特殊能力。通过学习绘画,你将会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看事物,就像画家罗丹说的那样,成为自然世界的知音,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
由此可见,高中绘画模块教学重点不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法能力,而是倡导学生个性化表现、开发学生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意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高中开设绘画模块应该适应高中生的身心规律和接受能力,不能把高中美术教育看的太高了,太专业了,仿佛学生只有画出非常准确的素描、色彩作业才算完成了绘画使命。
那么,高中绘画模块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呢?
一、重视绘画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说话或书写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而在绘画中,艺术家则以颜料、色彩、形状、线条等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感情。比如抽象画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表达一种纯粹的形式,它通过的图形和色彩的不同建构,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映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而线条是绘画里最基本的表达手段,作为一种图画的媒介,其功能不仅可以客观地描绘对象,并可以从主观上来暗示感情,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情感的暗示。如水平线给人带来宁静感、曲线活泼优美给人带来运动感、射线有速度感和方向感。当我们看到凡高的《星空》时,那颤动、旋转的笔触,仿佛一切都在燃烧、翻滚,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此,学习绘画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教会学生理解线和运用线,从绘画中最基本的语言出发,运用了线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将学生从“画画很难”、“画的像的才是一幅好作品”的畏惧心理中解脱出来,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表现世界。
【案例一】
《线——来自心灵的感悟》
思考:看到这些线条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实践2:“画”出自己的个性签名
思考:这些都是谁的签名呢?
如何用铅笔表现手,主要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展示了手的素描技法,将手放在纸上描下来降低了绘画的难度,让绘画一下变得简单亲切起来;教师借助室内的灯光或者自然光线让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光影的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演示中介绍了受光面、背光面、阴影、调子、铅笔的用法等内容,避免了繁琐了理论知识内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理解了素描的基本概念,也创作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消除了学生对画画的顾虑。
三、与时俱进,让绘画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定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当代美术课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找到学生们的关注主题和兴奋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在绘画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将绘画表现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起来,将绘画融入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观念认识学习和人生,让美术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案例三】
装饰图案——黑白世界
本课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装饰图案的概念、形式、主要表现手法,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表现万千世界。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T恤、包、鞋上进行创作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装饰图案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无论是小到一只笔一块橡皮还是大到室内墙面或是大型建筑物,都有着丰富的装饰图案,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关注;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运用签字笔和油性马克笔作为创作工具,白色T恤或者是超市环保袋为创作素材,避免了学生配不齐材料的尴尬;在教学过程中,从叶子的装饰和表现入手到T恤衫的创作,层层递进,学生在轻松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了装饰图案的基本表现,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冲动,将美术课堂拓展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之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绘画模块应当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当代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学生切身需要出发、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出发,精心选编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美术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要不断拓展美术课堂,将绘画带入学生生活,让绘画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舞台,让绘画成为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语言。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论文
关键词: 绘画模块 绘画语言 美术课堂
高中美术主要以鉴赏为主,在美术鉴赏课程里可以让学生了解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人类在历史发展当中丰富多元的文化,对学生成长、思想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幼儿园开始占美术课重头戏的绘画似乎从高中美术课堂中消失了,绘画成为了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的事。高中生到底为什么不再画画呢?究其原因,似乎有以下三点:1.传统教育中把绘画仅仅理解为儿童的游戏,高中生画儿童画已经不合时宜,过于幼稚;2.由于普通类高中学生长期缺乏正规的美术训练,导致他们的水平已经不可能画出“像样”的作品了,而高中学业较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根本无法解决素描色彩等专业技术问题,完全没有可操作性;3.对于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也无法忍受自己“画不好、画不像”不再愿意当众“献丑”了。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绘画终于从高中学生生活中彻底消失了。
这其实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遭遇的问题,伴随着我们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绘画的技巧始终没能如我们的学历一样进步,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再碰画笔或者直接说自己不会画画即便他已成为一个博士。那么,高中真的是绘画的终结吗?画画仅仅是儿童亦或者是大师们的游戏?
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当我们走进原始洞穴,会被其中的作品震撼,为祖先们的描绘技巧而叹服。无论他们是处于什么目的为我们留下了这些艺术财富,他们都没有学过素描、色彩,更不可能理解“透视”。中国的文字源于绘画,而绘画发展至今亦未消失。因此,我们可以把绘画理解成为伴随人类诞生、成长乃至终结的一种永恒的语言,而它的丰富性和创造力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和音乐一样,它是人类自母体就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门语言,用它来交流、沟通、表达情感。正如贝蒂·爱德华博士所著《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的一段话所说:“我把你看作一位有创造潜力的人,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我的目的是提供释放那种潜力的方法,帮助你进入一个有创造力、直觉和想象力的意识层面,一个由于我们过分强调语言和技术的文化教育系统二导致没被开发的意识层面。我将教你如何绘画,但绘画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我的目标。绘画将会激活“适合”绘画的特殊能力。通过学习绘画,你将会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看事物,就像画家罗丹说的那样,成为自然世界的知音,把你的眼睛叫醒并看到可爱形态的语言,以及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
由此可见,高中绘画模块教学重点不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法能力,而是倡导学生个性化表现、开发学生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意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高中开设绘画模块应该适应高中生的身心规律和接受能力,不能把高中美术教育看的太高了,太专业了,仿佛学生只有画出非常准确的素描、色彩作业才算完成了绘画使命。
那么,高中绘画模块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呢?
一、重视绘画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说话或书写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而在绘画中,艺术家则以颜料、色彩、形状、线条等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感情。比如抽象画用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表达一种纯粹的形式,它通过的图形和色彩的不同建构,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映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而线条是绘画里最基本的表达手段,作为一种图画的媒介,其功能不仅可以客观地描绘对象,并可以从主观上来暗示感情,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情感的暗示。如水平线给人带来宁静感、曲线活泼优美给人带来运动感、射线有速度感和方向感。当我们看到凡高的《星空》时,那颤动、旋转的笔触,仿佛一切都在燃烧、翻滚,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此,学习绘画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教会学生理解线和运用线,从绘画中最基本的语言出发,运用了线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习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将学生从“画画很难”、“画的像的才是一幅好作品”的畏惧心理中解脱出来,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表现世界。
【案例一】
《线——来自心灵的感悟》
思考:看到这些线条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实践2:“画”出自己的个性签名
思考:这些都是谁的签名呢?
如何用铅笔表现手,主要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展示了手的素描技法,将手放在纸上描下来降低了绘画的难度,让绘画一下变得简单亲切起来;教师借助室内的灯光或者自然光线让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光影的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演示中介绍了受光面、背光面、阴影、调子、铅笔的用法等内容,避免了繁琐了理论知识内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理解了素描的基本概念,也创作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消除了学生对画画的顾虑。
三、与时俱进,让绘画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定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当代美术课堂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找到学生们的关注主题和兴奋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在绘画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将绘画表现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起来,将绘画融入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观念认识学习和人生,让美术走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案例三】
装饰图案——黑白世界
本课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介绍装饰图案的概念、形式、主要表现手法,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表现万千世界。本课还安排了让学生在T恤、包、鞋上进行创作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装饰图案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无论是小到一只笔一块橡皮还是大到室内墙面或是大型建筑物,都有着丰富的装饰图案,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关注;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运用签字笔和油性马克笔作为创作工具,白色T恤或者是超市环保袋为创作素材,避免了学生配不齐材料的尴尬;在教学过程中,从叶子的装饰和表现入手到T恤衫的创作,层层递进,学生在轻松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了装饰图案的基本表现,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冲动,将美术课堂拓展到学生的业余生活之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绘画模块应当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当代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学生切身需要出发、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出发,精心选编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美术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要不断拓展美术课堂,将绘画带入学生生活,让绘画成为学生们张扬个性、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舞台,让绘画成为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语言。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