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较少,在钢琴弹奏中不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美,难以胜任将来的幼教工作。如何培养符合幼教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本文结合钢琴教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音乐 审美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在初中仅接受了很少的音乐基础教育,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美的,更不知道怎样表现音乐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要“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从乐感、手感、气感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就是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弦、曲式、旋律的感觉的灵敏程度。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将满腔热情投入到音乐的再创作中,并通过演奏使听众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明确作曲意图,引起情感共鸣。可以说,乐感就是对音乐本身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单凭手指弹奏音符,是很难打动人心的。
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例如,世界名著,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还有表达意境和情感的唐诗和宋词,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提到:“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音乐中也有画、有诗,有艺术的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充分理解各种情感并体现出音乐的感情。多数学生对音乐都具有天赋与灵气,只是没有经后天的培养而展现出来,因此,将培养音乐审美与钢琴弹奏训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较好途径。
应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加以训练,鼓励学生多听音频、观看视频,有表情地从心里歌唱音乐,体会音乐美。严格按照乐谱的要求弹奏,用心听,用心想,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乐谱中的强弱变化,并认真聆听自己的弹奏是否达到了心目中的想象。时间一长,这些要求便会形成自然,进而发展到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
二、培养学生的手感
手感是演奏中表现出的手指技术能力,即钢琴弹奏的基本功。好的手感能演奏出好听的音色,准确演绎作者赋予音乐的情感。
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的手指灵活起来,通过慢速度练习新曲目,让学生在准确的节奏中建立起自然反应的律动感,在反复的练习中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只有严格要求并反复练习,才会慢慢培养出手感,达到较好的控制力。
另外,要加强听觉训练,因为“钢琴家们依靠耳朵的指引,可以在触键上做出千种变化的音色” 。舒曼在《给年轻的音乐家的规则与箴言》中提醒我们,要尽量地打开耳朵,注意周围一切细微的响声,像门铃声、玻璃窗振动声或鸟儿的鸣叫声等,在倾听中发掘声音的高低和旋律走向。耳朵一旦对环境的声音产生了高度的敏感性,便有助于我们在钢琴上弹出最恰当的音色与音量。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利用自己的耳朵,用心辨别不同的声音。弹奏钢琴时要认真倾听不同的触键产生的不同音色,同时,在心里建立良好的音色概念,由此找到好的触键手感;要重视平时弹奏的每一首曲子,从心里感受音乐的美并把它们表现出来,使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的气感
气感就是音乐的“呼吸”。没有“呼吸”,音乐也就没有了生命。在音乐创作中,作者通过旋律的走向、句子的线条与形状等特定的创作手法,表现音乐内容。音乐中的分句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要找出分句的起点、终点和顶点。在音乐表现中,一般上行的旋律与力度渐强相配合达到乐句的顶点,然后根据乐思逐渐减弱力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分析音乐的结构和乐句,反复歌唱所弹奏的曲目,体会音乐本身的律动与情感,感受乐句呼吸与上下句的联系,将自身的呼吸与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准确表现音乐美。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用博爱的心面对学生,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播美,使学生认识美、热爱美、表现美,让美在心里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4.
[3]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音乐 审美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在初中仅接受了很少的音乐基础教育,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美的,更不知道怎样表现音乐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要“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从乐感、手感、气感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就是对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弦、曲式、旋律的感觉的灵敏程度。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将满腔热情投入到音乐的再创作中,并通过演奏使听众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明确作曲意图,引起情感共鸣。可以说,乐感就是对音乐本身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单凭手指弹奏音符,是很难打动人心的。
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例如,世界名著,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还有表达意境和情感的唐诗和宋词,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提到:“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明明是悲剧,而写得不过分的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浪漫底克兼有古典美的绝妙典型。”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音乐中也有画、有诗,有艺术的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充分理解各种情感并体现出音乐的感情。多数学生对音乐都具有天赋与灵气,只是没有经后天的培养而展现出来,因此,将培养音乐审美与钢琴弹奏训练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较好途径。
应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加以训练,鼓励学生多听音频、观看视频,有表情地从心里歌唱音乐,体会音乐美。严格按照乐谱的要求弹奏,用心听,用心想,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乐谱中的强弱变化,并认真聆听自己的弹奏是否达到了心目中的想象。时间一长,这些要求便会形成自然,进而发展到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
二、培养学生的手感
手感是演奏中表现出的手指技术能力,即钢琴弹奏的基本功。好的手感能演奏出好听的音色,准确演绎作者赋予音乐的情感。
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的手指灵活起来,通过慢速度练习新曲目,让学生在准确的节奏中建立起自然反应的律动感,在反复的练习中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只有严格要求并反复练习,才会慢慢培养出手感,达到较好的控制力。
另外,要加强听觉训练,因为“钢琴家们依靠耳朵的指引,可以在触键上做出千种变化的音色” 。舒曼在《给年轻的音乐家的规则与箴言》中提醒我们,要尽量地打开耳朵,注意周围一切细微的响声,像门铃声、玻璃窗振动声或鸟儿的鸣叫声等,在倾听中发掘声音的高低和旋律走向。耳朵一旦对环境的声音产生了高度的敏感性,便有助于我们在钢琴上弹出最恰当的音色与音量。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利用自己的耳朵,用心辨别不同的声音。弹奏钢琴时要认真倾听不同的触键产生的不同音色,同时,在心里建立良好的音色概念,由此找到好的触键手感;要重视平时弹奏的每一首曲子,从心里感受音乐的美并把它们表现出来,使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的气感
气感就是音乐的“呼吸”。没有“呼吸”,音乐也就没有了生命。在音乐创作中,作者通过旋律的走向、句子的线条与形状等特定的创作手法,表现音乐内容。音乐中的分句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要找出分句的起点、终点和顶点。在音乐表现中,一般上行的旋律与力度渐强相配合达到乐句的顶点,然后根据乐思逐渐减弱力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分析音乐的结构和乐句,反复歌唱所弹奏的曲目,体会音乐本身的律动与情感,感受乐句呼吸与上下句的联系,将自身的呼吸与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准确表现音乐美。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用博爱的心面对学生,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播美,使学生认识美、热爱美、表现美,让美在心里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傅雷.傅雷家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4.
[3]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