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渐行渐近,108家企业首批申报在创业板上市,我们认为这对中国创投来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当然了,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我在湘财证券下属的创投公司,从2000年开始,也将近10年时间了,回过头来看,10年时间对中国本土创投来讲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创时期,基本那时国内创投经验缺乏,资金也不够,基本是由各地政府推动为主,比如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出资、社会资本参与的创投机构,深创投也是在那个时期成立的。在这个阶段,国内的创投力量与国外相比处于比较弱小的阶段,也是学习和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有很多企业没有能够坚持下来,深创投在这段时期,相对实力较强、机制比较灵活,整个管理团队还不错,所以度过了这个时期,而且当时深创投还探索了一些外币投资,所以有少量项目在海外上市。
我想,(对于深创投来说),2005、2006年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中国股票市场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2006年之后,国内也开始了新股发行,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6年新股上市,这对于本土创投,甚至是对整个中国创投来讲,应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分水岭。
由于前段时间本土创投的学习、发展和准备,在这段时间,以深创投和其他一些创投公司为代表,实现了很多企业在国内上市的零的突破,目前我们(投资的企业)在国内上市的有10家,在海外(上市)的有28家,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当然也有一些外资创投投资的企业在国内上市了。从2006年到目前,国内掀起了一股高潮,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势头有所放缓。
第三个阶段就是创业板推出,应该是本土人民币基金和创投公司大发展的时期,相信在这个全球资本市场、创投处于低谷的阶段,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和资本市场重大的利好政策,应该会在未来掀起一股中国人民币资金发展的高峰。
深创投10年发展模式
深创投在成立之初,当时深圳市的领导,包括最早的创始人,李子彬市长、庄心一市长,都有非常开阔的视野,深创投不能只做成深圳的创投,而应该是全国的创投,在投资区域上,政府没有限定只投深圳。但我们在实际投资中会以深圳、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主),兼顾全国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
融资难和投资难的问题解决相关联,由于我们在全国投资,所以考虑到建立全国分支机构,建立全国分支机构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我们在上海、武汉、哈尔滨设立了第一批深创投分支机构,那时还是从发展项目、发展网络的角度(考虑)。后来我们发展成和引导基金合作,创立各地分支机构的模式,应该说是在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支撑之下作出的重大创新。
我们大概是从2005、2006年开始探索利用国家引导基金的政策,当时是《创业投资管理办法》中的一句话,政府要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创新投资,当然后来我们也跟发改委财经司有关领导沟通过很多次。第一个创投引导基金是2006年在苏州设立的,这是我们取得的一个重要突破,现在看来,苏州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规模已经扩大了将近一倍,达到了三四亿的规模,而且(投资的)一家(公司)已经取得了上市的突破。
第二家是在北方地区,山东淄博,我也有幸参与了这支基金的设立,算是创立者之一。
从这两支基金开始,一开始我们是在17个省市,到今年年底会达到30个省市,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我们在北京市和发改委和财政局主导的中小企业处共同成立了一个“中小企业引导基金”,规模一个亿,政府出三千万,北京市对这个业务非常重视,专门准备了八个亿的引导基金的规模,算是全国(引导基金)规模最大的之一。
通过和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建立全国网络,为深创投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应该说深创投目前是全国网络最大的公司,人员也扩大到了200人。
与政府建立引导基金网络形成了深创投的核心优势,大概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就是融资,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再加上我们的资金,有放大两倍的效应,我们出30%,政府和当地出70%;
第二,在投资项目源上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前年、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来看,我们的投资呈现一个特点,由深圳本部发展的投资项目为主逐步向由地方分支机构发现和引导的投资项目为主过渡,(这个比例)在去年已经达到了50%以上,今年上半年(比例)达到了60%以上,(这些项目)都是由地方分支机构发现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源。
第三,(与引导基金合作)为我们形成了服务项目的拓展网络,我们和全国各地政府合作,企业要在全国各地发展市场,我们就能够为他们整合资源、扩展市场空间,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从两个角度、两个层面来说,第一,从深创投目前的风格来讲,既有团队的协同作用,也有明星效应,比如我们公司的董事长靳海涛先生,他在投资、企业两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最早在国内资本市场推动三次企业IPO和发行新股的业务;我们的总裁李万寿先生也是从深创投设立开始就任筹备副组长,一直到现在,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非常广泛的人脉,这些就是我们公司的明星。
当然,包括我们的投资经理,都是明星投资经理。我们的成员有将近200人,分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这就造成了我们团队的风格,既有团队,又有明星,这就区别于国外投资公司的特色,他们一般都是以合伙人为主,这是我们公司的特点。
从核心和本质来讲,我们应该选择伴随中国成长而成长起来的行业,这是最核心的标准,具体到微观层面来讲可能包括几个方面的指标:第一是行业,这个行业应该是规模潜力较大的行业,没有天花板,或者天花板比较高的行业,而且要是高成长的行业。
第二是公司团队,公司团队的诚信和它在这个行业的经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标准。
第三要看企业是不是有核心竞争力、核心资源、核心优势,足以建立竞争优势和竞争门槛,当然这就包括很多方面,产品、技术、特许资质等方面。
第四,我们还要考虑他们的财务状况,当然不是一定都要盈利,对一些早期项目,我们考虑它的财务状况会考虑整个的融资需求、成本控制,当然,还有它的商业模式,我们会通过这些指标最终选择项目。
创投是“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
首先我觉得中国有大量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这是中国创投发展的核心动力。
总体来讲,我个人还是认为在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中也分成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在有丰富创业经验指导驱动下的中小团队创业企业,有海归派的,甚至还有一些创投人员、咨询人员,获得MBA学历的有丰富经验的人创建的团队。我认为具有这种特点的企业往往能够找准目标、模式,非常迅速地成长起来,过去十年,网易成长起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这是一种类型。
还有一种类型,比如刘永好这样的公司,他们是本土土生土长,在机会来临之前把握住机会然后成长起来的,经验和治理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第三种类型的企业,有一定创业经验、有一定把握资源的能力,也不完全是土生土长起来的,大体来说可以分成这些类型。这些企业的特点,在投资时把握各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
VC也好、PE也好,简单定义为“摘果实”肯定不是非常准确的,当然,确实也存在很多在上市前投资企业的情况,看起来像是摘果实,即使是上市前投资,这个企业需要创投,肯定也有他的原因。
我们深创投在整个投资考虑上是均衡性投资,以早期和成长性为主,大约占到70-80%的份额,都投资于早期和偏早期。从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总结来看,早期项目达到了30%,投资额也达到了30%,呈现出逐步向早期项目前移的投资现象。我认为这是创投的核心竞争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价值的源泉其实是来自于发现项目、培育项目以及实现项目价值的链条,如果你能够更早地发现一些项目,在别人没有看上、没看懂的时候,你能够看上、看懂,并且做了投资,这就像捡到了一块宝,从矿石变成宝石,这个识别能力和打磨过程是我们创业投资核心的价值。
我们在北京创办了一个深创投北京孵化器,这个孵化器的功能是要实现培育价值的功能,创业投资的第二个价值就是培育价值,你投资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企业家都是创业成才、自学成才,有他的长处,但也有短板,就像木桶原理一样,不断提高、弥补他的短板,使他的各项能力发展起来,实现这个企业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一是为他们提供了相对比较便宜的办公环境,二是参与他们的董事会帮助他们进行战略制定。第三,帮助他们做市场推广、拓展,这些工作都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是一个培育的过程。
我想,创业投资绝对不是摘果子的行业,而是要发现优良果实,把它播种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浇水、灌溉、培育,最终在合适的时机实现价值。有句话说创投是“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实质上也是企业家。
在投资行业的特点上,从我们今年总结的一些东西来看,也是不断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或者特色行业、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转移,投资额不断向这些行业倾斜。根据我们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在消费品、连锁零售、互联网以及新能源环保行业中加大了投资力度。
我想,这既是我们自己的判断,也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创业板的本质特点就是要支持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的行业,这对于我们未来把握、选择行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
我们在投资每个项目时,都在和内资、外资展开着合作,去年我们投资了将近50多个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承载的投资额将近20到30亿,我们自己投了10多亿,这意味着我们在每个项目中都有其他的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投资。
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是中国本土创投崛起的共同组成部分,我想在未来深创投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位置,其他本土创投也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创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