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的管理一直是中职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列举中职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分析了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中职学校应跳出学生管理的传统操作模式,针对中职学生即将迈入社会、面临就业的现实,从高位引领,激励学生在头脑中打造自己的“精神高地”的视角,以耐心、爱心、热心感染、陶冶学生,拉高中职学生的培养标准;同时从细处入手,引领学生形成现代企业“准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学生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蕴含着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中职学生难管理、见效慢,一直是困扰中职学校和老师们的难题。笔者身处基层学校,近年来在对中职学生不良习惯实施有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承认差距,正视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
中职学生难管,主要指中职学生起点较低,个人不良习惯较多,
1.责任意识差
中职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生理早熟,心理滞后,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温室效应”、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造成他们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比较随意,我行我素。
2.行为习惯差
中职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生活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习惯较差。不少学生穿奇装、留怪发,不喜欢公共劳动。逃课、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抄作业等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早恋、抽烟、喝酒、泡网吧等消极行为常有,总之缺乏进取精神和态度。
3.家庭教育有偏差
不良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较多,在思想引领和行为养成方面有“欠账”,娇惯溺爱多,严格要求少,教育和管理不能持之以恒。
4.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教育有偏差
中职学生多数是成绩处于中下游的中考落榜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学生所在的初中甚至小学,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平时更重视所谓“精英”人才的培养,使成绩滞后的学生长期被忽视,养成了“懒、散、慢、拖、玩”等消极习惯。
5.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程式化,教育管理薄弱,有效措施少,重技术技能训练,轻人格品德塑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有效的引导约束和激励措施,满足于保安全、不出事等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教育方式简单、单一,缺少深入有效的引导和矫正。学生个人欠缺自律。中职学生处于逆向和多向思维的心理发展阶段,成人感、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对所受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反感和回避,甚至在行为上有意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较难正确认识自我,容易诱发消极思想,形成不良习惯。
在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积极健康的、向上的。即便是“问题学生”,也不完全是消极落后的,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点星光,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深入发掘引导,一定能帮助中职学生点燃生命之火,唤醒沉睡的热情,找准人生坐标,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二、高位引领,激励学生在头脑中打造自己的“精神高地”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一的习惯养成和矫正只能“治标”,真正让学生养成稳定持久的良好习惯,必须“治本”,必须立足于育人的更高境界,从学生的精神意志层面出发,在高位引领上下工夫。
1.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耐心疏导学生心中的困惑
面对升学、就业、社交等外界压力和内心矛盾,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与习惯特点,精心设计心理辅导策略,创设针对性强的问题模拟情境,锻炼学生学会分析自身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对特殊和重点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反复抓、抓反复,防止问题回潮。
2.引导学生明确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用爱心点燃学生成才的信心
首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带着感情走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其次,要用灵活、易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确立现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多用往届中职学生工作创业的范例引导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识生活的意义和真谛,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最后,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及时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对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要找得到、找得准,在给予充分肯定和细致分析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高目标的鞭策和勉励。唯有造就这样的“势”,并持之以恒,学生内心才会生成强大的内驱力。
3.从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出发,用热心帮助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集体意识匮乏,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就会变得淡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班级荣誉是集体意识的内核,大到学校集体,小到专业、班组、宿舍集体,都是激发学生集体意识的着力点、出发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会、军训、技能比赛、文艺演出,以及日常卫生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集体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能添砖加瓦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提升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为以后适应社会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从细处入手,引领学生形成现代企业“准员工”的职业素养
除一部分学生升学外,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就业。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纪律、卫生、劳动等表层方面,还应该抓住他们即将迈入社会这一现实,为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并胜任岗位工作积累真本领、好习惯,切实形成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优秀职业素养。
1.打造敬业爱岗精神,培养诚信态度
通过课堂渗透、专题报告、实训感悟、岗位历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敬业爱岗的职业要求,从在校爱班级、爱实训设施、爱老师和同学出发,升华到走向社会爱专业、岗位乃至行业。要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守信用、践诺言。在生活中,要引导督促学生忠于职守,自觉履行义务。例如,考试不作弊,借钱借物及时归还等,这些很普通的小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诚信做人的着力点。
2.打造精业务实精神,提升技能和毅力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日益严格规范,为使学生顺利就业并融入社会,必须有针对性地锻造其现代员工意识,一切行动向工作岗位靠近。首先,着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精品意识,养成精细做事的习惯。其次,做足实训文章,引领学生苦练基本功,切实掌握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再次,要特别重视恒心、毅力的培养。一天站8小时、休息日加班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常态。必须从入校时,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军训、实训、技能比赛、公共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渠道。
3.打造恒业遵章精神,构建适应现代企业的学生管理机制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引导,需要实用的评价机制促进实施。学校应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技能教育等要求,参照现代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设计。向着做人、做合格员工、胜任岗位职责等目标,把就业必需的各项素质与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涵盖学生在校生活全过程,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同时,构建领导有力、考核有据、引导有效的督导评价机制。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学生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蕴含着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中职学生难管理、见效慢,一直是困扰中职学校和老师们的难题。笔者身处基层学校,近年来在对中职学生不良习惯实施有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承认差距,正视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
中职学生难管,主要指中职学生起点较低,个人不良习惯较多,
1.责任意识差
中职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生理早熟,心理滞后,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温室效应”、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造成他们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比较随意,我行我素。
2.行为习惯差
中职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生活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习惯较差。不少学生穿奇装、留怪发,不喜欢公共劳动。逃课、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抄作业等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早恋、抽烟、喝酒、泡网吧等消极行为常有,总之缺乏进取精神和态度。
3.家庭教育有偏差
不良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较多,在思想引领和行为养成方面有“欠账”,娇惯溺爱多,严格要求少,教育和管理不能持之以恒。
4.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教育有偏差
中职学生多数是成绩处于中下游的中考落榜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学生所在的初中甚至小学,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平时更重视所谓“精英”人才的培养,使成绩滞后的学生长期被忽视,养成了“懒、散、慢、拖、玩”等消极习惯。
5.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程式化,教育管理薄弱,有效措施少,重技术技能训练,轻人格品德塑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有效的引导约束和激励措施,满足于保安全、不出事等基本要求。任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教育方式简单、单一,缺少深入有效的引导和矫正。学生个人欠缺自律。中职学生处于逆向和多向思维的心理发展阶段,成人感、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对所受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反感和回避,甚至在行为上有意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较难正确认识自我,容易诱发消极思想,形成不良习惯。
在分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积极健康的、向上的。即便是“问题学生”,也不完全是消极落后的,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点星光,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深入发掘引导,一定能帮助中职学生点燃生命之火,唤醒沉睡的热情,找准人生坐标,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二、高位引领,激励学生在头脑中打造自己的“精神高地”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一的习惯养成和矫正只能“治标”,真正让学生养成稳定持久的良好习惯,必须“治本”,必须立足于育人的更高境界,从学生的精神意志层面出发,在高位引领上下工夫。
1.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耐心疏导学生心中的困惑
面对升学、就业、社交等外界压力和内心矛盾,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与习惯特点,精心设计心理辅导策略,创设针对性强的问题模拟情境,锻炼学生学会分析自身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对特殊和重点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反复抓、抓反复,防止问题回潮。
2.引导学生明确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用爱心点燃学生成才的信心
首先,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带着感情走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其次,要用灵活、易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确立现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多用往届中职学生工作创业的范例引导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识生活的意义和真谛,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最后,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及时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对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要找得到、找得准,在给予充分肯定和细致分析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高目标的鞭策和勉励。唯有造就这样的“势”,并持之以恒,学生内心才会生成强大的内驱力。
3.从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出发,用热心帮助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集体意识匮乏,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就会变得淡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班级荣誉是集体意识的内核,大到学校集体,小到专业、班组、宿舍集体,都是激发学生集体意识的着力点、出发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会、军训、技能比赛、文艺演出,以及日常卫生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等集体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能添砖加瓦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提升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为以后适应社会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从细处入手,引领学生形成现代企业“准员工”的职业素养
除一部分学生升学外,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就业。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纪律、卫生、劳动等表层方面,还应该抓住他们即将迈入社会这一现实,为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并胜任岗位工作积累真本领、好习惯,切实形成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优秀职业素养。
1.打造敬业爱岗精神,培养诚信态度
通过课堂渗透、专题报告、实训感悟、岗位历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敬业爱岗的职业要求,从在校爱班级、爱实训设施、爱老师和同学出发,升华到走向社会爱专业、岗位乃至行业。要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守信用、践诺言。在生活中,要引导督促学生忠于职守,自觉履行义务。例如,考试不作弊,借钱借物及时归还等,这些很普通的小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诚信做人的着力点。
2.打造精业务实精神,提升技能和毅力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日益严格规范,为使学生顺利就业并融入社会,必须有针对性地锻造其现代员工意识,一切行动向工作岗位靠近。首先,着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精品意识,养成精细做事的习惯。其次,做足实训文章,引领学生苦练基本功,切实掌握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再次,要特别重视恒心、毅力的培养。一天站8小时、休息日加班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常态。必须从入校时,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军训、实训、技能比赛、公共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渠道。
3.打造恒业遵章精神,构建适应现代企业的学生管理机制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约束引导,需要实用的评价机制促进实施。学校应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技能教育等要求,参照现代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设计。向着做人、做合格员工、胜任岗位职责等目标,把就业必需的各项素质与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涵盖学生在校生活全过程,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同时,构建领导有力、考核有据、引导有效的督导评价机制。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